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曹操,白脸细目、眉心多纹,以示满腹奸诈。
关羽,红脸忠勇,勾丹凤眼,双眼俊秀,儒将风度。
典韦,黄脸凶狠剽悍,脸谱上有惯用兵刃双戟。
张飞,黑脸严肃、衷心正直,代表猛智。
《说唱脸谱》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孤有何罪?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草书、音乐、围棋、方剂等)。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曹操少年机警,有权数,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
歌行 古代诗歌体裁,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其长短的区别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短歌行》既有短歌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
乐府与古诗的区别在于:①乐府可歌,古诗不尽可歌;②乐府诗多长短句,古诗除四言外,多为五、七言;③乐府内容多为记功述事,古诗主言情;④乐府诗贵遒劲,古诗当温雅。
“乐府”,广义上讲,可以入乐的诗都称为乐府诗,有多种含义: 1、指宫廷主管音乐的部门,这种官方机构在秦、汉时已经设立。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以及创作歌辞等。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 2、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曹操创作的《短歌行》属于此类。 3、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而写作的诗,通常被称为“新乐府”。如杜甫《兵车行》。 4、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为它们最初也是配乐演唱的。
建安文学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诗歌方面。建安时期,五言诗繁盛,这时期的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幹(gàn)、阮瑀(yǔ)、应玚(yìng yáng)、刘桢(zhēn)和女诗人蔡琰。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掀起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的诗歌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地位。
“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祸连年,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人民饱尝流离的痛苦,面临死亡的威胁,中原地区尤为严重。那时,人心思治,尽快结束纷争的局面是大势所趋。 曹操顺应时代的潮流,肩负起完成统一大业的重任。曹操领兵南征北战,“挟天子以令诸侯”,渴望统一天下。然而,他虽高标“唯才是举”,却又叹人生苦短,人才难求。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57岁的曹操感于此景而持槊立于船头,慷慨歌此《短歌行》。
短歌行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甚、良、孔、颇)(苦寒)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比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起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饮着美酒,听着歌曲,想着人生的岁月能有几何!好比是清晨的露水日出就干,可悲可叹流逝的时间已经很多。宴会上的歌声越发的慷慨激昂,内心的忧虑却难以遗忘。用什么来消除忧愁?只有那美酒杜康。穿青色衣领的学子,寄托着我悠长思慕之心。不过就是因为渴慕贤才,所以焦虑沉吟至今,鹿儿呦呦地鸣叫,呼唤同伴吃原野上的艾蒿。我有了尊贵的宾客,也会设宴鼓乐盛情款待他们。
如月般发出光辉的博学贤才啊,什么时候被我招来?忧虑不断地从内心生发,日夜不可断绝,远方宾客穿过纵横的小路,屈驾来访以探望我。我们久别重逢欢宴畅谈,重温旧日的恩情。月儿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乌鸦择木而栖向南飞去。绕着大树飞了三圈,哪根树枝可以让它依附呢?山不会嫌自己更高,海不会嫌自己更深。正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天下便会统归一心。
采用“直译”的翻译方式,而不是“意译”。
诠释“用典”:“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刘勰《文心雕龙》 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表达效果:1.使表意委婉。2.减少语辞之繁累。3.充实内容,美化词句。4.增加力度,强化情感。用典方式:明典、暗典、翻典。1.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假如不知道明典的含义,理解其意就如同隔着一堵墙。2.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暗典不同,看不懂也可以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3.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寄托着我悠长思慕之心。二、“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儿呦呦地鸣叫,呼唤同伴吃原野上的艾蒿。 我有了尊贵的宾客,也会设宴鼓乐盛情款待他们。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暗典) 山不会嫌自己更高,海不会嫌自己更深。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正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天下便会统归一心。
要求:了解原义,明确用典义,能够指出典故出处。
1.点手法。2.用了……的典故/化用了……的诗句。3.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4.使诗歌/词/文章表意委婉,言简义丰,余味盎然,耐人寻味。
1.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本是是宴客的诗,这里为明典,曹操直接拿过来用,表达对贤才投奔的热情。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原指事物需要积累才能有大的成就,这里曹操采用比喻的修辞,自比于山海,以说明自己心胸的宽广。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是说曹操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这里并非采用比喻修辞,而是借用古人已有的语句来表达心意,原创之人可以说使用比喻,曹操只是拿来就用,所以侧重的应该是用典这一修辞。
除了用典,《短歌行》一诗还用到了比兴手法。请找出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思考:如何理解《短歌行》波澜起伏、抑扬顿挫的特点?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理解文章内容,第一乐曲,第二乐曲,第三乐曲,倾诉悲情,前奏曲,急切愉快,欢乐曲,幽愁暗恨,沉思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评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千古第一才女”,赞颂自然与青春,伤春情怀,爱情的自我独白,国破夫死家亡流落江南,词牌名“声声慢”,一韵到底,平仄互押,二间接抒情,链接考点抒情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背景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