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课件.pptx
    • 教案
      教案(3课时).doc
    • 音频
      寒山寺钟声.mp3
    • 音频
      风声.mp3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01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02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03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04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05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06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07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08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01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02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03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教案,文件包含课件pptx、教案3课时doc、寒山寺钟声mp3、风声mp3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孙、泊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关于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资料。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山居秋暝》

    【课时目标】

    1.会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山居秋暝》,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诗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热爱大自然,还留下了许多描绘景色的优美诗句。你能背几句这样的古诗并说一说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吗?(学生自由发言)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山居秋暝》,去欣赏诗中优美的风景。

    3.板书题目,齐读题目。指导读准字。

    4.理解题目:结合注释,说说你从诗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山居,山中居所,点明了地点;秋暝,秋天的傍晚,点明了时间。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自由发言,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读题目质疑,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1.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1)指导识记字: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注意正音。

    (2)指导书写字:左窄右宽,要注意左边的点要穿插到的提的下面。

    3.指导朗读,感知节奏。

    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4.感知古诗大意: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大致意思。(学生自主讨论交流)

    诗的大意: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5.教师小结: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自主感知古诗大意。

    板块三 再读古诗,想象诗境

    1.品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诗句)

    (2)品味词语空山

    ①“空山是什么意思?(空旷的山林)

    以诗解诗:王维还有几句诗写山林的空旷,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课件出示诗句,全班齐读)

    (3)品味词语新雨。教师:是什么时候的空山?(新雨后)新雨是什么意思?(刚下过的雨)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给人清新如洗的感觉)

    (4)引导发现:这两句诗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首联呼应古诗的题目,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学生齐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5)过渡:在雨后的空山,在秋天的傍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品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诗句)

    (2)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仿佛看到了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听到了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

    (3)教师点拨:这一联写景,描绘了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画面。两句一静一动,明月松间照是对景色的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是对景色的动态描写。(板书:景 一静一动)

    3.品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指名读。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品味词语竹喧

    ①“竹喧是什么意思?(竹林中的欢歌笑语)

    竹林中怎会有喧笑声?(原来是浣衣女子归来时的欢歌笑语)

    教师点拨:浣女指洗衣物的女子,归浣女就是指浣女归

    (3)品味词语莲动

    为什么荷叶会左右晃动?

    教师点拨:下渔舟可以理解为渔舟下。原来是有渔舟顺流而下,所以荷叶才会左右晃动。

    (4)引导发现:竹喧”“莲动 归浣女 下渔舟都是什么描写?(动态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山中的人们悠闲自在的生活)

    (5)教师点拨:这一联描写了人的活动,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板书:人以动衬静)

    (6)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意境。

    4.比较读。

    (1)女生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男生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教师引导:这两联诗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颔联侧重写景,两句一静一动,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颈联侧重写人的活动,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5.指导朗读前三联诗句。

    (1)指导朗读:朗读首联时,要读得轻缓一些,读出空山的静态画面;朗读颔联时,一,由静到动,语调要活泼些;颈联由景入事,朗读时声音节奏要相对明快,让人感受到动态场景。

    (2)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来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品味诗中的意境。指导学生用朗读再现由静到动、由景入事的场景。

    板块四 走近作者,体会诗情

    1.品读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指名读。提问:春芳是什么意思?(春天的花草)王孙指谁?(原指贵族子弟,诗中指诗人自己)

    (2)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3)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代诗人、画家。又因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宋代诗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引导: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山中的生活悠闲自在,王维决定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诗人满足于这种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和归隐山林的心愿。

    2.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3.背诵《山居秋暝》。(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4.总结写法:本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预设: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5.拓展阅读:《江雪》也是一首山水诗,请大家课后查找资料比较一下《山居秋暝》与《江雪》的异同。

    【设计意图】联系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设置拓展阅读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同主题比较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

    【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一静一动

    ——以动衬静

    第2课时

    《枫桥夜泊》

    【课时目标】

    1.会写泊、愁、寺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题目,解字读题

    1.谈话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后考取了进士。后来他因安史之乱而羁旅在外,但他在客居漂泊途中写下的这首诗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板书题目,指导书写字,学生齐读)

    2.理解诗题: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在哪儿停泊?(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3.简单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诗多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写作背景,读题解字,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板块二 通读感知,读懂诗意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

    (1)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指导书写愁、寺

    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上大下小,的末笔捺变点,的点、撇要收些,形成避让关系,下部要略扁。要写得上宽下窄,的竖和的竖钩要错开,不要对齐写。

    2.初解古诗大意,读出韵味。

    (1)理解诗意: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插图,想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诗的大意: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2)引导朗读:我们初步理解了诗句的大致意思,请大家再来读读《枫桥夜泊》,看能不能读准诗的节奏。

    (3)指名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4)教师范读。学生试着划分古诗的朗读节奏。

    (5)指名读,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通过听教师范读,划分朗读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诵中,初步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板块三 品读诗句,想象场景

    1.学生自由读诗。

    思考:(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品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诗句)

    (2)品读乌啼乌啼是什么意思?(乌鸦的啼叫)

    (3)品读霜满天:什么时候会有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满天的霜?(霜满天其实写的是诗人的感受,是诗人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天气很冷)

    (4)品读对愁眠在这里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在这里指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满心愁绪,难以入眠。

    (5)引导想象: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月亮逐渐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听到了几声乌鸦的啼叫;感受到霜气降临。

    课件出示:

    所见:月落  江枫  渔火

    所闻:乌啼

    所感:霜满天

    (6)教师点拨:这两句中月落、江枫、渔火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

    (7)过渡语:在这静谧的深秋之夜,诗人还听到了什么呢?

