天津市东丽区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展开东丽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期末质量监测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第1页至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30题,共60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 塑料 B. 不锈钢 C. 陶瓷 D. 高纯硅
【答案】A
【解析】
【详解】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为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A正确;
B.不锈钢是合金,为金属材料,B错误;
C.陶瓷为传统硅酸盐材料,C错误;
D.高纯硅可用作太阳能电池与芯片,是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2. 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 沼气 B. 天然气 C. 煤气 D. 煤层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A不选;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B不选;
C.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氢气,故C选;
D.煤层气别名瓦斯,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故D不选;
答案选C。
3. 下列措施中不能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
A.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B. 开发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要多燃煤、多发电
D. 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努力实现“原子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A正确;
B.开发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B正确;
C.发展以煤炭为原料的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化石能源,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C错误;
D.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努力实现“原子经济”,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D正确;
故合理选项C。
4. 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 S B. Na2S C. SO2 D. H2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单质S中元素化合价为0价,可以得到电子变为-2价,也可以失去电子变为+4、+6价,因此S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A不符合题意;
B.在Na2S中S为-2价,是S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只能失去电子变为较高价态,因此只有还原性,而没有氧化性,B符合题意;
C.在SO2中S为+4价,介于S元素的最低-2价和最高+6价之间,既可以得到电子变为低价态,也可以失去电子变为高价态,因此SO2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C不符合题意;
D.在H2SO4中S元素化合价为+6价,是S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只能得到电子变为低价态,因此只有氧化性,而不具有还原性,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5.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 抗氧化剂 B. 调味剂
C. 着色剂 D. 增稠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
B. 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
C. 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
D. 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6. 下列溶液中,常温下可以用铁制容器装运的是
A. 浓硝酸 B. 浓盐酸 C. 硫酸铜溶液 D. 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常温下,Fe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用铁罐装运浓硫酸或浓硝酸。
【详解】A项、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则可用铁罐装运浓硫酸,故A正确;
B项、铁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用铁罐装运,故B错误;
C项、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Cu,则不能用铁罐装运,故C错误;
D项、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能用铁罐装运用,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钝化现象为氧化还原反应。
7. 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 CO2 B. KCl C. H2O D. Cl2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2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KCl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B符合题意;
C.H2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C不符合题意;
D.Cl2是共价单质,只含有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硫黄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色晶体
B.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
C. 二氧化硫是黄色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D. 二氧化硫不稳定,极易转化为三氧化硫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硫黄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A错误;
B.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溶于水反应产生H2SO3,H2SO3电离产生H+使其水溶液显酸性,B正确;
C.二氧化硫是无色易溶于水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错误;
D.二氧化硫不稳定,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氧气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三氧化硫,可见转化为三氧化硫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9.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不属于烃的是
A. CH4 B. CH2=CH2 C. C6H6 D. CH3CO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CH4只由C、H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烷烃,A项不符合题意;
B.CH2=CH2只由C、H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烯烃,B项不符合题意;
C.C6H6只由C、H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烃,C项不符合题意;
D.CH3COOH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烃,属于烃的衍生物,D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0. 配制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 试管 B. 容量瓶 C. 托盘天平 D. 胶头滴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配制溶液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Na2CO3固体的质量,在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至室温,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并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加水,在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没有用到的仪器是试管,A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1.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和稀硫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B. 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Fe3++ Cu = Cu2++ Fe2+
C. 钠投入水中:2Na+2H2O = 2Na+ + 2OH—+H2↑
D.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Cu2+ + Ag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 + 2H+ =2Fe2+ + H2↑,故A错误;
B.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Cu = Cu2++ 2Fe2+,故B错误;
