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教案设计,共4页。
5.4 平 移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的本质和平移的相关概念,能够利用平移作图.2.掌握平移的特征.【过程与方法】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知识的观察猜想和验证过程,欣赏数学图形之美.体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平移的概念、平移特征.【教学难点】平移的要素、平移特征的归纳.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8~P3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2.平移的要素:(1)平移的方向;(2)平移的距离.3.平移的性质:(1)平移后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连结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4.平移作图的步骤:(1)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对照具体的图形,确定图形的关键点;(3)过关键点作与已知平移方向平行的线段(虚线),并使这些平行线段的长度都等于平移距离,从而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4)顺次连结(实线)对应点,得到新的图形,就是已知图形的平移图形.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一)探索平移的特征幻灯片呈现:观察、阅读与思考教材P28~P29的内容,可以发现平移的特征:(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就是对应点.连结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简单地说:(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二)平移作图【例1】(教材P29例题)如图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图1 图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有什么特征?作出点B和点C的对应点B′、C′,能确定三角形A′B′C′吗?【解答】(1)如图2,连结AA′,过点B作A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A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2)过点C作A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CC′=AA′,则点C′就是点C的对应点.(3)顺次连结点A′、B′、C′,则三角形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平移的作图要注意两个方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2)作直线型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关键是作出点平移后的对应点.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 B )A.摆动的钟摆B.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C.随风摆动的旗帜D.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2.如图,共有3个方格块,现在要把上面的方格块与下面的两个方格块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整体,则应将上面的方格块( C )A.向右平移1格,向下平移3格B.向右平移1格,向下平移4格C.向右平移2格,向下平移4格D.向右平移2格,向下平移3格3.如图,经过平移,△ABC的边AB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解:如图,△EFG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在△ABC中,∠B=90°,把△ABC沿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AB=4,BE=3,GE=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互动探索】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S△ABC=S△DEF,则利用S梯形ABEG+S△GEC=S阴影+S△GEC得到S阴影=S梯形ABEG,然后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答】∵△ABC沿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S△ABC=S△DEF,∴S梯形ABEG+S△GEC=S阴影+S△GEC,∴S阴影=S梯形ABEG=×(4+2)×3=9.【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平移后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平移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4 平移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平移,平移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分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技巧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