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指导方案
展开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名字里的故事”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从交流学生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开始,引向交流家人的名字再到名人的名字,感受名字中的文化内涵和长辈的关爱期待。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教材第一部分引出交际话题。首先要求学生回家向长辈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激起学生探究自己名字由来的兴趣,继而以两个泡泡将交际内容从自我扩展到家人、名人。本次口语交际话题中的“故事”,不是平常所说的“故事”,内涵非常宽泛,只要跟名字有关的都可以。比如,有的同学叫张鹏,是父母希望他能够“鲲鹏展翅”。
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交际任务——和同学交流自己、家人、名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并要求学生对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作进一步了解,还让学生回家后将从同学的讲述中得来的信息讲给家人听。
小贴士明确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和“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前几册有一些关于“讲清楚”的要求,如“按照顺序说”(二年级上册)、“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二年级下册)。本次的“讲清楚”要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说明白,一是说清要介绍什么名字;二是有条理、有顺序地把这个名字的含义或来历等讲清楚。前几册有一些关于“礼貌地回应”的要求,如“有礼貌地提问”(二年级上册)、“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二年级下册)。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如对方说话的间歇处、停顿处),采用恰当的方式(如使用礼貌用语、运用恰当的语气),提出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在聆听过程中,为了表示对讲述者的尊重、欣赏,还应该以微笑点头、眼神赞许等方式来回应。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重点)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礼貌地回应。(重点)
3.能向家人讲述同学名字里的故事。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向长辈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故事;了解家中其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故事;了解知名人物名字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称叫“点兵点将”。老师的手指点到哪个小朋友,哪个小朋友就响亮、清楚地把自己的名字报出来,好吗?(手指指向班中任意一个小朋友)
生1:王思博。
生2:张敏锐。
…………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名字真好听。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名字里的故事吧。(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创设游戏的情境,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愿意说。通过“点兵点将”的游戏,让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名字,因势利导,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二、教师示范,指导交际
师:聊什么呢?请小朋友读读这一段话,(课件出示教材第一段)想一想:我们可以说什么?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说说,我们可以聊什么?
生1:说说名字有什么含义。
生2:还可以说说名字里的故事。
师:那你们能不能猜猜老师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呢?
生1:老师叫吴迪。一定是您的家长希望你长大后成为一个有本领的人,能天下无敌。
生2:老师的名字里的“迪”可不是“敌人”的“敌”,而是它的同音字——迪。
生3:老师,看来您的家人对您的期望很大。
师:听了同学们的猜想,老师忍不住为你们鼓掌喝彩,你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真有礼貌,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都能礼貌地回应。那现在你们能说一说,怎样把老师的名字介绍清楚呢?
生1:先说叫什么名字,是谁起的。
生2:接着说自己名字的含义。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我们在介绍的时候,要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读题,让学生初步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介绍自己名字的顺序与方法,便于学生模仿练习。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示范与学生后面的评价构成了一次真实的交际。在学生的练习中引出本次交际的要素,便于明晰训练目标。
三、学生练习,引导互动
师:现在你能像老师一样有顺序地、清楚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吗?自己先练一练。
(生自由练习)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
生:我叫王思博,我的名字是爷爷起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希望我多动脑,多思考,还希望我多学习,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师:谢谢王思博同学,让我们知道了你的名字的含义。哪位同学也来有礼貌地回应一下?
生1:你介绍的时候声音真响亮。
生2:你说清了自己名字的含义,希望你将来能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师:大家在听的过程中,如果有特别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也可以向王思博提问哟!
生1:王思博,我想知道你名字中的bó是哪个字。
生2:我的“博”是“知识渊博”的“博”,也是“博士”的“博”,博士都是知识渊博的。
生1:谢谢你。
设计意图:要掌握交际的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实践。教师由扶到放,在指名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礼貌地回应,同时让学生明白回应除了夸奖、感谢,还可以提出问题,将回应的范围扩大。
四、小组交流,分享互动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怎样介绍自己的名字,还能有礼貌地回应。那接下来我们赶紧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名字的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合作学习的要求。
课件展示
1.依次说说自己名字里的故事,说时能抓住主要内容。
2.在同学说完后,有礼貌地回应一下。
3.四人交流后,用打星的方式互相评一评。能抓住主要内容的得一星,能有礼貌地回应的再得一星。
(生分四人小组练习,师巡视,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每一位学生的交际创造了条件,保证了每位学生的练习机会。通过学习任务单,明确了合作内容,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运用打星、扣住交际要素互评的方式,更能提高本课口语交际的实效性。
五、集体交流,拓展练习
师:请各小组汇报交流成果。说说各自的得星情况。
师:请小组上台展示。
生1:我叫王瑞雪。因为我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大雪,我爸爸就希望“瑞雪兆丰年”,所以给我起了“瑞雪”这个名字。
生2:我叫平静,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子,正好我姓“平”,爷爷希望我安安静静的,不淘气,所以给我起名“平静”。
生3:我叫李德馨,我出生在艺术世家,父母希望我将来在艺术的道路上有所成就,所以就取了成语“德艺双馨”中的两个字作为我的名字。
生4:我叫刘畅,因为我姓“刘”,父母希望我的一生都顺顺利利的,没有挫折,所以取了“流畅”的谐音“刘畅”。
师:请其他小组对他们的交流进行评价。
(生评)
师:你有没有了解到家里其他人或者知名人物名字的故事,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生互相介绍)
师: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个人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对我们的期待与关爱,通过了解小朋友的名字,我们还发现了汉字的秘密与趣味。让我们好好爱自己的名字,好好珍惜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今天回家后,与家里人说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知道了哪些新鲜事。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展示,检验汇报活动成效,同时再次运用师生评议、生生评议的方式,强化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适当的拓展练习让课堂内容更为丰富,再次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
教学反思
新教材口语交际编写时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每一课都明确了训练的要素,本课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与习惯。在教学时,始终围绕这个要素展开,教师示范介绍,通过对话与互动,让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名字的方法,并学会听别人发言能抓住要点及有礼貌地回应;个别练习时,教师通过启发与引导,让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表达及恰当地回应;小组合作练习时,将这个要素作为学生间互相评价的要点。训练要求明确,能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培养说的能力、倾听的习惯及交际的习惯。游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小组合作,也确保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交际活动更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