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01
展开
这是一份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01,共9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把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看集气瓶口有无白雾生成2.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3.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 )A.明矾 B.活性炭 C.石子 D.细沙4.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 B.读取液体体积C.气体的验满 D.处理废弃药品6.两位英国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7.下列事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作电极 B.葡萄变美酒C.金刚石裁玻璃 D.木材制家俱8.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9.“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10.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仪器连接C.加入药品 D.收集气体12.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垃圾分类投放 B.野炊明火烧烤 C.控制汽车鸣笛 D.坚持绿色出行1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D.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14.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15.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16.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C.硬度都很小 D.都由碳元素组成二、流程题17.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中含催化活性物质,它们能实现水、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该团队提出利用月壤实现月球生存的设想:(1)环节①分离水后的气体含有CO2、N2和_______等(填一种)。(2)环节②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环节③利用月球夜间低温(约-173℃),将二氧化碳凝结分离。为检验分离后的气体中是否还含有CO2,可将气体样品通入_______(填试剂名称)。(4)环节④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5)该设想有利于实现月球基地中_______、_______等元素的循环利用。三、实验题18.如图所示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2)乙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四、综合应用题19.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巨大的碳资源,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如图所示。①反应1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②反应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利用Na2CO3或K2CO3溶液吸收低浓度的CO2,将其转化为NaHCO3或KHCO3,NaHCO3或KHCO3受热分解生成高浓度的CO2储存利用,生成的Na2CO3或K2CO3循环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吸收剂Na2CO3K2CO320℃最高浓度(g/L)2121104价格(元/Kg)1.259.80根据表中信息,选择K2CO3溶液作吸收液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3)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将CO2转化为乙醇(C2H5OH)的反应如下:,研究显示,1L“人造树叶”每天能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计算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5)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查阅资料:①CO2和H2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转化为CO和H2O;②白色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为蓝色。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设计B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②C装置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③研究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_____________。五、科学探究题20.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手摸烧杯壁有___;蜡烛火焰逐渐________.(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___.(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___感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变化.【实验结论】猜想___(填“1”或“2”)正确. 六、科普阅读题2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液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2。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金刚石属于______(填序号)。A.无定形碳 B.过渡态碳 C.晶形碳(2)石墨与KNO3共熔,能发生如下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____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①石墨是一种含铅的物质______。②碳材料其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______。(5)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参考答案1.C2.C3.B4.C5.B6.A7.B8.D9.D10.C11.C12.B13.C14.B15.D16.D17.(1)氧气##O2 (2)(3)澄清石灰水 (4)(5)碳(或) 氢(或)(两空可互换)18.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CO+CuOCu+CO2 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19.分解反应 降低 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 506g 检验反应是否有水生成 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能确定是否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20.有新物质生成 水雾 发热 变小至熄灭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发烫 物理 221.C 2 2 5 工业应用 错 对 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