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90认识有机物(4)
展开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90认识有机物(4)
一、单选题
1.(2022·上海·统考一模)乙酸乙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工业生产乙酸乙酯的方法很多,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④均为取代反应
B.反应②、③的原子利用率均为
C.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三种无色液体可用溶液鉴别
D.与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有2种
2.(2022·上海奉贤·统考二模)下列烷烃的系统命名中,错误的是
A.2,3-二甲基丁烷 B.3,3-二甲基丁烷
C.3-乙基戊烷 D.2,2,3,3-四甲基丁烷
3.(2022·上海长宁·统考一模)苯并降冰片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苯的同系物
B.分子中最多8个碳原子共平面
C.一氯代物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分子中含有4个碳碳双键
4.(2022·上海·统考一模)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
C.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得
5.(2022·上海·统考二模)现有三组混合溶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丁醇和乙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6.(2022·上海·模拟预测)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括号中为杂质)
A.Al2O3(Fe2O3):盐酸,过滤 B.硝基苯(苯):蒸馏
C.己烷(己烯):加溴水,分液 D.CO2(SO2):饱和Na2CO3溶液,洗气
7.(2022·上海·模拟预测)下图是以秸秆为原料制备某种高分子化合物W的合成路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具有两种不同的含氧官能团 B.Y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C.Y和1,4-丁二醇通过加聚反应生成W D.W的化学式为(C10H16O4)n
8.(2022·上海·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酸、乙醇、乙醛、甘油、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
B.有机物(C2H5)2CHC(CH3)2CH2CH3的名称为3,3—二甲基—4—乙基己烷
C.1.0mol的分别与NaOH、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NaOH、Br2分别为4mol和3mol
D.DDT的结构简式如图,该分子中最多有13个碳原子共面
9.(2022·上海·模拟预测)有机物W在工业上常用作溶剂和香料,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一氯代物有3种 B.N、W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
C.只有N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M、N、W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10.(2022·上海·模拟预测)甲和乙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上述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系统命名为:2-甲基丙烷 B.两者碳氢键(C-H)数目不同
C.两者分子式不同 D.两者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11.(2022·上海·一模)近日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据悉“酸汤子”是一种经发酵制作的玉米面条,开水煮熟食用。中毒事件中导致聚餐9人全部身亡的“真凶”为米酵酸菌,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米酵酸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可以和芳香族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1 mol米酵酸菌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C.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该物质的毒性
D.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12.(2022·上海青浦·统考二模)香豆素-3-羧酸是日用化学工业中重要香料之一,它可以通过水杨醛经多步反应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杨醛的分子式为C7H8O2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中间体A中是否混有水杨醛
C.中间体A、香豆素-3-羧酸互为同系物
D.1mol香豆素3-羧酸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3.(2022·上海·模拟预测)化合物I和II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I和II互为同分异构体
B.I和II的一氯代物数目相同
C.1mol I最多可与3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1mol II完全水解消耗2mol NaOH
14.(2022·上海嘉定·统考一模)下列属于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的操作的是( )
A.蒸馏 B.萃取 C.重结晶 D.分液
15.(2022·上海·一模)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4H10O的醇共有4种
B.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乙酸( CH3COOH)与油酸(C17H33COOH)互为同系物
D.包装用的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16.(2022·上海·统考一模)按照有机物的命名规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2-乙基戊烷 B.3-乙基己烷 C.1,2-二甲基丁烷 D.4-甲基戊烷
17.(2022·上海普陀·统考二模)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0.1 mol·L−1 H2C2O4的pH=1.3)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①
Ca(OH)2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②
少量NaHCO3溶液
产生气泡
③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④