C.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D.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没配平,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 + 2Ag+ =Cu2+ + 2Ag,故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气化 B. 煤的干馏 C. 石油的分馏 D. 乙烯聚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煤的气化是碳变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选;
B.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选;
C.石油分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控制温度范围,得到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各种馏分,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
D.乙烯聚合是发生了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煤的气化与其他物质的气化的区别,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气态的燃料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而一般的气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13. 取一支试管,收集半试管和半试管,在光照下得到的取代产物是
① ② ③ ④
A. 只有① B. 只有④
C. ①②③的混合物 D. 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和,在光照下发生的取代,反应产物是混合物,产物为:、、、、HCl,故答案为:D
14. 下列物质或方法中,不能用来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
A. 扇闻气味 B. 蒸馏水 C. 碳酸钠溶液 D. 石蕊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乙醇和乙酸气味不同,可以扇闻气味 这两种物质,故A正确;
B.乙醇和乙酸都是无色易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蒸馏水鉴别这两种物质,故B错误;
C.乙酸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乙醇与碳酸钠不反应,故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这两种物质,故C错误;
D.乙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故石蕊溶液可以鉴别这两种物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5. 下列物品所用材料含有硅单质的是
A. 计算机芯片 B. 光导纤维
C. 水晶镜片 D. 门窗玻璃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硅正好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过渡位置,其单质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利用其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家用电器等的芯片,以光伏电站、人造卫星和电动汽车等的硅太阳能电池,A正确;
B.二氧化硅可用来生产光导纤维,其通信容量大,抗干扰性能好,传输的信号不易衰减,能有效提高通信效率,B错误;
C.石英晶体中无色透明的晶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水晶,所以水晶镜片的材料为二氧化硅,C错误;
D.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多为硅酸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制作餐具的陶瓷、窗户上的玻璃、建筑用的水泥等,所以门窗玻璃的材料为硅酸盐,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16.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O2和O3
B. 12C和14C
C. 和
D. 正戊烷和异戊烷
【答案】D
【解析】
【详解】A.O2和O3为同一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
B. 12C和14C为碳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B错误;
C.和为四面体结构,两者为同一种物质,C错误;
D.正戊烷和异戊烷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答案选D。
17. 下列关于氨气、氨水和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 实验室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C. 氨水中只含有NH3和H2O两种分子 D. 铵盐较稳定,不怕风吹雨打日晒,可露天贮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氨气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得温度降低,常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故B错误;
C.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氨气、水和一水合氨,共有3种,故C错误;
D.铵盐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受热易发生分解反应,所以不能风吹雨打日晒,不能露天贮存,故D错误;
故选A。
18.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淀粉可用于酿酒
B.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 蛋白质可水解为氨基酸
D.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淀粉水解可以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可以生成酒精,所以淀粉可用于酿酒,A正确;
B.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
C.蛋白质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物,水解生成氨基酸,C正确;
D.蛋白质中含有氨基,所以还一定含有N元素,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9. 有关下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子由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
C.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一段时间后,石墨棒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铁是活泼金属,能够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石墨为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该装置中,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石墨作正极,故A正确;
B.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石墨),故B错误;
C.该装置为原电池,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总反应为铁与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Fe+ Cu2+ =Fe2+ + Cu,一段时间后,石墨棒表面析出铜,故D错误;
故选A。
20. 下列方法对2SO2(g)+O2(g)2SO3(g)的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A. 加入SO2 B. 压强不变,充入He
C. 容积不变,充入N2 D. 降低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加入S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A错误;
B.压强不变,充入He,反应体系的体积增大,相当于压强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
C.容积不变,充入N2,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C正确;
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21. 化学材料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天眼”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向煤中加入适量CaO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
C. 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核能、太阳能和氢能等很可能成为主要能源
D. 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以石油、煤等为原料生产的合成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碳化硅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无机物,是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B.煤燃烧过程中会生成SO2气体,向煤中加入适量CaO,CaO能与O2、SO2反应生成CaSO4,能够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故B正确;
C.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故C正确;
D.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都是以石油、煤等为原料生产的合成材料,而天然橡胶和天然纤维则不是,故D错误;
综上所述,错误的是D项,故答案为D。
22. 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A. Na2SiO3可用作助燃剂
B. 不能用石英坩埚加热氢氧化钠固体
C. 玻璃、水泥和陶瓷是生活中常见的硅酸盐材料
D. 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硅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是最简单的硅酸盐,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A错误;
