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气相互作用(学生版)-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2041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 海—气相互作用(学生版)-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2041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 海—气相互作用(学生版)-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2041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人教版 (2019)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程标准 | 课标解读 |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1.结合示意图,认识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 2.列举实例,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过程。 3.联系图文资料,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发生影响的区域及特点。 |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2)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
(3)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
3.主要影响: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维持全球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微点拨】(1)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低纬度海区和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较为活跃。
(2)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多。
【即学即练1】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冬季(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2.图中①和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1)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影响
地 区 | 影 响 | ||
赤道 附近 | 太平洋 东部 | 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 洪涝灾害 | 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 |
太平洋 西部 | 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 ||
全球 | 与更广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
2.拉尼娜现象
(1)概念:指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2)影响
地 区 | 影 响 | |
太平洋东部 | 洋流 | 秘鲁寒流增强,水温更低 |
气候 | 降水更少,加剧干旱危害 | |
太平洋西部 | 洪涝灾害加剧 | |
全球 | 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影响 |
【微点拨】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如下图: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均与沃克环流有关,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直接导致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即学即练2】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可以看出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
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下沉
2.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考法01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如下图。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比热容的影响,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大陆比热容比海洋小,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
【典例1】读下图,从沃克环流的形成看,B海域( )
①赤道暖流堆积,形成深厚的暖水层 ②信风驱使表层海水向西流动,冷海水上涌 ③上空大气膨胀上升 ④上空大气收缩下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考法02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 | 拉尼娜现象 | |
图示 | |||
影 响 | 洋流 |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 |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减弱 |
东南 信风 | 弱 | 强 | |
太平洋 水温 | 太平洋西岸降低,东岸升高 | 太平洋西岸升高,东岸降低 | |
影 响 | 天气 气候 |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 |
生物 | 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
| |
关联性 |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
【典例2】读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正常年份该区域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模式是( )
A. B. C. D.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 B.东部可能出现上升气流
C.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 D.秘鲁渔场捕鱼量增加
3.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减小 B.东部海域水温升高
C.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D.西部海面出现下沉气流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某地区水分的盈亏常用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的差值来计算,用水平衡等值线的方式表示。读全球水平衡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不正确的是( )
A.陆地水平衡为正值 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
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少 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负值
2.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 )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温度降低 C.海水盐度升高 D.海水盐度降低
读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3.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不变,即蒸发量等于降水量。能说明该平衡原理的等式是( )
A.458=505-47 B.119=47+72 C.577=119+458 D.以上均不能
4.属于陆地水量支出环节的是( )
①海水蒸发②陆地蒸发③径流④陆地降水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海洋水汽不断向陆地输送。但长期来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 )
A.海洋降水 B.径流 C.陆地降水 D.水汽输送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冷暖异常的表现,这种海水温度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当这两种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西岸的气温和降水都发生明显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在厄尔尼诺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C.印尼热带雨林地区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发生洪灾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
B.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拉尼娜年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
D.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海水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相反
南极“绿洲”不是树木花草之地,而是指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泰勒谷(77°S,163°E)是一个典型的南极“绿洲”。这里地层稳定,谷地边坡陡峭,呈“U”形,谷内布满褐色或黑色细碎的砂石。谷底的邦尼湖表面冻结着一层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水温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泰勒谷成为典型的南极“绿洲”,主要是因为谷内( )
A.常年干旱少雪 B.气候温和湿润 C.狭管效应显著 D.地表砂石广布
9.邦尼湖湖底水温较高主要是由于( )
A.地热资源丰富 B.冰层厚,湖水与大气热量交换少
C.太阳辐射强烈 D.大气逆辐射强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秘鲁渔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水温会发生异常变化。读“南美洲附近渔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11.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读海洋和大气间水热交换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2.近海面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中表示海一气之间水分交换的方式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体现大气对海洋传递动能的洋流是( )
A.日本暖流 B.西风漂流 C.秘鲁寒流 D.赤道逆流
海洋环流可分为表层的风生洋流和深层的温盐环流两部分,后者是由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形成的。在北大西洋环流中,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下沉区下沉。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温盐环流( )
A.只对大西洋产生影响 B.深层流速非常快
C.驱动力来源于海洋表面 D.净热量向北输送
16.若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增强,则会导致( )
A.墨西哥湾沿岸气温降低 B.欧洲西部地区降水增加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 D.巴西东部地区降水减少
努沃克湖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北部有狭长低矮的长堤与海洋隔开;湖内水体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淡水、下层为咸水。湖区冬季降雪充足,北部海域多风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努沃克湖底层咸水应主要来自( )
A.地下径流 B.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 D.海洋
18.努沃克湖咸、淡两层湖水没有混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北部的陆地狭长 B.冬季降雪充足 C.北部海域多风暴 D.湖区气候严寒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当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出现显著异常时,会导致海洋环流异常。下图示意热带太平洋海平面以下100~200米温度异常的平均状况。图中实线表示温度异常偏高,虚线表示温度异常偏低,图中等值距为0.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当图示温度现象出现时( )
A.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平面下降 B.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水温升高
C.太平洋西岸地区河口咸潮严重 D.太平洋西岸地区海陆循环减弱
20.受此现象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为( )
A.寒潮 B.暴风雪 C.台风 D.干热风
21.当图示海域东、西两侧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发生互换时( )
A.热带太平洋东岸离岸风势力增强 B.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C.太平洋东岸秘鲁渔场产量增加 D.秘鲁沿岸干旱加剧
2021年4月以来,广东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58%。专家称,广东省本次干旱天气和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拉尼娜现象造成了西太平洋副高的被迫移动,并造成北半球高低纬之间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拉尼娜年太平洋水温和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甲、乙的气压状况及形成原因是( )
A.甲为低压,赤道暖流增强 B.甲为高压,冷水上泛增多
C.乙为低压,太阳活动异常 D.乙为高压,暖流势力减弱
23.图示冬季广东省最可能出现的是( )
①冬装售卖增多 ②河流径流量大 ③甘蔗冻害加剧④油菜花期提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南方夏秋季( )
A.台风频次增多 B.干旱持续存在 C.冷锋过境增多 D.气温异常增高
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下面题。
25.“海浩”现象常出现( )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
26.“海浩”现象发生时( )
A.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
C.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2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下图中甲区域下降风尤其强劲,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
(1)说明南极洲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
(2)分析甲区域下降风强劲的原因。
(3)分析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原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厄尔尼诺、拉尼娜、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对全球造成巨大的损失。
材料二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种气候现象。其基本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而赤道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下降。结果造成-些地区干旱,-些地区暴风骤雨。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材料三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1)下图为赤道太平洋上空甲、乙两种大气环流形式图,属于厄尔尼诺年份的是________图。
(2)在“拉尼娜”盛期,我国东南沿海-带发生台风的次数将增多还是减少?请联系影响我国台风的发源地简要加以分析。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43海气相互作用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43海气相互作用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主要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随堂练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产业转移,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突出优势是,右图中“c”的含义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