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1.诵读两首诗,感受诗歌韵味,把握不同的感情基调。 2.品味语言,理解并赏析两首诗的不同情感与风格。 3.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 的思考。
2、围绕诗歌的“忧”与“归”,比较两首诗在表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时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探寻汉魏时代的生命追求与价值思考。填写下表,梳理两首诗歌基本内容。
1、诵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找出两首诗的“诗心”。
1.寻找诗心,把握情感基调
2.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情感
2、围绕诗歌的“忧”与“归”,比较两首诗在表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时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探寻汉魏时代的生命追求与价值思考。填写下表,梳理两首诗歌基本内容。
古代诗歌体裁,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短歌行》既有短歌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
《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擒吕布、灭袁术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同学们在诵读这两首诗的时候要关注到诗歌的形式特征,了解诗歌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诵读节奏和情感。
有感情地诵读这两首诗,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出的生命情怀。
小组讨论:“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间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思考: 《短歌行》中反复出现 “忧”字,曹操“忧”在何处,为何而“忧”?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 “忧”情的?
(一)探究曹操之“忧”
一忧时光易失:譬如朝露二忧贤才难得:青青子衿三忧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二)探究陶渊明之“归”
思考:陶渊明选择远离黑暗官场,回归自然,陶渊明的“回归”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与选择?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
1. “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诗歌如何表现曹操的抱负情怀?(曹操是如何写“忧”?)2 .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诗歌如何表现陶渊明的田园情怀?(“归”之艺术表达)
3.鉴赏艺术手法,感受诗歌魅力
①“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组讨论: 下面两幅图让你想到《归园田居》的哪个诗句?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2.“归”之艺术表达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比较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备课课件ppt,共60页。
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说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分组,交流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7.2* 归园田居(其一)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7.2* 归园田居(其一)备课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用典的定义,来源和出处,铜雀春生锁二乔,相同的情感,客观评价,相反的情感,白描手法,语言的质朴自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