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本章复习提升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4096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本章复习提升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4096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本章复习提升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4096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本章复习提升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本章复习提升,共13页。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对钠与酸、碱、盐反应的本质认识不清1.(2021山东日照段考)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B.将Na、Na2O和Na2O2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均会有气体产生C.Na、Na2O和Na2O2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D.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2.(2022广东省实验中学期中)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溶液可以用于洗去油污,也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B.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可用CO2灭火C.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最终产物是Na2CO3D.向稀KCl溶液和MgCl2溶液中分别加入钠块,均可以产生气体和沉淀易错点2 混淆Na2CO3、NaHCO3的鉴别与除杂方法3.有两支试管,分别装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方案中判断正确的是( )方案操作判断A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者为Na2CO3溶液B分别加入过量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者为Na2CO3溶液C分别测pHpH较大者为Na2CO3溶液D分别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a2CO3溶液4.(2022辽宁辽东南期中)下列关于Na2CO3、NaHCO3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②分别向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产生CO2气体较快的为NaHCO3溶液③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将固体加热至恒重④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NaHCO3溶液⑤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2CO3<NaHCO3⑥物质的量相同时,消耗盐酸的量:Na2CO3>NaHCO3A.②⑥ B.①③ C.④⑤ D.⑥易错点3 混淆氯水成分与性质的对应关系5.(2022辽宁沈阳期中)为探究新制氯水的性质,某学生做了如表实验。由实验可得新制氯水的性质与对应的解释或离子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实验装置试剂a现象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②NaHCO3溶液产生气泡③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④KI溶液、淀粉溶液溶液变蓝A.实验①说明新制氯水中含有H+、HClOB.实验②发生的反应为HC+HClO ClO-+CO2↑+H2OC.实验③说明新制氯水中有Cl-,Cl-+Ag+ AgCl↓D.实验④发生的反应为Cl2+2I- 2Cl-+I26.[2021福建福州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如图所示,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打开B处的弹簧夹后,C处的红布条不褪色,关闭B处的弹簧夹时,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A.浓KOH溶液 B.浓硫酸C.饱和NaCl溶液 D.浓NaOH溶液易错点4 与NA相关计算的常见误区7.(2021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期中)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2 L二氧化碳气体和9 g水中所含的分子数均为0.5NAB.25 ℃、101 kPa下,22.4 L氧气的分子数为NAC.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D.1 mol任何物质均含有NA个原子8.(2021河南三门峡外国语学校期中)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B.0.5 mol/L MgCl2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NAC.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有的原子数约为0.5×6.02×1023D.常温常压下,14 g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易错点5 未熟练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而出错9.(2022山东济宁期中)同温同压下,对于相同质量的SO2、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数之比为2∶1②体积之比为1∶2③密度之比为1∶2④原子个数之比为3∶4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有容积不同的X、Y两密闭容器,X中充满CO气体,Y中充满CH4、O2、N2混合气体,同温、同压下测得两容器中气体密度相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容器中所含气体分子数一定不同B.两容器中所含气体质量一定不同C.Y容器中所含CH4、O2和N2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3∶6D.Y容器中,CH4、O2和N2的质量之比可以为1∶6∶3 思想方法练利用“微观与宏观”的辩证思想认识物质的量方法概述从宏观上看,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物质是可称量的。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而微观粒子是难以称量的。对化学反应进行研究时,物质的量就是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利用“微观与宏观”的思想研究物质的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021福建泉州期中)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 g含有b个分子,则n 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A. L B. LC. L D. L2.(2022山东济南月考)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1个该原子质量是a g,一个12 C的原子质量是b 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gB.m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C.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D.由已知信息可得NA=3.(2022广西桂林月考)NH4N3(叠氮化铵)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2和H2,若得到NH4N3的分解产物(简称a)30 g,则下列关于a的说法错误的是( )A.a中两种气体的体积(同温同压下)比为1∶1B.a中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14∶1C.a的密度为1.25 g/LD.a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5 g/mol4.(2021山东青岛六校联考)如图所示:为了测定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将装置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出的数据为254.843 g。加入一小块钠后读数为258.293 g,加入水后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装置+水+煤油+试样的质量)如下表:(不考虑煤油的挥发)读数次数123质量/g258.191258.183258.150读数次数456质量/g258.143258.143 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计算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必须用到的数据是 。 不必进行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 。 (3)去掉干燥管后所测得的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该实验与测定生成H2的体积来确定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相比,其优点是 。 答案全解全析易混易错练1.C2.C3.C4.A5.B6.C7.C8.D9.B10.C 1.C 钠投入CuSO4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没有红色物质析出,A错误;Na、Na2O2与稀盐酸反应分别有氢气和氧气生成,Na2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产生,B错误;Na、Na2O和Na2O2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最终都生成碳酸钠,C正确;CO2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应用饱和NaHCO3溶液,D错误。