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句子基础排序(无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本册综合课后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排序的概念,例题1,练习题,例题,易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句子排序
一、句子排序的概念:
定义: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一般是5个或6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的试题。这种试题相对而言难度较高,表面上考查了考生的语感,实则考查了考生对于文体风格及特征的掌握情况,测查了考生的语言文字综合功底与逻辑思维能力。
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型试题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语境类试题在题干语句中设置了语言环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协调的考查。这类试题又包括有具体上下文的直接设置语境题和按特定要求调整语序的间接设置语境题两小类。非语境类试题的题干语句没有设置语言环境,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
一种:时间先后排序
一、定义: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二、例题1:
(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解析】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
例题2:
把下列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排列起来,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从那天起,妈妈发愤读书了。
( )我去问妈妈,她说:“从今天开始,妈妈也要当学生参加学习了。”
( )考试的日期快到了,妈妈对学习抓得更紧了,睡得更晚了。
( )难道妈妈也要学习吗?我感到很奇怪,心中涌起了一个问号。
( )一天,我发现妈妈的桌子上多了一叠课本和作业本。
( )过了些日子,妈妈终于领到了一张毕业证。
【解析】认真读了这六句话后,我们了解到写了这样一件事:妈妈当了学生发愤读书,领到了毕业证。这六句话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一天→从那天起一考试的日期快到了→过了些日子。写“一天”的共有三句话,是按看到(妈妈桌子上多了一叠课本和作业本)→想到(妈妈也要学习吗)→听到(妈妈也要当学生参加学习了)的顺序写的,这三句话交代了妈妈要学习,接着两句话写妈妈发愤学习,最后一句话写妈妈领到了毕业证。排列顺序为:4、3、5、2、1、6。
三、练习题:
( )我和小朋友站在枣树下,抬头望着这些大红枣,仿佛已经吃到嘴里,那么甜,那么脆,真好吃。
( )春天,枣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枣花。
( )我们忍不住爬上房去打枣,妈妈不让我上房,我只好在下面拾枣。
( )夏天,枣树上结满了小青枣。
( )到了秋天,小青枣慢慢地变红了,变成了很大很大的红枣,树上好像挂满了小灯笼似的。
( )我们院里有一棵枣树,那是一棵古老而又高大的枣树。
( )这枣树不知道是谁种的,我嘴里吃着又天又脆的枣,心里十分感动种枣树的人。
( )他们在树上摇来晃去,枣好像凉雹似的打在我的头上。
( )为了吃枣,我只得抱着头去拾枣,不一会儿就拾了一篮子。 正确顺序:526341978
第二种:空间顺序
一、定义: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方位(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等):地点等变换顺序。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二、例题:
( )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解析】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1。
三、练习题:
1、按地点转换顺序排列。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 )田野的尽头,连绵起伏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
(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飘向远方。
(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里流过。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着头报告丰收的喜讯。
正确顺序:3 5 2 6 1 4
第三种:事情发展顺序
一、概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二、回顾:
叙事离不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方法:
1、判断句子讲的是否是具体一件事或活动过程
2、如果是写事的,就会有描写事情发展的词语,如开始、后来、最后等提示,
3、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4、然后是事情是怎么发展的,
5、最后的结果等,自然我们就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利来排列了。
四、例题:
(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2)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4)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5)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6)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7)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解析】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五、练习题:
1、
( )他们想过河,可是怎么过去呢?
( )一只蚂蚁说:“看,那不是小船吗?”