B.石英坩埚与氢氧化钠固体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石英坩埚加热氢氧化钠固体,B正确;
C.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多为硅酸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制作餐具的陶瓷、窗户上的玻璃、建筑用的水泥等,C正确;
D.硅在地壳中含量排名第二,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而易与O结合形成氧化物和硅酸盐,所以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硅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D正确;
故合理选项A。
23. 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 红色喷泉说明氨水显碱性
C. 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
D. 烧瓶充满二氧化硫,胶头滴管和烧杯中加入浓碱液也可形成喷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将胶头滴管里的水挤入圆底烧瓶后,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使圆底烧瓶中压强大大降低,大气压才能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故A正确;
B.酚酞遇碱变红,形成了红色喷泉说明氨水显碱性,故B正确;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易和NaOH反应,若烧瓶充满二氧化硫,胶头滴管和烧杯中加入浓碱液也可形成喷泉,故D正确;
故选C。
24. 下列除杂方法错误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 通过
B. 通过溴的水溶液
C. 通过溶液
D. 通过饱和食盐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通过水、洗气可分离,故A正确;
B.乙烯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不反应,洗气可以分离,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故不可以除杂,故C错误;
D.HCl极易溶于水,食盐水可以抑制HCl的溶解,洗气可分离,故D正确;
故选C。
25.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Cl(aq)Cl2(g)FeCl2(s)
B. MgCl2(aq)Mg(OH)2(s)MgO (s)
C. S(s)SO3(g)H2SO4(aq)
D. N2(g)NH3(g)Na2CO3(s)
【答案】B
【解析】
【分析】A.电解条件时应看清是电解水溶液还是电解熔融态物质,Cl2具有强氧化性;
B.根据“强碱制弱碱”原理制备氢氧化镁;
C.注意生成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条件;
D.氨气、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反应制备碳酸氢钠是利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低;
【详解】A.氯气的氧化性强,与铁单质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铁,故A错误;
B.氯化镁与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镁和水,故B正确;
C.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SO2在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SO3,故C错误;
D.氨气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反应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转化条件。
26. 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Z元素的原子半径比Y元素的大
B.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W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C. 若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X元素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D. 若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这几种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和Y位于第二周期、Z和W属于第三周期。
【详解】A.同一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Y和Z属于同一主族,且Z的原子序数大于Y,所以Z元素的原子半径比Y元素的大,故A正确;
B.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Y为O元素,W是Cl元素,所以W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故B错误;
C.若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X元素是C元素,C元素是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所以C元素的化合物种类最多,故C正确;
D.若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则Z为S或Cl元素,所以Y为O或F元素,为活泼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27. 可逆反应:X2+3Y22Z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1时,反应只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B. t2时,反应未达到限度
C. t2~t3时,反应已停止进行
D. t2~t3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t1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正逆反应均发生,A错误;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限度,B错误;
C.t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为动态平衡,反应仍发生,C错误;
D.t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浓度保存不变,D正确;
故选D.
28. 下列图示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有水 B. 制取氨气
C. 制取乙酸乙酯 D. 分馏石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钠和乙醇也会反应生成氢气,无法用钠检验乙醇中是否有水,故A错误;
B.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加热制取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可防止氨气和空气发生对流,使收集的氨气更纯净,故B正确;
C.收集乙酸乙酯的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下,故C错误;
D.石油分馏实验中,温度计不能插入液面下,要使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冷却水应下口进,上口出,故D错误;
答案选B。
29. 已知键能是指断开气态分子形成原子所吸收的能量或原子形成气态分子释放的能量。化学反应,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断裂和的化学键共放出a的能量
C. 和的总键能小于的键能
D. 由A原子和B原子形成气态分子中的共价键要释放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ImolA2(g)和1molB2(g)的总能量低于2molAB(g)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
B.由图知,断裂和的化学键共吸收a的能量,B错误;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和减去产物键能和大于零,所以反应物键能和大于产物键能和,C错误;
D.由图知,由A原子和B原子形成气态分子中的共价键要释放的能量,D正确;
故选D。
30. 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 在0℃ 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 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D. 14g 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Cl2作为氧化剂被还原得到Cl-,故l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2×1×NA=2NA,故A错误;
B.标况下,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NA个氢原子,故B错误;
C.NA个即1molCO的质量为28g,0.5 mol甲烷的质量为8g,故质量比为7:2,故C错误;
D.一个氮气分子含有14个电子,故14g即0.5mol氮气含有7NA个电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 题,共40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二、填空题
31. 根据所学有关知识,按要求填空:
(1)用浓在纸上书写字迹,现象为_______。体现浓硫酸_______性。
(2)、、、中既可以用浓干燥,又可以用固体干燥的是_______。
(3)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乙烯能使溴水褪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一氯丙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5)某种烃燃烧后生成了和混合气体及,据此推测其分子式为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6)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葡萄糖最多可以与_______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1) ①. 字迹变黑 ②. 脱水性
(2)O2 (3) ①. 氧化 ②. 加成 ③.
