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4673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4673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教案
展开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记住核电荷数、电子数、质子数之间的关系。
3.初步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难点:核电荷数、电子数、质子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动画。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展示】PPT展示图片。 【讲述】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一个地球相比,这么小的原子只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发现。 【提问】这么小的原子人类是怎样认识它的呢,它还能再分吗? |
倾听、讨论。
| 通过展示类比和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做准备。 |
环节二 新课讲解 | 一、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展示】展示资料“原子结构发展史”。(可下载【活动设计】原子结构发展史” )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史料,写出原子结构发现主要经历的阶段,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阶段的核心观点和探究方法。 【展示讲解】展示讲解德谟克利特、道尔顿观点。 【展示】展示汤姆生原子结构观点。 【讲述】1897年汤姆生做了一个高压真空放电管的实验,他发现无论阴极材料是什么,高压真空管发出的射线都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微粒流,这种微粒就是电子,他意识到所有的原子都有电子,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于是他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讲述】汤姆生认为原子是一个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很多电子。 【引导建立新模型】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尝试建立原子模型。 【过渡】为了验证汤姆生的原子模型,他的学生卢瑟福在1909年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观看α粒子穿过金箔的动图,并写出实验现象。 【明确】1.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2.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追问】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样想?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明确】原子内有相对很大的空间,在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的原子核。 |
阅读材料,完成活动设计要求。
倾听,修正自己观点。
绘制原子模型结构示意图。
观看α粒子散射实验,并写出实验现象。
讨论并回答。
倾听、理解。
|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并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发展史。
根据电子的发现让学生尝试自主构建原子新模型。
通过动画帮助学生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为建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观察、获取信息及分析能力。
|
二、原子核的构成 【提问】既然原子核这么小了,它还能再继续分吗? 【展示】展示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过程。 【总结】原子核虽然很小,但是也能再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提问】既然原子核中的质子和核外电子都带电荷,那为什么整个电子不显电性呢? 【总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这也是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展示】展示几种原子的构成表格。 【交流讨论】下表给出了几种原子的基本构成,请同学们分析表格的信息,看看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明确】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4.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5.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 【讲述】之前我们学习过,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颗粒,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原子的特征。 【总结】 |
阅读材料,理解原子核还能再分为质子和中子。
倾听、理解。
分析、讨论得出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观看PPT,修正自己的观点。 |
通过材料和学生一起归纳、得出结论:原子一般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帮助学生分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帮助学生梳理原子基本构成相关知识。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原子的特征。 | |
环节三拓展延伸 | 【展示】电子云。 | 观看PPT |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原子结构的研究仍然在继续。 |
随堂作业 | PPT展示 | 做题 |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展示PPT24页。 | 倾听并理解。 |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1课时
一、 原子结构发展史
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都由原子构成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汤姆生提出葡萄干模型 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
二、 原子核的结构
初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 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 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