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背景:__________的开辟。2.物种外传:原产于美洲的________、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特别提示】明朝时期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传入中国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美洲作物被带回欧洲,后传入中国。(2)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适应性较强,用途广泛。(3)明朝时期人地矛盾尖锐。(4)政府政策的推动。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农作物在美洲的推广(1)农作物①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②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③蔬菜类:黄瓜、豌豆。④经济类:甘蔗。
(2)推广①小麦:由____________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②水稻:由__________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2.禽畜在美洲的推广(1)表现: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2)影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_______的发展。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2)玉米、甘薯引入________,丰富了粮食种类。(3)马铃薯提高了________人的抗饥荒能力。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_______ _____,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2)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________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提示】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和交往,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1)对美洲①马、牛、羊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________。③地表________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对中国①玉米、甘薯等耐旱高产________作物的引进,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②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____________。
【特别提示】明清时期美洲高产作物引进的深远影响(1)拓展了土地利用空间,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增加。(2)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求,缓和了人地矛盾,促进了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3)改变了传统的粮食作物结构,增加了中国农作物的种类,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4)作物种植范围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又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5)过度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主题一 世界物种交流(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史料一 马铃薯传入英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种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据说英国海军上将沃尔特赖亲自种植的马铃薯成熟后曾邀请友人一起品尝用马铃薯制作的菜品,令他尴尬的是,面对沃尔特赖精心准备的马铃薯菜肴,众人纷纷表示难以下咽……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面包营造的传统食物文明的破坏。
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歉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在当时颇具声望的农学家阿瑟扬也宣称:马铃薯是“丰富之根”,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阿瑟扬所以提出这样的论调,是因为他看到了爱尔兰人从马铃薯种植中得到的实惠。——《马铃薯的世界传播之旅》
探究1:依据史料一,概括马铃薯在英国推广过程中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提示1:变化:由种植停滞状态到对要不要吃马铃薯展开辩论。原因:英国民众对马铃薯存在误解;英国出现粮食危机;有识之士的推动等。
史料二 新的农作物在某些程度上拓展了美洲农业的潜力,并使当地人的饮食更加多样,但由于美洲之前已有玉米、马铃薯和种类丰富的水果蔬菜,这些新作物并没有促成一个巨大的进步。牛、绵羊、山羊、猪和马是引入的最重要的动物品种,新的动物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新的动物蛋白质,家畜还提供了皮革和羊毛。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使人们第一次可以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这些变化扩展了美洲商业和专业化生产的潜能。这一潜能可能会导致社会分化,但同时也会提高总体的经济产值。——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探究2:依据史料二和所学,概括新物种在美洲传播的特点。提示2:特点:拓展了美洲的农业潜力;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推动了社会分工及总体的经济产值提高等。
【拓展】新航路开辟后主要物种的传播和交流
主题二 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史料三
探究3: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史料三。提示3:图片信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文字内容反映了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史料四 从明末清初起,福建、广东、汉江流域等原本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山区都被开垦出来(因为番薯和玉米不挑剔田地),为人口大增奠定了基础——当然,它也带来一个消极后果,即当地水土流失的加剧。在南部非洲,木薯和玉米革命性地改变了食物生产形势,立刻引起人口增加,并进而在许多地方导致国家级政治制度的兴起,因为那里的人们第一次有了足够多的剩余食物来供养统治阶级。
探究4:根据史料四,归纳概括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有哪些。提示4:对中国: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促进了人口的增加;但过度垦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对非洲:促进非洲人口增加;促进非洲国家级政治制度的兴起。
【拓展】“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亚洲人的生活方式。②改变了各地的食物生产结构。③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亚洲在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引入番薯及玉米等高产作物,令粮食充足,刺激了亚洲人口增长。④欧洲最早引入美洲的物种之一——马,使大平原上美洲原住民部落,变成使用马匹狩猎美洲野牛的游牧民族。同样,来自美洲的番茄,在意大利成为制造番茄酱的原料,并且成为商标。
(2)消极影响①欧洲人带来新的疾病,美洲的原住民因为没有抗体,造成很多人丧生和大量的文化流失。②农作物的大量种植导致过度开发,加速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
1.(2022·清远)著名农史学家石声汉曾对域外引种作物名称做过分析: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后由海外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由此可见,中国对域外作物的引种( )A.呈单向交流模式B.带有较强的歧视性C.以美洲作物为主D.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时期对域外引种作物的名称有着不同的称呼,说明物种引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D项正确;中国也有物种进行输出,并非是单向交流,排除A项;材料与歧视性无关,排除B项;美洲作物为主主要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
2.(2022·金华)李百川小说《绿野仙踪》(乾隆年间成书,据旧抄本)四十九回:何公子递下十二两银子扬长而去,苗秃子帮闲骂道:“不想他是个西番柿子,中看不中吃的歪货物。”据此,对“西番柿子”推断正确的是( )A.仅作为观赏植物存在B.当时不作为食用蔬菜C.该物种来自西亚地区D.乾隆年间被引入中国解析:根据材料“他是个西番柿子,中看不中吃的歪货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番柿子”是中看不中吃的歪货物,B项正确;明朝,番茄柿子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排除A项;西红柿来自美洲,排除C项;番茄柿子在明朝时传入我国,排除D项。
3.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人种重新分布,物种频繁交流等。下面原本属于美洲特产的是( )A.茶叶、丝绸B.烟草、瓷器C.玉米、烟草D.香料、甘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茶叶、丝绸、瓷器、香料属于亚洲的特产,玉米、烟草和甘薯属于美洲的特产,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4.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据此可知(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C.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D.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不同洲际之间的物种实现了多向交流,并没有哪一个洲在物种交换中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实现的是物种交流,并未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故C项错误;题干说明新航路开辟实现了生物上的物种交流,并未涉及理性化,故D项错误。
5.(2022·台州)有研究表明,17世纪出现了全球气候变冷的“小冰期”和全球范围内一系列革命狂潮、国家崩溃的“总危机”,而美洲作物的传播以及引起的“农业革命”则是超越危机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说明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A.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C.推动农业发展的集约化D.提高了人类的抗饥荒能力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全球气候变冷影响农业产量,美洲作物的外传恰好缓解了农业上的危机,提高了人类的抗饥荒能力,故选D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人们的饮食习惯,排除A项;材料与生态环境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农业发展集约化无关,排除C项。
6.有学者在评论15、16世纪的欧洲菜肴时,称其“完全消失在调料(以胡椒、桂皮、豆蔻花为主的香料)里了,食物本身已经无足轻重,它成了稀奇古怪的调料的附庸”。这说明( )A.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5《练习三》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三》教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5《练习三》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图文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马铃薯,2蔬菜作物,墨西哥,西班牙,商品经济,论从史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