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我国古代的下列发明创造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B. 刻甲骨文占卜记事 C. 用粮食酿酒制醋 D. 地动仪预报地震
2.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O2 B. N2 C. CO2 D. 稀有气体
3. 若用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则用来表示3个氧分子的是( )
A. B.
C. D.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测定溶液pH
C. 蒸发食盐水 D. 滴加液体
5. 从微观角度认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分子间间隔变大 C. 水分子质量不变 D.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6.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含洗涤剂的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发生了乳化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C
给校园中的花草施用草木灰(含K2CO3)
K2CO3属于复合肥料
D
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的水垢
食醋的pH>7
A. A B. B C. C D. D
7. 学习化学要用化学观念认识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变化与守恒:依据X+2O2=2CO2+2H2O可知,X是C2H4O
B. 模型与推理: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 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实验与探究:证明CuO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只需验证CuO能加快反应速率
8. 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 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 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 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9. 为减少“温室效应”的危害,可将废气中的CO2进行“捕获”并生产甲醇,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1
C. 物质丙由6个原子构成 D. 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
10. 利用物质性质的差异对物质进行区分,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B. 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将铜丝浸入,观察是否有气泡
C. 区分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分别取样于烧杯中,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
D. 区分固态化肥氯化铵和硝酸钾,分别取样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氧元素的符号 ______ 。
(2)2个氢原子 ______ 。
(3)水的化学式 ______ 。
12. 钙是人体必需元素。
(1)如图为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
(2)牛奶、豆类等食物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指的是 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3)人体若缺钙,可服用补钙剂。
①缺钙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是 ______(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②服用主要成分为CaCO3的某钙片,与胃酸(含有HCl)反应后钙才能被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13. 在厨房中,既能制作美食又可从中体验乐趣,同时也蕴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
(1)厨房炒菜时,在客厅能闻到菜香味,用微粒观点解释其原因: ______ 。
(2)家用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
(3)玻璃杯、塑料盆、不锈钢餐具是厨房日用品,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______ 。
14.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如图:
(1)自来水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反应为Cl2+H2O=HCl+HClO,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2)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吸附”操作中去除色素和异味,加入的物质是 ______ 。
(3)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任意排放工业污水
15. 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回答下列问题:
(1)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于炼铁。Fe2O3中铁、氧元素质量比为 ______ ;
(2)钢是一种铁合金。钢和纯铁相比硬度较大的是 ______ ;
(3)将打磨后的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 ______ (填“强”或“弱”)。
16.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必备条件之一是 ______;
(2)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中,B试管中将铁钉完全浸没到纯净的蒸馏水中后,再加入适量的植物油,加植物油的作用是 ______;
(3)以上两个实验均用到了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方法,下列实验中同样运用此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填字母)。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
C.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17. 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 ______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实验中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体进入导管,需要对装置进行合理的改进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试管口向上倾斜
B.在试管口放少量棉花
C.撤去酒精灯
18. 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到各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升温到50℃时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甲的溶解度是 ______ g。
(2)图1中能表示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 ______ (填“甲”或“乙”)。
(3)分别将50℃时80g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溶液的质量:甲<乙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D.甲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35g
19. 网红产品自嗨锅和自热米饭深受年轻人喜欢。自嗨锅内有一个发热包,加水后即可加热食物,持续时间长达2小时。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在学校化学实验室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a.发热包内的粉末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等组成;
b.铝是一种两性金属,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都能生成H2;
c.AgCl是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1)为确认发热包中各种成分的存在,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
取部分粉末,将磁铁靠近
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
成分中有 ______
二
将磁铁充分吸附后的剩余粉末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加水溶解,过滤,取滤液测pH
pH试纸变蓝紫色
pH ______ 7,成分中有生石灰
三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入少量 ______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成分中有 ______
四
将另一份粉末放入烧杯,加入适量NaOH溶液
______
成分中有铝粉
五
将步骤二中过滤得到的滤渣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______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成分中有炭粉
【实验反思】
(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发热包主要的热量来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自嗨锅注入冷水后可以升温至150℃以上,而蒸气的温度可达到200℃,反应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操作不当很有可能引发爆炸,需要注意安全。
20. 化学小组参与“铅蓄废电池中硫酸回收”的研学项目,回收时需要测定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向装有50g废液的锥形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搅拌,利用温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并绘制成如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杂质可溶但不参加反应)
(1)该反应是 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结果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若杂质忽略不计,写出温度为t3℃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分子、离子 ______ (用化学符号表示)。
(4)计算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设废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40g×20%x
______ (列比例式)
求解x=9.8g
答: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列式并计算结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刻甲骨文占卜记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用粮食酿酒制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地动仪预报地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B。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它们的性质来回答本题,严格按照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A、该图表示3个分子,且1个分子中含有2个相同的原子,则可表示3个氧分子,故A正确;
B、该图表示3个分子,但其中1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而1个氧分子中只含有2个原子,故B错误;
C、该图表示3个分子,但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该图表示3个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由图可知:A、为双原子构成的分子;B、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原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了解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4.【答案】C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水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温度升高,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A正确;
B、氧气是不易溶于水,在水中能溶解少量氧气,鱼虾可以在水中生存,故B错误;
C、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碳酸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错误;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食醋的pH<7,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生活中可用醋酸除去水垢,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是不易溶于水,在水中能溶解少量氧气进行分析;
C、根据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进行分析;
D、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肥料的种类的辨识,乳化作用的现象等,注意理解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7.【答案】C
【解析】解:A.在反应X+2O2=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已知反应前:4个氧原子;反应后: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则反应前X中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2H4O2,故A错误;
B.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原子核是带电的微粒,故B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正确;