C2H5OH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C2O4有酸性,Ca(OH)2+ H2C2O4CaC2O4↓+2H2O
B.酸性:H2C2O4> H2CO3,NaHCO3+ 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具有还原性,2+5+16H+2Mn2++10CO2↑+ 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
18.(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为C8H6O6
B.乌头酸可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C.乌头酸分子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D.1mol乌头酸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3molH2
19.(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已知有机物M、N、W能发生下列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N和W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B.M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
C.M与足量的H2反应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有4种
D.W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20.(2022·上海青浦·统考一模)按照有机物的命名规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1,2-二甲基戊烷 B.3,4-二甲基戊烷
C.2,2-二甲基丁烷 D.2,3,3-三甲基丁烷
21.(2022·上海青浦·一模)16O与18O的关系是
A.同位素 B.同素异形体 C.同系物 D.同分异构体
22.(2022·上海普陀·统考二模)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同位素 B.同素异形体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23.(2022·上海黄浦·统考二模)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烃的是( )
A.汽油 B.甘油 C.煤油 D.柴油
24.(2022·上海长宁·统考一模)轴烯是一类独特的星形环烃。三元轴烯()与苯( )
A.均为芳香烃 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互为同系物 D.互为同分异构体
25.(2021·上海虹口·统考一模)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有机产物的烷烃是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26.(2021·上海虹口·统考一模)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是
A.2-乙基丁烷 B.3, 3-二甲基丁烷 C.2-甲基-1,3-丁二烯 D.2,2-二甲基-3-戊炔
27.(2021·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化学家从一个三角形分子()入手,“撕裂”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碳原子构成的环状分子,该分子是单键和叁键交替的结构,其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不饱和烃 B.“撕裂”过程发生了分解反应
C.和互为同系物 D.“撕裂”过程主要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
二、有机推断题
28.(2022·上海·模拟预测)有机物F是合成多种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是________反应,反应④是________反应。
(2)化合物A中有________种官能团,写出含氧官能团的结构式________。
(3)化合物C的俗名是肉桂醛,其分子式是________。
(4)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肉桂醛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属于苯的衍生物
②能与金属钠反应
③苯环上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
(5)写出肉桂醛跟新制Cu(OH)2在煮沸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写出由肉桂醛( )和乙酸制备 的合成路线________。
29.(2022·上海·模拟预测)化合物D具有抗病毒作用,如图是利用Heck反应合成D的一种路线。
已知Heck反应:R1-X+R2-CH=CH2R1-CH=CH-R2+HX
完成下列填空: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
(2)丙烯酸(CH2=CH-COOH)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写出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且含-COO-的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4)利用Heck反应,由苯和乙苯()为原料制备,写出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路线的表示方式为:)。
(5)工业上可用丙烯氧化法生产丙烯酸(CH2=CH-COOH),得到的丙烯酸中往往混有丙烯醛(CH2=CH-CHO)。
①制备过程中,证明已有丙烯酸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证明生成的丙烯酸中混有丙烯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0.(2022·上海·模拟预测)有机物M()是合成药物瑞德西韦的中间体,其合成途径如图:
已知:+HCN→(R和R′均表示烃基或氢原子)
完成下列填空:
(1)M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反应①~③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反应④需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如何检验反应③所得产物中的水已被除净?___。
(3)写出两种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
①(C2H5)2CHOH的同分异构体,②能发生消除反应且只生成一种烯烃。
