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燕子》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飞行和休憩时的画面美,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3自然段。
2.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重点】
学习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飞行和休憩时的画面美。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飞行和休憩时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 课程导入
1.引导回顾:作者郑振铎通过细致地观察和描写,你了解到《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关于燕子的哪几幅画面?
预设:分别是“燕子外形图”“春光燕子图”“燕子飞行图”和“燕子休憩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这2个自然段,你会背了吗?可以看着提示边背边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
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 )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 )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 )的柔柳,( )的花,( )的草,( )的叶,都像( )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 )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 )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2.齐读第1、2自然段。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温故知新。通过课文填空的形式还可以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二、问题探究
过渡: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天带来了生机和趣味,那么究竟平添了哪些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看看小燕子飞行时和休憩时的情景。(板书:飞行 休憩)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朗读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飞行和休憩时的画面美。
2.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2)圈画描写画面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说说燕子飞行和休憩时的画面美。
(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明确学习任务:读一读第3—4自然段,圈出燕子飞行的地点。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预设:旷亮无比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湖面。(板书:天空 湖面)
(2)引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①提问:你知道“旷亮无比”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旷亮”就是空旷、明亮。“旷亮无比”形容天空空旷而明亮。
②在旷亮无比的天空中,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预设:小燕子是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中。(板书:斜飞)
③请你做个手势来演示一下“斜飞”。
④引导学生交流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提问: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1:我好像看到小燕子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自由自在。
预设2:我好像看到小燕子一下子从稻田上飞到高柳下了,飞行的速度很快。
追问:你从哪里感受到燕子飞行的速度快?
预设: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追问:从这个句子中,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小燕子灵活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动作十分敏捷。
⑤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对燕子的喜爱。
⑥根据提示,挑战背诵。
小燕子带了它的( )尾巴,在阳光满地时,( )于( )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 )上,飞到那边的( )下了。
(3)引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①提问:在旷亮无比的天空中,小燕子欢快地斜飞着。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小燕子又是怎么飞的呢?
预设:小燕子横掠过湖面。(板书:横掠)
②出示图片,理解“横掠”。
提问:这里的“横掠”可以换成“飞”吗?为什么?
预设:不可以,“横掠”说明燕子飞得很低,是贴着水面轻轻地擦过去的。而“飞”不一定是飞得低的。
③引导学生做动作感受“横掠”(桌面当湖面,手当小燕子)。
④燕子横掠过湖面时,翼尖沾了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晕”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自由回答)
点拨:“晕”就是日光或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的七彩圈。(出示图片)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
引导:由此你感受到燕子飞行的动作是怎样的?
预设:动作十分轻盈。
⑤引导学生交流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提问:请你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我好像看到燕子横掠过湖面时,小燕子的翼尖沾了一下水面,平静的湖面上就出现了小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⑥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对燕子的喜爱。
(4)默读第3-4自然段,体会动态美。
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感受到了燕子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横掠过湖面时的轻快,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
(5)引导学生学习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过渡:燕子飞行时,轻快而又灵活,那么小燕子飞倦了,休息时是什么样子的呢?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①提问:小燕子在哪里休憩?
预设:小燕子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板书:电线)
②理解“闲散”。
引导:小燕子是怎么休憩的?
预设:小燕子闲散地在电线上休憩。
点拨:你能给“闲散”找个近义词吗?
预设:悠闲。
③引导学生交流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提问:请你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1:我好像看到蓝天下有几支木杆,杆与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小燕子就停在电线上休憩,看上去就像是几个小黑点。
追问:为什么要说“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而不用“几根木杆”“几根细线”?
预设:说明木杆非常细,所以说是“几支木杆”;线更细,细得都看不清了,好像只能看到一点痕迹,所以用“几痕细线”。
点拨:这样的描写说明作者离他看到的景象很远,小燕子成了“小黑点”,这画面多么像五线谱啊!小燕子就是这一个个音符。
④引读课文最后一句:作者对小燕子的描写真是充满想象,他忍不住赞叹道——“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⑤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⑥总结:飞倦了的燕子,闲散地在电线上休憩,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美丽的五线谱图。这让我们感受到了燕子休息时的静态美。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抓住“斜飞”“横掠”之间的差别,借助图片理解“旷亮”等较难理解的词语,从而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感受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和休憩时的静态美。
三、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美、到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再写到燕子休憩时的静态美,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丽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四、拓展延伸
1.积累好词佳句
过渡:郑振铎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活泼可爱的燕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丽的春天。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出示:剪刀似的尾巴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 旷亮无比的天空
(1)齐读词语,记一记。
(2)仿说词语。
预设:扇子似的尾巴、五颜六色的鲜花、明亮宽敞的教室、活泼机灵的小狗……
(3)有了这些优美的词语,使整个句子也变得生动了,请你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
预设1: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预设2: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
2.仿写片段,提升运用
过渡:作者笔下的小燕子伶俐可爱,惹人喜爱,你肯定也有喜欢的小动物,你能仿照课文的第1自然段,将小动物的外形介绍清楚吗?
出示句式:一身________,一对_________,加上________,凑成了_________。
预设1:一身雪白的毛,一对长长的耳朵,加上绒球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预设2:一身灰黑色的毛,一对柔软的耳朵,加上绿宝石般的眼睛,凑成了伶俐可爱的小猫。
……
3.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运用形容词能将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以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一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词语的拓展,佳句的欣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再让学生仿写片段,落实语用。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为今后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2.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板书设计】
燕子
天空 斜飞
飞行
湖面 横掠
休憩 电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下册花钟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花钟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