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仅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还必须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从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以及催化剂的作用分析。
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的是一些基本概念的应用,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8.【答案】D
【解析】解:A、粗盐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容易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配制溶液时,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不需要进行加热,则不需要使用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结合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通过分析微观图示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一定条件CH3OH+H2O。
A、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A正确;
B、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6=22:3,故B错误;
C、物质丙的一个分子由6个原子构成,故C错误;
D、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微观粒子的特点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微粒的构成、变化,并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B
【解析】解:A、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能够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将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固体,能够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铵盐与熟石灰研磨会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氯化铵固体中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硝酸钾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无明显现象,能够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后显示不同颜色来分析判断;
B、根据稀盐酸和稀硫酸都不予铜反应来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的变化来分析判断;
D、根据固态化肥氯化铵和硝酸钾与熟石灰研磨现象不同来分析判断。
利用物质性质的差异对物质进行区分,设计实验时,产生的实验现象要不同才能区分开。
11.【答案】O2HH2O
【解析】解:(1)氧元素的符号为O。
(2)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个氢原子的符号为2H。
(3)水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1)O。
(2)2H。
(3)H2O。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40.0820元素 骨质疏松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0。
(2)牛奶、豆类等食物含钙丰富,这里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3)①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
(1)40.08;20;
(2)元素;
(3)①骨质疏松;②CaCO3+2HCl=CaCl2+H2O+CO2↑。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2)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3)①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解答。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H4或甲烷 塑料盆
【解析】解:(1)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厨房炒菜时,在客厅能闻到菜香味。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3)玻璃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塑料盆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不锈钢由金属材料制成,则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塑料盆。
故答案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CH4或甲烷;
(3)塑料盆。
(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来分析;
(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根据题中的内容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考查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关系,化学服务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14.【答案】+1明矾 AC C
【解析】解:(1)在HClO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2)=0,x=+1;
(2)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因此“加絮凝剂”加入的物质主要是明矾;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的时候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水的蒸发是一个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C、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D、水的净化是一个除杂灭菌的过程,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故选:AC;
(4)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利于水资源保护,不符合题意;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对水的污染,利于水资源保护,不符合题意;
C、任意排放工业污水会污染水资源,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1;
(2)明矾;加热煮沸;
(3)AC;
(4)C。
(1)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3)根据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来分析;
(4)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以及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15.【答案】7:3 钢 强
【解析】解:(1)Fe2O3中铁、氧元素质量比为(56×2):(16×3)=7:3。
(2)合金的性质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钢是铁的合金,钢和纯铁相比硬度较大的是钢。
(3)将打磨后的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生成两者发生的置换反应,则说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
故答案为:
(1)7:3;
(2)钢;
(3)强。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合金的性质、化合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与氧气接触 防止氧气溶于水 C
【解析】解:(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与氧气隔绝),说明燃烧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
(2)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中,B试管中将铁钉完全浸没到纯净的蒸馏水中后,再加入适量的植物油,加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氧气溶于水。
故答案为:防止氧气溶于水。
(3)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中,用到了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方法。
故答案为:C。
(1)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3)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中,用到了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方法。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7.【答案】试管 AC2KMnO4K2MnO4+MnO2+O2↑B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若想收集干燥的氧气,则应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装置C,则装置组合为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体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少量棉花,故答案为:AC;2KMnO4K2MnO4+MnO2+O2↑;B。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18.【答案】60 乙 AC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2)由于升温过程中,A中固体消失,则表示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为甲,表示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为乙;
(3)A、将甲、乙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20℃,甲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小,乙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甲<乙,故 A正确;
B、降温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由于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甲<乙,故 B错误;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由于降温后,甲仍为饱和溶液,乙溶解度与5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20℃甲的溶解度>50℃乙的溶解度,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乙,故C正确;
D、5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则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0g×60g100g=30g,则8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0g,溶剂质量为80g−30g=50g,而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则5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的质量为50g×25g100g=12.5g,则析出固体质量为30g−12.5g=17.5g,故D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1)60;
(2)乙;
(3)A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铁粉 >硝酸银 氯化钠 有气泡产生 加热 CaO+H2O=Ca(OH)2
【解析】解:(1)步骤一:黑色粉末能被磁铁吸引,说明成分中含有铁粉;
步骤二:成分中含有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溶液pH>7;
步骤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成分中含有氯化钠;
步骤四:成分中含有铝粉,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会有气泡产生;
步骤五:成分中有炭粉,炭粉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实验操作为加热;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步骤一:铁粉;
步骤二:>;
步骤三:硝酸银;氯化钠;
步骤四:有气泡产生;
步骤五:加热;
(2)CaO+H2O=Ca(OH)2。
【实验探究】根据铁能被磁铁吸引,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硝酸银能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铝和氢氧化钠反应释放出氢气,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反思】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此类试题的解析,需要学生认真读题,将题中给出的信息结合起来,题中给出的实验结论作为已知条件应用,难度较大。
20.【答案】放热 偏小 H2O、Na+、SO42− 8098=40g×20%x 9.8g50g×100%=19.6%
【解析】解:(1)由图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温度升高,则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多,会导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3)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t3℃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分子、离子为H2O、Na+、SO42−。
(4)设废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40g×20%x
8098=40g×20%x
x=9.8g
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g50g×100%=19.6%
答: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
故答案为:(1)放热;
(2)偏小;
(3)H2O、Na+、SO42−;
(4)8098=40g×20%x;9.8g50g×100%=19.6%。
(1)根据图示中温度变化分析;
(2)根据量筒的使用分析;
(3)根据t3℃时恰好完全反应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豆腐是我们日常食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