(4)聚甲基丙烯酸()常用作胶黏剂、锅炉阻垢剂以及合成离子交换树脂。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题目流程中的信息,设计由丙酮()制备甲基丙烯酸()的合成路线___。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B∙∙∙∙∙∙目标产物)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①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与乙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②为在催化剂作用下,2分子乙醛转化为乙酸乙酯、反应③为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乙酸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④为在催化剂作用下,丁烷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④为催化氧化反应,不是取代反应,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反应②、③的产物都只有乙酸乙酯,反应中产物唯一,原子利用率均为,故B正确;
C.乙醇溶于水,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则用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鉴别乙醇和乙酸,故C错误;
D.与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有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H2COOCH3共3中,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CH3)2CHCH(CH3)2的名称是2,3-二甲基丁烷,故A正确;
B.根据取代基位置和最小的原则,CH3CH2C(CH3)3的名称是2,2-二甲基丁烷,故B错误;
C.CH3CH2CH(CH2CH3)2的名称是3-乙基戊烷,故C正确;
D.(CH3)3CC(CH3)3的名称是2,2,3,3-四甲基丁烷,故D正确;
选B。
3.B
【详解】A.苯的同系物必须是只含有1个苯环,侧链为烷烃基的同类芳香烃,由结构简式可知,苯并降冰片烯的侧链不是烷烃基,不属于苯的同系物,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苯并降冰片烯分子中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和连在苯环上的2个碳原子共平面,共有8个碳原子,故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苯并降冰片烯分子的结构上下对称,分子中含有5类氢原子,则一氯代物有5种,故C错误;
D.苯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由结构简式可知,苯并降冰片烯分子中只含有1个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该物质含有羟基、羧基、碳碳双键,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故A错误;
B.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1个或n个CH2的有机物,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8O3,而且与乙醇、乙酸结构不相似,故B错误;
C.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8O3,的分子式为C10H18O3,所以二者的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该物质只含有一个羧基,1mol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最多生成0.5mol二氧化碳,最大质量为22g,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①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和乙酸钠溶液混合后,二者互不相溶,分层,可以采用分液法进行分离;②丁醇和乙醇都属于有机物,二者互溶不分层,但是二者沸点不同,可以采用蒸馏法进行分离;③溴在水中溶解度小,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因此加入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萃取溴,而溴化钠与四氯化碳互不相溶,混合液分层后,进行分液操作,达到了和溴化钠溶液分离的目的;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分液、蒸馏、萃取;
故选C。
6.B
【详解】A.Al2O3和Fe2O3都能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盐酸除杂,故A错误;
B.硝基苯和苯互溶,但是二者沸点不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产物与溴均易溶于己烷,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应蒸馏分离,故C错误;
D.二者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X中的含氧官能团只有羧基一种,A错误;
B.Y中含有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Y和1,4-丁二醇通过脱水缩合生成W,C错误;
D.根据W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化学式为(C10H16O4)n,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8.C
【详解】A.将新制悬浊液加入到乙酸中,溶液变澄清,溶液变蓝色;加入到乙醇中无明显现象;加入到乙醛中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加入到甘油中,产生绛蓝色;加入到葡萄糖中,先产生绛蓝色,加热后形成砖红色沉淀;加入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变性,因此可用新制悬浊液鉴别六种物质,故A正确;
B.该有机物中最长碳链上含有6个碳原子,且3号碳原子上含有两个甲基,4号碳原子上含有一个乙基,因此该有机物的命名为3,二甲基乙基己烷,故B正确;
C.1.0mol的水解的产物中除-COOH可消耗NaOH外,酚羟基可消耗NaOH,则该有机物能与5molNaOH反应,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被取代的氢原子,且含有C=C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该物质与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3molBr2,故C错误;
D.甲烷为四面体结构,最多只有3个原子共平面,苯环为平面型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因此该有机物分子中最多有13个碳原子共平面,故D正确;
故选:C。
9.D
【详解】A.M中甲基上有一种氢原子,苯环上有3种氢原子,所以M的一氯代物有4种,故A错误;
B.N的官能团为羧基,W是官能团为酯基,二者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
C.W中含有酯基,也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故C错误;
D.M、N、W均含有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M中甲基可以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等发生取代反应,N中含有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W中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也为取代反应,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0.A