(4)
(5)或或或或或等其中一个,符合且即可;
(6)5
【解析】
【小问1详解】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木材等含有C、H、O元素的物质中的H原子和O原子以水的组成脱去,继而碳化变黑;
故答案为字迹变黑;脱水性;
【小问2详解】
可与浓,不可用浓干燥;和可与反应,不可以用固体干燥,所以既可以用浓干燥,又可以用固体干燥的是;
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乙烯为,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从而使溴水褪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氧化;加成;;
【小问4详解】
丙烷是烷烃,在光照条件下可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其中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一氯丙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某种烃燃烧后生成了和混合气体,表明该烃分子中含有;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表明该烃分子中含有;由此可知,该烃的实验式为,该烃的分子式可表示为,其中;
故答案为或或或或或等,符合且即可;
【小问6详解】
酯化反应为羟基与羧基脱水形成酯基过程,有,所以最多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故答案为5。
三、物质推断题
32. 如图所示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各方框中的字母表示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物质、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其中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1)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
(2)NH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用来消除氮氧化物,当n(NO2):n(NO)=1:1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E物质遇到D物质时,会观察到____现象,若用排水法收集F,则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写化学式)。
(4)写出G→E的离子方程式:____。若有1.92gCu与一定浓度的G完全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E和F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则反应中消耗的G的物质的量是____。
【答案】(1)N2+3H22NH3
(2)2NH3+NO+NO22N2+3H2O
(3) ①. 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 NO
(4) ①. 3Cu+8H++2NO=3Cu2++2NO↑+4H2O ②. 0.11mol
【解析】
【分析】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为NH3;B与H2反应生成NH3,B为N2;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A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D,NH3能与D反应生成E,E也能与D反应生成F,则A为CO2,D为O2,E为NO,F为NO2;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NO2能与M反应生成G,G能与Cu反应,则M为H2O,G为HNO3。
【小问1详解】
B为N2,C为NH3,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小问2详解】
NH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NO和N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其中n(NO2):n(NO)=1:1,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O+NO22N2+3H2O。
【小问3详解】
E为NO,D为O2,NO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因此可观察到产生红棕色气体;F为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若用排水法收集F,则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NO。
【小问4详解】
G为HNO3,E为NO,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1.92gCu的物质的量为=0.03mol,生成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也为0.03mol,标准状况下,生成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依据氮元素守恒,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n(HNO3)=2n(Cu2+)+n(NOx)=20.03mol+0.05mol=0.11mol。
四、实验题
33.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药品足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表现了SO2的___________。
(4)装置D中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
(6)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分液漏斗 ②. 圆底烧瓶 ③. 氯水褪色 ④. SO2+Cl2+2H2O=4H+++2Cl- ⑤. 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⑥. 还原性 ⑦. 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 ⑧. SO2+2H2S=3S↓+2H2O ⑨. 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⑩. 吸收多余SO2,防止污染大气。
【解析】
【分析】在装置A中浓硫酸与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SO2,SO2具有还原性,可以使B中的氯水、C中的酸性KMnO4褪色;SO2具有弱的氧化性,可以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难溶于水的S,使溶液变浑浊;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产生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后溶液会恢复红色;SO2是有害气体,在排放前可根据其与碱反应的性质,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安装一个倒扣的漏斗能够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详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分别是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A中产生的SO2通入氯水后发生反应:SO2+Cl2+2H2O=4H+++2Cl-,反应消耗黄绿色的气体Cl2,产生的硫酸、盐酸均无色,因此看到氯水褪色;
(3)SO2具有还原性,KMnO4溶液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无色物质,因此看到装置C中的现象是: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这体系了SO2的还原性;
(4)SO2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与H2S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由于产生的S是不溶于水的淡黄色固体,因此看到的现象是无色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
(5)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实验现象为: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该无色溶液,溶液恢复为红色;
(6)SO2是有毒气体,在排放前要进行尾气处理。由于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可以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安装一个倒扣漏斗,既可以使气体被充分吸收,同时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天津市南开区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性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性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性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性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第一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一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天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天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监测(二)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监测(二)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