    3.品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指名读。思考:诗人听到了什么?

    预设:诗人听到了姑苏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阵阵钟声。

    (2)教师点拨:后两句写诗人听到的声音,以动景衬静景。

    板块四 创设情境,体会诗情

    1.感悟诗情。

    (1)教师引导:从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从霜满天 对愁眠 夜半钟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2)教师引导:你认为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此刻的情感呢?(板书:愁)

    (3)引读全诗。

    教师引导: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久久未能入睡。目睹冷月沉落,耳闻乌鸦悲啼,身感寒霜降临;看渔火幽幽,望江枫隐隐,怎能不使人感到孤独凄凉而愁绪满怀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名读。(提示: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朗读此诗)

    创设情境:听——(播放钟声)在这幽冷清凉的深夜,诗人迟迟未眠的时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地响起,穿过寒霜,飘入船舱,一记,两记……记记撞击在诗人的心坎。下面就让我们在这钟声里,一起再读这首诗。(学生齐读)

    2.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设计意图】紧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再现了古诗的朦胧之美,推进了熟读成诵这一目标的实现。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所见:月落  江枫  渔火

    所闻:乌啼  钟声

    以动衬静

    第3课时

    《长相思》

    【课时目标】

    1.会认榆、畔、聒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3.借助注释,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4.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学生背诵《山居秋暝》《枫桥夜泊》。

    2.教师导入:这两首诗都是写景诗,《山居秋暝》描写的是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枫桥夜泊》描写的是诗人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那么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又写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走进《长相思》。

    3.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4.指导读好题目。

    (1)教师示范读:————。(充满感情)

    (2)指名读,全班齐读。

    5.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温故知新,由诗导入词,简单介绍作者,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板块二 借助注释,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1)指导认读更、聒

    更:多音字,在这里作为表示时间的量词,读第一声,可组词三更半夜

    聒:。引导推测:猜猜字义是什么,有谁知道?(舌头发出的嘈杂声入耳,使人厌烦)

    (2)随文指导书写榆、畔

    榆:左边的末笔捺变点,第一笔撇行笔到的短横下,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成竖撇。

    畔:左部要写得窄小,右部的第四笔横和的收笔横持平。

    3.默读《长相思》。

    教师引导:看看课本中的插图,读读课本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讨论。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

    课件出示:

    词的大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词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长相思》这首词的大致意思,为后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铺垫。

    板块三 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上阕。

    课件出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讨论交流:词人的在哪里?

    预设:身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在山上、在船上、在营帐里。

    (2)课件出示从北京到山海关的地图。引导: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路途遥远)

    (3)教师点拨:词人的在哪儿?他经过了崇山峻岭, 他经过了小河大川, 他经过了山海关, 他住在军营的帐篷里,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句话,词人身在征途中。(板书:身在征途)

    (4)引导想象:山一程,水一程让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山——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水——波涛滚滚,巨浪滔天。从中我感受到了将士们行军的路途遥远与艰辛。

    (5)提问:夜深千帐灯又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引导:灯火万千,点明了军帐之多,说明队伍庞大,写出了军队的阵势。

    (6)学生齐读。

    2.指导朗读下阕。

    课件出示: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教师范读。引导想象: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风雪交加的音频资料)

    (2)教师引导: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不止,此时的天气是何等恶劣呀!风雪之声如此聒噪,此时的词人又在干什么呢?

    (3)品聒碎乡心梦不成: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词人的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

    (4)品故园无此声

    提问:故园无此声是什么意思?(故乡没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引导想象:故园真的无此声吗?在词人的梦境中,故园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交流)

    描写画面: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或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预设: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 在郊外空旷的田野上,词人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 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温暖的灯光下,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

    指名交流。

    (5)教师引导朗读。

    引导: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句)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引导: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又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句)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6)教师引导。

    引导:面对此情此景,纳兰性德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写下了这个触动人心的字。同学们,是什么碎了?(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将士们的思乡梦碎,思乡心碎。

    引导:读到《长相思》的最后一句,你们感受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预设:孤独、思乡、期盼、煎熬、痛苦、伤感。

    3.齐读《长相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词句描绘的画面,想象词人家乡的景象。学生两次想象的过程,就是自我对话的过程,就是将文本与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相融合的过程。

    板块四 移情体验,读透内心

    1.质疑问难。这首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预设二: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预设三: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预设四: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2.移情体验。

    (1)教师引导: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词牌名为菩萨蛮的词中,他写有这样的词句,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2)教师引导: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词人?(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但是,圣旨钦定,君命难违呀!纳兰性德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朋友伤感地问他——(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他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惆怅地问自己——(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3.回归诗词。

    (1)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默读《长相思》,你从哪里体会到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他何曾轻离别呀!他是那样的重离别,但是他重任在肩,责任如山,他不得不与他的故乡和亲人离别,他的情感都融入《长相思》中了。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 ,背诵《长相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互文印证的策略,以纳兰性德的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为延伸点,引导学生转换成不同的角色与纳兰性德进行对话,跨越了时空,拉近了学生与词人之间的距离,为移情体验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进入情境创设了背景,加强了学生的体验,促进了学生的感悟。

    【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身在征途

    心:心系故园

    【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文三首古诗词分别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表达了词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词大意。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描述,且这些风景都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没有真挚浓烈的情感,作者就不可能创作出动人的诗词。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和注释,引导学生感知诗词大意,借助关键字词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2.创设情境,读中想象画面。

    这三首古诗词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描绘了一幅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画面,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感知诗词大意,启发学生想象作者创作诗词时所处的环境。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读出画面,感悟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意蕴。

    3.初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特点。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古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初步感知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体会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表达特点,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