【详解】A.根据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乙物质的最长碳链有3个碳,其2号碳上有1个甲基,则该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为2-甲基丙烷,A正确;
B.根据甲、乙结构,1个有机物甲中有10个C-H键,1个有机物乙中有10个C-H键,二者数目相同,B错误
C.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4H10,有机物乙的分子式为C4H10,二者分子式相同,C错误;
D.二者结构不同,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同,D错误;
故答案选A。
11.D
【详解】A.由米酵酸菌的结构可知,该分子中含有羧基、碳碳双键和醚键共3种官能团,该分子含有7个碳碳双键,不饱和度较高,可以和芳香族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
B.1 mol米酵酸菌含有3 mol羧基,因此1 mol米酵酸菌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开水煮熟食用仍能导致人中毒身亡,因此可推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该物质的毒性,C正确;
D.根据该分子的结构推知,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羧基可发生取代反应,该分子不含有羟基和卤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12.D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水杨醛的分子式为C7H6O2,选项A错误;
B.水杨醛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具有醛和酚的性质;中间体中含有酯基、碳碳双键,具有酯和烯烃性质,二者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现象相同,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选项B错误;
C.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n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同系物,中间体中含有酯基、香豆酸-3-羧酸中含有酯基和羧基,二者结构不相似,所以不是同系物,选项C错误;
D.香豆酸-3-羧酸中苯环和碳碳双键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各物质最多能和4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3.B
【详解】A. I和II的分子式相同,都为C18H27Cl,而二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
B. I中共有9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有9种一氯代物;II中共有10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有10种一氯代物,B错误;
C. 苯环能够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I最多可以与3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
D. 酯基和氯原子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则1mol II完全水解消耗2mol NaOH,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B项判断一氯代物的个数,就是判断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
14.C
【详解】A.蒸馏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故A不选;
B.萃取常用于分离溶解性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故B不选;
C.重结晶利用物质的溶解度的不同,在溶液中析出晶体进行分离,该物质是固态有机物,利用有机物的溶解度不同,采用重结晶方法分离,故C符合题意;
D.分液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故D不选;
故答案选C。
15.A
【详解】A. 分子式为C4H10O的醇共有CH3CH2CH2CH2OH、CH3CH2CH(OH)CH3、(CH3)2CHCH2OH、(CH3)3COH4种,A正确;
B. 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但二者化学式中的n值不同,所以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
C. 乙酸( CH3COOH)为饱和一元酸,油酸(C17H33COOH)为不饱和一元酸,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
D. 包装用的材料聚氯乙烯属于烃的衍生物,不属于烃,D错误。
故选A。
【点睛】烃是仅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而烃的衍生物种类很多,不局限于含C、H、O三种元素,还可能含有氮元素、硫元素、卤素等。
16.B
【分析】烷烃命名原则: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详解】A项、主链选择错误,正确命名为3-甲基己烷,故A错误;
B项、名称符合系统命名方法,故B正确;
C项、主链选择错误,烷烃中1号碳上无甲基,正确命名为2—甲基戊烷,故C错误;
D项、编号错误,应使取代基位次最小,正确命名为2—甲基戊烷,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烷烃的命名,注意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明确选取最长碳链为主链,能够正确进行编号是解答关键。
17.C
【分析】草酸(又称乙二酸)为一种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因此能发生中和反应,具有还原性,因为乙二酸中含有羧基因此能发生酯化反应,据此解题;
【详解】A.H2C2O4为二元弱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钙和水,因此含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红色退去,故A正确;
B.产生气泡证明有CO2 产生,因此可证明酸性H2C2O4>H2CO3,反应方程式为:H2C2O4+2NaHCO3=Na2C2O4+2CO2 +2H2O 或,H2C2O4+NaHCO3=NaHC2O4+2CO2 +2H2O,故B正确;
C.0.1 mol·L−1 H2C2O4的pH=1.3,说明草酸为弱酸,故在其参与的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其化学式,不能用草酸根表示,故C不正确;
D.草酸(又称乙二酸),其中含有羧基,因此其能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正确,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应选C。
