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 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三节 氧气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动手实验制得氧气,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难点: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1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试管架、试管、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塞、长颈漏斗、酒精灯、火柴。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导入】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行,以下的场景都需要用到氧气,这些变化虽然发生的场所和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但都与氧气的性质有关。 【课件展示】 【过渡】想一想,我们学过哪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 倾听, 思考、讨论并回答。
倾听,观看
| 新课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和体现氧气的重要性。 | ||||||||||||
环节二 新课讲解 | 【讲解】方法一:分离液态空气得氧气 方法二:电解水得氧气 【总结】分离液态空气得氧气:条件太高,操作困难,电解水得氧气:反应较慢,成本较高。 【提问】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呢? 【合作探究】让学生阅读教材87页的活动天地,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如果你到实验室中要制取一瓶氧气,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选择反应物 如何控制反应条件 确定发生装置 确定收集装置 审查是否安全、环保 【提问】若在实验室中有下列药品: ①水(H2O) 、②二氧化碳(CO2)、③食盐(NaCl)、④高锰酸钾(KMnO4)、⑤过氧化氢( H2O2) 、⑥甲烷(CH4) 你认为哪些物质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①、②、④、⑤ 依据:因为这些物质都含有氧元素。 【提问】有了反应物,我们还应考虑的其他因素有哪些? 【过渡】某同学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A.原料是否容易获得 B.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 C.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 D.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提问】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你还考虑了哪些因素? 【总结】 同意 还需要考虑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节约能源等。 【讲解】药品的介绍 H2O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氧气,成本高,反应速度太慢。 CO2是一种气体,不易放出氧气。 KMnO4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在加热时能产生氧气,成本较高。受热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形成强的氧气流,有一定危险。而且原料消耗比较多,不经济。 H2O2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温下就可生成氧气和水,价格低廉,反应速率较慢。 KClO3氯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如果混有可燃性杂质可能会发生爆炸。400℃时分解放出氧气,反应速度适中。但操作麻烦,还会产生副产物氯气(氯气有毒)。 【总结】综上所述,过氧化氢是制取氧气最好的药品,但是反应速率很慢。 【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吗? 【猜想】 提高过氧化氢的浓度; 提高温度; 向溶液中加入某物质。 【演示实验】由教师演示教材88页的活动天地的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讲解】 实验操作: 取两支相同的试管,编号为A、B,试管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向A、B试管中加入3~5 ml过氧化氢溶液,仔细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以及产生的速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的试管口,观察哪个能够复燃。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最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提问】思考: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实验操作:待B试管中不冒气泡后,再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向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生成,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二氧化锰在实验前后化学性质变了没有? 【总结】没变,只是加快了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速率。 【过渡】若在实验前准确称出MnO2质量,实验后将MnO2回收、干燥、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不变,你对MnO2所起的作用有什么看法? 结论:MnO2能加快H2O2分解,但它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说明它本身不分解。 【讲解】像二氧化锰这样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特点: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加快)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 注意: · 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 二氧化锰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催化剂。 【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水)、二氧化锰(黑色)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3) 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选择 下图是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你选择 B 。 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 【总结】固液常温型反应装置比较 (4) 收集装置的选择 【注意事项】 排水法: 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连续而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到装满水的集气瓶中,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向上排空气法: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 【提问】如何验证氧气已经充满集气了? 【总结】检验方法: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若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集满。 (5) 实验步骤 组: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向反应容器中装入固体药品 塞:塞紧双孔胶塞 滴:向反应容器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收:收集气体 验:验满 |
倾听,回顾学过的内容
记录笔记,倾听
分组讨论,阅读教材87页并思考所给问题。
倾听,记录笔记
思考
思考,
倾听,记录笔记
倾听,记录笔记
记录结论
分组讨论,同时结合教材得出结论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同时记录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记录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结论
思考,分组讨论
观看验证实验
倾听,思考
倾听,记录
倾听,记录
倾听 记录笔记
阅读小资料 思考如何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记录收集气体方法中的注意事项。
倾听,记录笔记
记录实验步骤中关键字
|
帮助学生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通过分析2种方法的弊端,引导学生去探索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
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需要考虑的内容。
培养学生对问题全面思考的能力。
通过分析上述选择的药品的利与弊,从理论上得出实验室纸制取氧气所需药品。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加快反应速率、高效的收集到氧气。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得到的实验室制取药品的真伪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上述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加入二氧化锰就能加快反应速率,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分析催化剂的特点和总结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所需要的实验装置。
分析固液常温型反应装置的优缺点,让学生熟记固液常温型反应装置。
通过小资料卡片介绍氧气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通过总结整个实验步骤和关键字来加强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和记忆。 | ||||||||||||
环节三拓展延伸 | 【展示】形形色色的催化剂 | 观看 |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 ||||||||||||
随堂作业 | PPT展示 | 做题 |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展示PPT页。 | 倾听并理解。 |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氧气
第1课时
1.催化剂
(1)定义
(2)特点: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加快)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
(3)注意:
·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二氧化锰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催化剂。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3) 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选择
(4) 收集装置的选择
(5) 实验步骤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氧气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氧气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 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 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