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堂检测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堂检测,共12页。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掌握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2022辽宁阜新二中月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内部的环境
B.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人体的内环境是相对于生物体生活的外界环境而言的
D.人体内环境的组成主要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2.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其生活的环境中。下列有关内环境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
B.任何细胞都要生活在内环境中
C.血液是组成内环境的一种盐溶液
D.血红蛋白对血浆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3.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相邻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向管腔内开放的单向活瓣,内皮细胞间的间隙大,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甚至细菌、癌细胞等都可通过这种活瓣进入毛细淋巴管。下列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是淋巴细胞和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液形成淋巴液,该过程不能反向进行
C.协助机体抵御疾病的淋巴细胞只存在于淋巴液中
D.淋巴液在淋巴管中单向流动,最终汇入血浆
题组二 区分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4.(2022安徽岳西店前中学月考)如图为人体肝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液
B.正常情况下,液体③处的CO2浓度最高
C.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⑤的pH明显降低
D.②~⑤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Na+的含量
5.(2020湖北华中师大第一附中期中)在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血浆蛋白 ④Na+ ⑤K+ ⑥载体蛋白 ⑦胃蛋白酶 ⑧尿素
A.①④⑤⑥⑧ B.②③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⑧ D.③④⑤⑥⑦
6.(2022河北张家口期末改编)如图为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甲、乙和丙表示细胞或结构,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细胞外液,图中箭头表示液体的移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为毛细血管,血管中的C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B.由图可知,B与C中各种物质都可以双向交换,二者成分相同
C.乙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
D.若甲为皮肤的真皮细胞,C流经此处后O2浓度会升高
7.(2022河北保定期末改编)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能维持血浆与组织液的平衡。人体感染某种链球菌后会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血浆中能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时要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后加双缩脲试剂B液
B.患者出现蛋白尿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导致组织液增多
C.肌肉注射治疗时,药物要先进入血浆,后进入组织液
D.血浆中抗体与链球菌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题组三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8.(2021山东枣庄八中月考)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有 。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2)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较多的是 。正常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
(3)在代谢过程中,当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pH为 ,与其中含有的 等物质有关。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
9.(2022河北邢台月考)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表示 ,B表示 ,图示说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需要体内 的参与。
(2)人体内环境中的水分主要通过生理过程 (填序号)排出体外。
(3)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是 (答
出两点)。
能力提升练
题组 内环境的组成、联系及作用的综合
1.(2022安徽滁州定远育才学校月考改编)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RNA聚合酶、CO2等物质
B.①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6层生物膜结构
C.①从动脉端渗出成为②,小部分②从静脉端回流入④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2.(2021山东夏津一中月考改编)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内CO2的浓度高于细胞外液
D.肺泡部位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可以不通过内环境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3.(多选)(2022江苏沛县八校月考改编)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有①②
B.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转运蛋白、水、无机盐等
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酒精不会引起①pH的明显变化
4.如图甲是内环境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图乙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a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
。
(2)图乙中,B液为 ,B液与A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 、 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3)如果图乙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与①端液体相比较,非饥饿条件下②端液体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等。
(4)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 2.A | 3.C | 4.B | 5.C | 6.C | 7.C |
|
1.A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
2.A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B错误;血液中含有血细胞,所以血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对血浆渗透压起作用,D错误。
易错点拨
(1)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而血液中还含有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
(2)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要与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相区分。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C 淋巴液中含有淋巴细胞,淋巴管壁细胞的一侧是组织液,另一侧是淋巴液,A正确;结合题干毛细淋巴管壁的结构特点,可推测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具有单向性,不能反向进行,B正确;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教材第3页),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液和血浆等中,C错误;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所以淋巴液在淋巴管中的流动是单向的,D正确。
4.B 图中②③④⑤液体的名称分别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液和血浆。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肝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故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B正确;血浆中含有HC、H2CO3等物质,因此人体剧烈运动时,一般不会导致血浆的pH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细胞外液(②④⑤)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教材第5页),D错误。
5.C ①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葡萄糖、③血浆蛋白、④Na+、⑤K+、⑧尿素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⑥载体蛋白存在于生物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⑦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6.C 由题图可知,甲是组织细胞,乙是毛细血管,丙是毛细淋巴管,A是淋巴液,B是组织液,C是血浆,A错误。B与C中各种物质并非都可以双向交换,如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不会进入组织液,B错误。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C正确。若甲为皮肤的真皮细胞,C流经此处后O2浓度会降低,D错误。
7.C 肌肉注射时,药物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经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C错误。
8.答案 (1)①③ 蛋白质 无机盐、蛋白质 (2)细胞内液 37 ℃左右 (3)7.35~7.45 HC、H2CO3
(4)组织液
解析 (1)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不能反过来进行,因此①~⑥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有①③。与组织液、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教材第5页)。(2)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是体液中含量较多的部分。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教材第5页)。(3)血浆中含有HC、H2CO3等物质,使得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4)长期营养不良会使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液增多。
9.答案 (1)肺 小肠等消化器官 各个系统 (2)②④ (3)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或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解析 (1)由题图可知,A为肺,B为小肠等消化器官。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教材第6页)。(2)人体内环境中的水分主要通过②(肾脏排尿)和④(皮肤排汗)排出体外。
能力提升练
1.C | 2.D | 3.AB |
|
|
|
|
|
1.C RNA聚合酶为胞内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①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结构(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组织细胞一层膜+线粒体两层膜),B错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2.D 由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液,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血浆)渗透压降低,②(组织液)增多,A正确;钾离子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B正确;组织细胞通过代谢可产生CO2,所以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细胞外液,C正确;肺泡部位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需要先与血浆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依次通过组织液、肺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3.AB 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的判断依据为“单进单出”者为淋巴液,且最终汇入血浆。由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淋巴液中含有淋巴细胞,淋巴液汇入血浆,所以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有①②,A正确;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B正确;转运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存在于血浆中,C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错误。
4.答案 (1)泌尿系统 (2)血浆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较多 温度 酸碱度 渗透压 (3)氧气、营养物质 (4)组织液
解析 (1)根据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与体内各个系统的关系图和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图分析可知: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泌尿系统、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液。(2)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的成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3)图乙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①→②,因此与①端液体相比,②端液体中氧气、营养物质等减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