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第二节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二节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
必备知识基础练
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1~2题。
1.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家出台了碳排放交易政策。碳排放交易,是指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允许减排企业在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放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这些减少的碳排放量,在市场销售获取效益;超排企业必须从交易市场购买其他企业多余配额或者能抵减排放量的碳汇产品。下图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据图完成3~4题。
3.江西省碳排放交易的行业主管部门“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下设应对气候变化的处室,其主要职责可能包括( )
A.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制定
B.氟氯烃物质排放审查
C.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
D.拟订重污染天气应对政策措施
4.从核查数据的简便性以及碳减排效果的明显性来看,最适合纳入首批试点行业的是( )
A.汽车制造行业
B.服装制造行业
C.钢铁制造行业
D.火力发电行业
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下表示意我国某年四地区产业碳排放总量和CO2减排效率。读下表,完成5~6题。
地 区 | 京津 地区 | 南部沿 海地区 | 东北 地区 | 西南 地区 |
CO2排放总量/108 t | 1.35 | 2.7 | 4.8 | 3.55 |
1.5 | 0.86 | 2.5 | 1.8 |
5.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是 ( )
A.京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
6.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季风区,CO2扩散速度快
B.以轻工业为主,CO2排放较少
C.交通通畅,汽车尾气排放少
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化石燃料消耗少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报告,2019年4月北极海冰面积平均为1 345万平方千米,这比1981—2010年的长期平均范围减少了124万平方千米,比2016年4月创下的历史低点少了23万平方千米。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海冰景观。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北极地区海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影响 B.北极航运繁忙
C.全球变暖 D.海洋环境污染
8.当前北极地区海冰变化可能导致( )
A.北冰洋海岸侵蚀程度减小
B.北极海域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
C.俄罗斯农作物总产量下降
D.全球各地异常天气事件减少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一二百年的气候资料表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厘米。据观测,北极地区1979年海冰的储量为16 855立方千米,2012年只有3 261立方千米。下图示意1979—2012年北极海冰范围月平均距平变化(距平是指该时段海冰面积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1)据图文材料,归纳海冰变化的特征。
(2)试解释随着近现代温室气体的增加,全球地表出现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的原因。
(3)为减小全球变暖的危害,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关键能力提升练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强度与结构是影响区域综合碳排放格局的关键所在。工业重心是区域工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泛长江三角洲工业重心与碳排放重心的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时间内工业重心与排放重心转移方向的共同趋势是( )
A.向东南转移
B.向西北转移
C.先向东南后向西北转移
D.先向西北后向东南转移
11.泛长江三角洲地区2005—2010年碳排放重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B.核心区大力发展制造业
C.外围区大力发展服务业
D.产业转移的约束逐渐增大
冻土是指0 ℃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广布。下图为1961—2016年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相关要素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判断,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温带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B.高山雪线高度下降
C.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D.动物整体上向山麓迁移
13.我国为应对冻土变化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是( )
A.节能减排,使用脱硫煤炭
B.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C.禁止伐木,封山育林
D.加强垃圾处理,减轻环境污染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图为全球升温1.5 ℃和2.0 ℃我国各麦区增产与减产所占面积比例与总产量变化幅度统计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气候变暖对我国不同区域小麦增减产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
A.北方地区总体减产面积较大
B.青藏地区减产面积大于增产面积
C.南方地区总体减产面积较小
D.西北地区全境小麦均增产
15.与增温1.5 ℃相比,增温2.0 ℃小麦总产量增产最显著的是( )
A.西北春麦区 B.西南冬麦区
C.北部春麦区 D.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3倍,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北极地区地表变暖使得欧洲通往太平洋的航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根据航行方向,可以分为西北航线和东北航线。研究发现,北极气温上升正产生蝴蝶效应,使引发病毒和流行病传播的一些因素被激活,病毒危机表现出比以往更复杂的形态。图1为1982—2018年北极地区(大致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和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变化统计图,图2为北极地区图。
图1
图2
(1)描述图示时间段北极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变化特点,并从能源利用角度分析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
(2)推测被北极气温上升激活的病毒和流行病传播的原因。
(3)请从A点出发,在图2中画出到达白令海峡的东北航线示意图,并分析该航线对东亚与欧洲之间贸易的影响。
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
1~2.1.A 2.D 第1题,低碳经济主要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因此其本质是限制向大气圈中排放碳物质。A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循环的过程,A项错误。地球上的碳物质蓄积在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各圈层中,其中碳物质含量最多的是岩石圈,B项错误。⑤环节是碳物质由水圈向大气圈转移,其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将增加碳排放的速度,C项错误。④环节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碳物质,是大气中碳物质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D项正确。
3~4.3.B 4.D 第3题,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制定、拟订重污染天气应对政策措施属于环境污染治理内容,不属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范畴,A、D两项错误。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也不属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范畴,C项错误。氟氯烃物质排放量会影响大气中臭氧的含量,进一步影响到射向地球的紫外线,会对气温、光照产生影响,会使地表增温,故“氟氯烃物质排放审查”涉及气候变化,应是该处室的职责,B项正确。第4题,从核查数据的简便性以及碳减排效果的明显性来看,最适合纳入首批试点行业的是火力发电行业,因为火力发电直接使用化石燃料,碳排放量大,该类产业的多少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比较大。汽车制造行业、钢铁制造行业的碳排放量不如火力发电行业,服装制造行业属于轻工业,能源消耗少,不适合作为首批试点行业。D项正确。