( )一只蚂蚁队伍来到小河边。
2、
( )忽然,他看到一位小朋友摔倒了。
( )把他扶起来,擦了擦身上的水。
( )一个雨天,路上很滑。
( )王林打着雨伞,向学校走去。
( )他立刻跑过去。
3、
( )老师讲课后,让大家做数学题。
( )王老师看见后,走到他跟前给他讲解。
( )不大一会儿,小明就明白了,他拿起笔做了起来。
( )上课的时候,王老师在讲课,同学们专心听讲。
( )小明有一道题不会做,举手问老师。
4、
( )在回家的汽车上,我把座位让给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
(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 )星期天,我和奶奶去公园。
( )下车时,看到老爷爷也要下车。
( )奶奶笑着说:“我家小孙女也学雷锋了。”
( )我赶紧走过去扶着他。
5、
( )我们先到动物园去看动物。
( )一直到下午,我们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 )春天到了,老师带我们到公园去玩。
( )最后,我们在草地上休息吃午饭。
( )接着,我们到儿童乐园玩了个痛快。
6、
( )他终于成为一位有名的画家。
( )妈妈叫他用树枝在地上学画。
( )他家里很穷,没有钱买纸和笔,每天还要去给人家放牛。
( )古时候有一个孩子叫王冕。
( )以后,他一边给人家放牛,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练呀画呀。
第四种:逻辑顺序的概念
一、定义:是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从现象到本质,先整体后局部的等顺序。
二、方法:
第一步: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思考语段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第二步:理清思路,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些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内容按什么顺序排列好的,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
第四步:确定每句话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是因果、转折、继承等;
第五步:抓住语言标志,按确定的排列依据进行排列;
第六步:联系语感,按排好的顺序仔细读两遍,检查顺序是否排列正确,如发现不对,进行调整,直到排序正确为止。
三、排序题三字经:
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找顺序,时空间;
标志词,抓关键;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
四、例题
例1.2016年长郡双语小升初
( )因为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一切艺术都具有音乐因素。
( )音乐与建筑,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 )它们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但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 )正如英国19世纪艺术理论家佩特所说的:“所有艺术通常渴望达到音乐的状态。”
( )二者一个是“听”的艺术,一个则是“看”的艺术。
【解析】“音乐与建筑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开篇点题,指出要论述的主题可作为起始句。“二者”一词紧承上句深入分析。由“它们”一词可以看出仍然是作进一步的分析,句意上衔接最紧。由“因为”可判断,此句是对上文“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一句的解释。
逐层分析完后,引用名家的论述佐证,一般用于句尾。
五、练习题
例1、
(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有4亿吨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成了悬河。
(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 )每到洪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
答案:24153
例2、
( )激光是最准的尺。
( )激光测距仪产生一束光,照射到月球上,又从月球反射回来。
( )从地球射向月球的激光,两秒钟就可以返回一趟。
( )用这个时间乘以30万千米,除以2,就得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 )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 )人们利用激光制作的测距仪,可以测量地球到月
( )这样测算出来的距离是很精准的。
答案:1634257
例3、
( )却分外珍惜夏天的光阴。
( )夏天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
( )意志坚强的人。
( )让生命的每一刻不为之虚度。
( )意志薄弱的人。
( )在磨炼总赢得时间老人的恩赐。
( )爽快地把夏天让位给无聊和倦怠。
六、易错题
1.2017年长郡双语小升初招生真题卷
(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 )当然要观察。
( )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 )怎样才能接近实际?