【点睛】本题考查草酸的性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18.B
【详解】A.乌头酸的化学式为C6H6O6,错误;
B.乌头酸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正确;
C.乌头酸分子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1种,错误;
D.1mol乌头酸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5molH2,错误;
故本题选择B。
19.C
【详解】A.苯环、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均可发生燃烧为氧化反应,苯环及甲基可发生取代反应,则M、N和W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A正确;
B.甲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但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所以M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B正确;
C.甲苯与足量的H2反应后的产物为甲基环己烷,其一氯代物有5种,C错误;
D.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由于W中含有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W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为C。
【点睛】不要把甲苯的一氯代物种数和甲基环己烷的一氯代物的种数混同。
20.C
【分析】烷烃的命名原则是: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 隔开;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 隔开,一起列于取代基前面。
【详解】根据上述规则:
A、应该是3-甲基己烷,A错误;
B、应该为2,3-二甲基戊烷,B错误;
C、2,2-二甲基丁烷,符合烷烃的命名原则,C正确;
D、应该为2,2,3-三甲基丁烷,D错误;
正确选项C。
21.A
【详解】16O与18O的质量数不同,但质子数相等,它们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22.B
【详解】C60与石墨都是由C元素形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因此答案选B。
23.B
【详解】A. 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烃;
B. 甘油为丙三醇,属于多元醇类,不是烃;
C. 煤油的主要成分是烃;
D. 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烃。
答案选B。
24.D
【详解】轴烯与苯分子式都是C6H6,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选B。
【点睛】有机物的概念是历次考试的主要考点之一,主要包括有机物的分类、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四同”。有机物所属类别主要由官能团决定,芳香烃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类物质。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核素间的互称,是针对原子而言;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的互称,是针对单质而言;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CH2”原子团的有机物的互称;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的互称。“四同”往往结合在一起考查,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概念便可顺利解答。
25.D
【分析】某烷烃发生氯代反应后,只能生成四种沸点不同的一氯代产物,则说明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有3种;根据等效氢原子来判断各烷烃中氢原子的种类,有几种类型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物,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A.(CH3)2CHCH2CH2CH3中有5种位置不同的氢,所以其一氯代物有5种,能生成5种沸点不同的产物,故A错误;
B.(CH3CH2)2CHCH3中有4种位置不同的氢,所以其一氯代物有4种,能生成4种沸点不同的产物,故B错误;
C.(CH3)2CHCH(CH3)2含有2种等效氢,所以能生成2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故C错误;
D.(CH3)3CCH2CH3中有3种位置不同的氢,所以其一氯代物有3种,能生成3种沸点不同的产物,故D正确。
答案选D。
26.C
【详解】A.第二碳原子连接乙基则主碳链还可以增长,不符合命名原则,2-乙基丁烷应改为3-甲基戊烷,A错误;
B.主链应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起始定位碳原子,3,3-二甲基丁烷应改为2,2-二甲基丁烷,B错误;
C.2-甲基-1,3-丁二烯符合系统命名规则,C正确;
D.主链应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起始定位碳原子,4,4-二甲基-2-戊炔,D错误;
故选C。
27.B
【详解】A.只含有C原子,不属于烃类,A项错误;
B.经过一系列的“撕裂”反应,最终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故“撕裂”过程发生了分解反应,B项正确;
C.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故和不是同系物,C项错误;
D.经过一系列的“撕裂”反应,最终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破坏的是共价键,D项错误;
答案选B。
28. 加成 水解(或取代) 2 C9H8O 、 、 、 +2Cu(OH)2+NaOH +Cu2O↓+3H2O
【分析】有机物A为CH≡C—COOCH3,与CH3—N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CH3—NH—CH=CH—COOCH3,C为肉桂醛 ,B、C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为 ,D与H2发生加成生成E,碳碳双键变为单键,E为 ,E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酯基的水解生成F,F为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对比A、B的结构,可知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对比E、F的结构可知,反应④发生酯的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答案:加成;水解(或取代)
(2)A为CH≡C—COOCH3,含有碳碳叁键和酯基,含有2种官能团,其中含氧官能团为酯基,结构式为 ,答案:2; ;
(3)根据肉桂醛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9H8O,答案:C9H8O;