易错分析 钠很活泼,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而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2.C 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A项错误;钠着火时会生成Na2O2,Na2O2能与水、CO2反应,故钠着火不能用水、CO2灭火,B项错误;钠在空气中暴露依次生成Na2O、NaOH、Na2CO3,即最终产物为Na2CO3,C项正确;Na先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再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沉淀,而NaOH与KCl不反应,D项错误。3.C A项,发生的反应分别是Na2CO3+Ca(OH)2 CaCO3↓+2NaOH,2NaHCO3+Ca(OH)2(少量) CaCO3↓+Na2CO3+2H2O,两者现象相同(产生白色沉淀);B项,加入过量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时,NaHCO3溶液反应更剧烈;C项,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相比,Na2CO3溶液碱性较强;D项,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时,NaHCO3溶液立即产生气泡,Na2CO3溶液开始无气泡产生,过一会儿才产生气泡。易错分析 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掌握不牢固,容易出错。Na2CO3和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不同。分别取一定量的固体配成较稀的溶液,逐滴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溶液,开始时无明显现象,滴加一段时间后出现气泡的为Na2CO3溶液。4.A 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固体受热不发生分解,①错误;Na2CO3溶液中随着盐酸的滴入先生成NaHCO3,然后生成CO2,而NaHCO3溶液中滴入盐酸即生成CO2,②正确;若将固体加热至恒重,NaHCO3固体分解为Na2CO3,③错误;澄清石灰水均能和Na2CO3、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aCO3沉淀,即利用澄清石灰水不能鉴别,④错误;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2CO3>NaHCO3,⑤错误;物质的量相同时,Na2CO3消耗盐酸的量为NaHCO3消耗盐酸的量的2倍,⑥正确。5.B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变红,说明新制氯水呈酸性,含有H+,后溶液褪色是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A项相符;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H+ CO2↑+H2O,HClO的酸性弱于碳酸,不与HC反应,B项不相符;实验③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gCl,说明新制氯水中有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Ag+ AgCl↓,C项相符;实验④中淀粉变蓝,表明新制氯水中的Cl2将I-氧化生成了I2,其离子方程式为Cl2+2I- 2Cl-+I2,D项相符。易错分析 氯水的成分比较复杂,含有“三分子和四离子”,和不同的物质反应时,表现出不同微粒的性质。还需注意干燥的Cl2不具有漂白性,而湿润的Cl2具有漂白性,HClO也具有漂白性。6.C 浓KOH溶液、浓NaOH溶液可吸收氯气,则关闭B处的弹簧夹时,C处的红色布条不褪色,A、D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关闭B处的弹簧夹时,得到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C处的红色布条不褪色,B错误;饱和NaCl溶液不吸收氯气,关闭B处的弹簧夹时,D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氯气和水蒸气,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O,所以C处红色布条褪色,C正确。7.C 未说明在标准状况下,11.2 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A错误;25 ℃、101 kPa不是标准状况,22.4 L氧气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B错误;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所以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C正确;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故1 mol物质中不一定含有NA个原子,D错误。易错分析 注意气体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而质量、物质的量、微粒数目等物理量与外界温度、压强变化无关;注意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差异,有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也有单原子分子。8.D 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的物质的量是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A错误;0.5 mol/L MgCl2溶液的体积不确定,含有Cl-的数目不一定为NA,B错误;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2.24 L CCl4的物质的量不是0.1 mol,其中含有的原子数不是0.5×6.02×1023,C错误;常温常压下,14 g N2的物质的量是14 g÷28 g/mol=0.5 mol,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D正确。9.B 设两气体均为m g,其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和 mol,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分子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1∶2,①错误;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物质的量之比=1∶2,②正确;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摩尔质量之比=64∶32=2∶1,③错误;原子个数之比为(×3)∶(×2)=3∶4,④正确。易错分析 解答本题需正确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和推论的内容,明确每个结论的适用条件等,解答本题需根据已知质量转化为物质的量,再进行求解,否则非常容易出错。10.C 同温、同压下,pV=nRT,两个容器的体积不同,则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分子数不同,A正确;已知两个容器的体积不同,而气体的密度相同,由m=ρV可知,质量不同,B正确;根据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可知,两个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相同,即CH4、O2、N2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 g/mol,由于N2的摩尔质量为28 g/mol,则CH4、O2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 g/mol,列式计算可知CH4、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氮气的物质的量不确定,所以Y容器中所含CH4、O2和N2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1∶3∶6,C错误;由C分析可知,Y容器中CH4、O2的质量之比为(1×16)∶(3×32)=1∶6,N2的质量不确定,所以CH4、O2、N2的质量之比可以为1∶6∶3,D正确。思想方法练1.A2.B3.C 1.A 设n 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x个,质量与分子数的比例式为m g∶b=n g∶x,x==;n g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mol,其体积为 mol×22.4 L/mol= L。方法点津 明确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见量化摩,遇问设摩”,即n=m/M=N/NA=V/Vm=c·V。2.B 由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其单位是1,而不是g,A项错误;由摩尔质量的概念可知摩尔质量应为aNA g·mol-1, m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B项正确、C项错误;由已知信息可得NA=,D项错误。方法点津 本题通过微观上原子的质量,以物质的量为桥梁,导出宏观上物质的质量。解答本题需正确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某元素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其单位为1。根据1个原子的质量即可求出NA个原子的质量,进而表示出摩尔质量,可顺利进行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3.C 叠氮化铵的分解反应为NH4N3 2N2↑+2H2↑;设生成N2和H2的物质的量均为x mol,则28 g/mol×x mol+2 g/mol×x mol=30 g,解得x=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物质的量之比=1∶1,A项正确;等物质的量的N2和H2的质量之比=摩尔质量之比=28 g/mol∶2 g/mol=14∶1,B项正确;气体的温度、压强未知,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和密度,C项错误;N2和H2均为1 mol,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 g/mol,D项正确。4.答案 (1)2Na+2H2O 2NaOH+H2↑(2)氢气的质量 第4、5次数据相同,说明反应已停止(3)偏小(4)准确度高解析 (2)根据钠的物质的量与其质量计算钠的摩尔质量,钠的物质的量可由生成氢气的质量计算。由于列表中第4、5次数据相同,说明反应已停止,数据不再变化。(3)如果去掉干燥装置,随氢气挥发出去的水的质量会被看作氢气的质量,即求得的钠的物质的量偏大,则测得的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小。(4)测定氢气体积实验准确性低,不如该方法准确度高。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