(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排序题三字经
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
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
找顺序,时空间;标志词,抓关键;
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
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
句子排序的技巧
将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这是一项综合训练能力,可以训练我们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其实这类题型并不难,很多题目都有十分明朗的线索或表明顺序的提示,只要我们找到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化难为易。
看到题目,首先要反复阅读,不要急于求成。只有在读懂的情况下才可以弄明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下几个句子重点写了什么事,有哪些步骤等,只有这样仔细阅读才可以找到句子排列的顺序,找到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句子的排列顺序。
★一、解题步骤
1、从选项入手,确定发语词(首句)和尾句
四个选项中,如果有2个或者3个选项标示的段首句同为一句,则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可能性较大。
2、代词指代
代词一般不直接出现在句首,其前方需要有指代的内容出现。
3、关联词语的搭配
如果一些语句的开头有关联词的话,一定不会是段首句,而是应该通过关联词表示的关系,寻找其他几句中与之想匹配的一项。
4、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遵循事物发展的时空顺序。
5、主体的一致性、连贯性
文段的主体要保持一致,或者如果文段的主体不断变化的话,这些主体之间要有关系,同时保持连贯性。
6、例子
例子一般不是段首句,但是一定可以通过例子证明的内容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一句,这句话一般在例子的前面。
7、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这几种格式。总——分——总格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般解决问题的部分由关联词“只有……才”、“只要……就”,或者关键词“应该”、“需要”、“必须”等词引导。
一、 关联词
关联词在我们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重点句,主旨句。同样,关联词所代表的语义关系在语段中是逻辑关联的,在句子拆分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关联词来找到它的上下句。所以,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常用关联词必须像我们记忆乘法表那样,熟记熟背,张口就来。在本题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甚至”,“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那么它前面就应该是语义弱化一些的,指揣度难易方面的句子。因此,②就正好就应该在④之前。
二、 行文脉络
强调行文脉络,就是在强调行文的逻辑关系。比如,例证应该在观点之后,解释说明应该在观点之后。总述的部分应该是在分述之前的观点中或者分述之后的总结中。本题句⑥出现了“比方说”这样的字眼,很明显是在举例子。前边必定要有观点。⑥举例说明的是自己尽力回忆从前写作的心境,但是非常困难,不能完全准确再现。我们发现,这正好是对④的观点例证。③则是推己及人,通过自己的经验,提出作者的回顾和创作谈是值得怀疑的。接下来,用⑤这样的众所周知的哲理来佐证,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① 。回过头再看一下,这一结论是对“心理活动”和“创作活动”二者的结论,而句② ④ 说的是心理活动、③ ⑥ 说的是创作活动,而从句①中,先出现“心理活动”,后说“创作活动”,可知作者先谈心理活动② ④ ,后谈创作活动⑥ ③ 。因此正确答案毫无疑问,应该选D 。
三、 代词和名词
在片段阅读中,代词指代题是一种题型,我们在做语句排序题的时候,也可以充分运用这代词来帮助我们加快确定语句的顺序,比如,
例2:
①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 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③②④
文中只有句①和⑤出现了代词,而其他几个句子都省略的了主语。因此,这两个句子肯定是比较靠前的。比较一下,句①是引入一个人,介绍他的外貌,接下来才可能出现他谈自己的经历,肯定句①应该是放在段落首句的。这样,通过代词,就能很快找出首句来。
同样,如果句子中出现的有表示动作主体的名词,同时还有代词,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肯定名词在前,指代这个名词意义的代词在名词句子之后了。
四、 语义相关词
语义相关的词,指的是词的意义有关联,最常见的比如有相同的语素。例2中句⑤谈到“就回来了”,而句③“回到故乡之后”,都有一个相同的语素“回”,语义是相关的,逻辑关系最有可能也是紧密相连的。
五、 分组对比
我们从语言的本身找到这样一些标志,能帮助我们先把某些句子的顺序给确定下来。由于题目是单选题,我们没有必要完全靠自己的知识一个一个排序,而是可以通过已定的顺序来对照一下选项,排除一些无关选项。比如在上题中,我们确定句①是首句,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排除A选项和C选项。接下来只要对比一下二者的不同之处,把不同的地方分别连起来读一读,就能从中选出正确选项了。很明显,句⑤后面接句③比接句④要封符合逻辑,因此正确答案为D。
综合运用以上几种策略,并且熟练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解题能力,定能帮助我们大大提高做语句排序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句子排列与衔接技巧
一、找关键词连紧密句
二、确定首句,首句一般出现事由或对象
三、确定句子内部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看关联词
五、看标点符号
六、联系前后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练11 中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知识手册)(原卷版)[部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练11 中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知识手册)(解析版)[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 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精练 专题05:句子的排序,文件包含备考2023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精练专题05句子的排序解析版doc、备考2023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精练专题05句子的排序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