5~6.5.B 6.B 第5题,CO2排放越多的地区,减排任务越紧迫。表中数据显示,我国东北地区CO2排放总量最大,因此是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B项正确。第6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南部沿海地区CO2排放总量较少,这主要与该地工业结构有关,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故CO2排放总量较少,B项正确。无论CO2扩散速度快或慢,都会排放进入大气圈,A项错误。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私家车拥有量多,交通拥堵现象较严重,C项错误。整体来看,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仍然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D项错误。
7~8.7.C 8.B 第7题,由材料可得出,北极海冰面积可能存在波动变化,但是整体趋向减少,导致北极地区海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C项正确。太阳辐射的影响一直存在,A项错误。因为北极海冰平均范围减少,所以北极航运繁忙,两者因果倒置,B项错误。海洋环境污染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对海冰融化影响不大,D项错误。第8题,由材料可知,北极海冰多年平均面积整体趋向减少,海冰融化,海面扩大,海冰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加,B项正确;北冰洋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程度增大,A项错误。位于中、高纬度地区的俄罗斯热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会有所上升,C项错误。全球各地异常天气事件增多,D项错误。
9.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整体来看,1979—2012年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少趋势,海冰储量减少,厚度变薄。具体来看,1979—1996年海冰减少速度较缓慢,1997—2012年海冰减少速度加快。第(2)题,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而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大气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地表,增强了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表增温,从而加速了全球变暖。第(3)题,结合全球变暖的原因分析,一方面需要控制温室气温的排放,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等等。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另外,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控制全球变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答案 (1)1979—2012年北极海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1979—1996年海冰减少速度较缓慢,1997—2012年海冰减少速度加快;海冰厚度变薄(储量减少)。
(2)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数量不断增加,近地面的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大气又以长波辐射形式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表,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从而加速了全球变暖。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缓解温室效应;加强国际合作。
10~11.10.C 11.A 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1990—2000年工业重心与排放重心转移的大致趋势是向东南转移。2000—2010年工业重心与排放重心转移的大致趋势是向西北转移。C项正确。第11题,2005—2010年,碳排放重心的变化是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西北方向的碳排放增速明显。碳排放量最大的是工业,服务业相对较少,因此西北方向碳排放变化意味着工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的转移明显,导致转入区和转出区经济联系增强,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核心区大力发展制造业,会使碳排放量明显增加,碳排放重心应向核心区移动。因为服务业的碳排放量较小,碳排放重心受服务业的影响较小。产业转移约束增大,说明产业转移难度增大,与产业外迁的事实相矛盾。A项正确。
12~13.12.C 13.B 第12题,由图可知,1961—2016年,黑龙江省冻土初日总体上延迟,冻土终日总体上提前,说明季节性冻土年内存续时间总体上越来越短,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导致温带作物种植北界北移,A项错误;高山冰雪融化,雪线高度上升,B项错误;会导致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C项正确;地表温度上升,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动物整体上向山峰方向迁移,D项错误。第13题,冻土变化是全球变暖的表现之一,为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我国应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B项正确。使用脱硫煤炭,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对减少碳的排放影响很小,A项错误。禁止伐木,封山育林不现实,C项错误。加强垃圾处理,减轻环境污染与减缓全球变暖关系不大,D项错误。
14~15.14.B 15.A 第14题,从图中可以得出,北方地区总体减产面积较小,增产面积较大,A项错误。南方地区总体减产面积较大,增产面积较小,C项错误。从图中只能看出西北春麦区、新疆春麦区总体是增产的,不能代表西北地区全境小麦均增产,D项错误。青藏地区减产面积大于增产面积,B项正确。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增温1.5 ℃相比,西南冬麦区、北部春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增温2.0 ℃小麦总产量均是减产。与增温1.5 ℃相比,西北春麦区增温2.0 ℃时,小麦增产更显著,A项正确。
16.解析 第(1)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据图1可知,图示时间段北极地区海洋表面温度波动上升。从能源利用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全球形成了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导致全球变暖;加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导致气温上升。第(2)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气温升高,会导致北冰洋冰层和陆上永冻土融化,被困的远古病毒被释放出来。随着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北冰洋冰层融化,在洋流的作用下,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生物开始融合,携带不同病毒的生物开始融合,加速了病毒的传播。同时,随着气候变暖,一些野生动物物种被迫迁移到以前因过于寒冷而不适宜动物生存的地方,导致病毒传播。近年来,随着人类在极地地区活动的增多,加速了病毒的传播。第(3)题,考查作图能力。根据题干要求,该航线方向要正确,出发点位于A点,终点在白令海峡,航线沿着亚欧大陆北侧的海洋分布,如答案图所示。
北极航线开通后,缩短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航行距离,可以节省航行时间,减少航行所需的能源,进而降低运输成本,提升运输效率;同时增加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贸易线路,使得贸易线路多元化,进一步保障了贸易安全,促进了东亚与欧洲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等。
答案 (1)特点:海洋表面温度波动上升。原因: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因此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使全球变暖。
(2)北极气温升高导致北冰洋冰层和陆上永冻土融化,被困的远古病毒被释放出来;北冰洋冰层融化,导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生物开始融合,携带不同疾病的海洋生物相遇,触发生物间疾病传播;气候变暖使一些野生动物物种被迫迁移到以前因过于寒冷而不适宜动物生存的地方,导致病毒传播;人类在极地地区活动增多,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概率。
(3)东北航线如图所示:
影响:能大幅缩短航行距离;节约时间,节约能源,降低运输成本;贸易线路更加多元化,进一步保障了贸易安全,促进了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五)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五)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5讲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这是一份第45讲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共14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