(4)符合以下条件的肉桂醛的同分异构体:①属于苯的衍生物;分子中含有苯环;②能与金属钠反应:分子中含有醇羟基或酚羟基;③苯环上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说明苯环上有两个处于对位的取代基,若羟基为酚羟基,则结构简式可为 、 ,若羟基为醇羟基,则结构简式可为 、 ,答案: 、 、 、 ;
(5)肉桂醛含有醛基,在加热条件可与新制Cu(OH)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u(OH)2+NaOH +Cu2O↓+3H2O,答案:+2Cu(OH)2+NaOH +Cu2O↓+3H2O;
(6)由肉桂醛( )和乙酸制备 就是将醛还原为醇,再与乙酸发生酯化,但在醛基还原时碳碳双键也会发生反应,所以要先将碳碳双键通过与氯化氢加成保护起来,还原反应完成后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消去又得到碳碳双键,最后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据此分析,反应的流程为 ,答案: 。
【点睛】有机物的反应实质就是官能团的相互转化,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不同官能团的化学性质,对有机物的转化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利用官能团的转化。
29. 取代 碳碳双键、羧基 、、、 取样,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证明丙烯酸已生成。 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若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混有丙烯醛。
【分析】(1)~(2)与CH2=CHCOOH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ICOOH;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HI。
(3)书写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且含-COO-的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时,可构建两种大框架,一种是写成苯某酸或苯某酸酯,另一种是写成甲酸某酯或乙酸某酯。
(4)合成,需先合成苯乙烯,利用Heck反应,将苯乙烯与溴苯反应,便可制得产品。
(5)检验丙烯酸时,可检验其酸性,不需考虑丙烯醛的干扰;检验丙烯醛时,需排除丙烯酸的干扰。
【详解】(1)反应①为与CH2=CHCOOH反应生成和ICOOH,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2)丙烯酸(CH2=CH-COOH)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羧基;
(3)由上面分析,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且含-COO-的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两大类,一类是苯某酸或苯某酸酯,它们是 、,另一类是甲酸某酯或乙酸某酯,它们是、;
(4)将苯制成溴苯,将乙苯()制成苯乙烯,利用Heck反应,让二者发生取代反应,便可制得,合成路线为:, ;
(5)①制备过程中,证明已有丙烯酸生成,则可利用酸碱指示剂,证明溶液呈酸性,方法是:取样,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证明丙烯酸已生成;
②证明生成的丙烯酸中混有丙烯醛,则可使用Cu(OH)2悬浊液,但需调节溶液的pH,营造碱性环境,同时排除丙烯酸的干扰,方法是: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若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混有丙烯醛。
【点睛】合成有机物时,首先依据原料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将目标有机物切分,利用题给信息或题给流程,配以合适的官能团,然后利用信息,提供反应条件,合成产品。
30. 酯基 ②③ +(C2H5)2CHCH2OH+H2O 取样,向产物中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若粉末变蓝色,则含有水;若无现象,则水已被除净 CH3CH2CH2CH2CH2OH、 、
【分析】据流程图,A()和B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因此B为 ,结合流程图中各物质的结构的变化和官能团的性质分析解答(1)~(3);
(4)由丙酮()制备甲基丙烯酸( )需要增长碳链,根据题干已知信息,可以先用 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然后结合题干流程图,在 中引入碳碳双键和羧基,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M( )中含氧官能团为酯基;根据已知信息,反应①为乙醛与HCN发生的加成反应,反应②为 中的羟基被氨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③为 中羟基被溴原子代替,属于取代反应,因此反应①~③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②和③。反应⑤为A和B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故答案为:酯基;②③;++H2O;
(2)反应④需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检验反应③所得产物中的水已被除净的实验方法为:取样,向产物中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若粉末变蓝色,则含有水;若无现象,则水已被除净,故答案为:取样,向产物中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若粉末变蓝色,则含有水;若无现象,则水已被除净;
(3)①(C2H5)2CHOH的同分异构体,②能发生消去反应且只生成一种烯烃,说明羟基在烃基的一端,符合条件的结构有CH3CH2CH2CH2CH2OH、 、,故答案为:CH3CH2CH2CH2CH2OH、 、;
(4)由丙酮()制备甲基丙烯酸( ),根据题干已知信息,可以先用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然后将羟基消去生成,最后将—CN转化为羧基即可,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
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93认识有机物(7): 这是一份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93认识有机物(7),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92认识有机物(6): 这是一份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92认识有机物(6),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91认识有机物(5): 这是一份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91认识有机物(5),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