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四章 第一节
【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15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知识点2:野外实习方向的识别)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知识点1]考察前,考察装备的准备是很重要的,下列不需要准备的是( )
A.地质罗盘仪 B.地质锤
C.相机 D.电脑
【答案】D
[解析]电脑是进行资料分析的必要工具,但在中学生的野外考察中,可以不准备。
2.[知识点1](2021年吉林长春期末)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理论。从地貌观察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B.对地貌的观察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C.对地貌进行观察是没有次序的
D.对地貌的观察,可借助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答案】C
[解析]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对地貌的观察,可借助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对地貌的观察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有次序地进行观察。
3.[知识点2]当地时间下午3时,我国某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当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沿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所成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
[知识点1]地理兴趣小组对某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完成4~6题。
4.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5.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6.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图,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4.B 5.D 6.A
[解析]第4题,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典例中可以知道,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坡度、植被状况、土壤性状和降水强度等。由上面的总结可知,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第5题,需要获取和正确解读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流域产沙量。流域产沙量是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这句话分别从时空两个角度,提出了测量流域产沙量的两个限定因素:一是时间规定“一定时间内”,二是空间规定“流域内”。本题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时间限定是“一年”。以“一年”为期限的水土流失状况绝不是“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所能反映的,而应是全年降水的土壤流失量状况,因此排除A、B项。最能反映“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的是流域出口而不是流域源头,因为在流域出口处河流流速急,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造成水土流失。第6题,地形的坡度(<25°)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但当坡度未达到40°前维持一个较高水平,图中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是①曲线。
7.[知识点2]在南美洲巴西的热带雨林里,白天迷路,可用来辨别方向的是( )
A.北极星 B.太阳、手表
C.树林的年轮 D.积雪融化速度、房屋
【答案】B
[解析]白天,在巴西的热带雨林里迷路,可借助太阳、手表来辨别方向。
8.[知识点1]去我国青藏高原进行野外考察的最佳季节是( )
A.深秋 B.初冬
C.初春 D.夏季
【答案】D
[解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最高,是考察的最佳时间。
二、非选择题(20分)
9.[知识点1]某高中2020年暑假到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于2002年,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焦作市北部,面积约556平方千米,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景区内部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
材料二 下表为“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规划的考察方案表”。
时间 | 待定 | ||||
地点 |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
任务 | 观察、识别、描述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 | 任务 | 观察、识别、描述植被及其主要特点 | 任务 | 观察、识别、描述土壤及其主要特点 |
图片 | …… | 图片 | …… | 图片 | …… |
描述 | …… | 描述 | 类型 | 描述 | ① |
物质组成(岩石):… | 特点:… | 土壤质地:… | |||
色彩:… | 其他:… | 土壤剖面构造:… | |||
成土因素 | 生物、②、地貌等 |
(1)阅读表格,概括研学游野外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4分)
(2)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地貌景观图片,下列选项中的地貌名称正确的是________。(选择题)(2分)
A.①溶蚀洼地 B.②冲积扇
C.③海蚀拱桥 D.④丹霞地貌
(3)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除去表中所列的形态、物质组成等项目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角度。(4分)
(4)结合所给材料,将①、②代表的内容填入下列横线上,完成表格信息。(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很多,如资料准备、装备准备、观察点和观察路线的选择。请列举3个你认为需要准备的装备,并说明它在野外实习中作用或者可能给你带来的帮助。(6分)
【答案】(1)观察、识别、描述地貌景观、植被和土壤及其主要特点。
(2)C
(3)地表植被 规模(分布、地质等)
(4)土壤颜色 土壤母质(气候、时间等)
(5)准备相机,拍摄地貌景观照片;准备GPS,可以定位;准备笔记本,可以记录信息;准备罗盘仪,可利用罗盘仪识别方向;准备雨伞、雨衣,预防下雨天被淋湿;准备帽子、防晒霜,以防晒伤等。(三点即可)
【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
时间:15分钟 总分:41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地理实践力]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调查该地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需搜集和查阅该地区的( )
A.年降水量 B.海拔高度
C.地质条件 D.人口密度
2.调查该地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选取线路合理的是( )
A.1→3→4→7→6→8→5→2
B.6→7→4→3→1→3→4→8
C.5→4→3→1→6
D.2→1→3→4→7→6→7→5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图示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由于距海较远,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第2题,调查线路的选取应尽量穿过所有调查区且不重复,故A项正确。
[地理实践力]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如图为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台风过后,学生在实习中不可能得到溪谷的蒸发量和台风的降雨量;但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求出溪谷的坡度,也可测量出堆积物粒径大小。第4题,甲、丙两点位于溪谷中。
[综合思维]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据此完成第5题。
地层新 老关系 | 地层 代号 | 观测点坐标 |
新 ↓ 老 | C |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
D |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 |
S |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
5.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答案】D
[解析]把C、D、S对应观测点的经纬度列出来,可以看出观测点的大致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根据题干中“考察路线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含义,可知总体构造线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
[地理实践力]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古今变化进行野外调查,并绘制成图如下。据此完成第6~7题。
6.科技工作者考察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变化,下列属于需准备的生活用品的是( )
①雨衣 ②防晒霜 ③羽绒服 ④地质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科技工作者对现代绿洲分布进行调查时,应选取的观察路线是( )
A.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B.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东向西
C.沿河流自下游向上游
D.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西向东
【答案】6.B 7.A
[解析]第6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需要准备防晒霜和羽绒服等物品。第7题,读图可知,古绿洲和现代绿洲都分布在河流两侧,且消失的绿洲在河流下游,因此观察线路应选取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地理实践力]2021年5月1日,拍摄者在华北平原看到,日落的位置刚好在某直线铁路的两根铁轨间(如图所示)。据此完成第8~9题。
8.该铁路线的走向为( )
A.东—西走向 B.东南—西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9.在图示地区,用下列方法判定方向正确的是( )
A.在白天寻找北极星确定北方
B.观察向日葵的花盘的朝向确定南方
C.观察蔬菜大棚顶部较缓的一面的朝向确定南方
D.看大城市中高层住宅的阳台朝向确定南方
【答案】8.B 9.C
[解析]第8题,5月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此季节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因而该铁路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第9题,图示地区位于华北地区,用北极星定向时应在晴朗的夜晚;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在一天中会随着太阳的位置移动而发生朝向的变化;蔬菜大棚的顶部较缓的一面是朝向南方的,这样可以更好地接受太阳辐射;大城市中的高层住宅的阳台朝向不一定都是朝向南方的。
二、非选择题(14分)
10.[地理实践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下图是地处热带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该岛盛行较强的东南风,有山和流速较大的河流及森林、温泉。现有一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对该岛进行自然地理野外实地考察。
(1)该志愿者队伍在出发前应做好哪些装备准备?(4分)
(2)该志愿者队伍拟在岛上建立一个科学考察站,实地考察当地的供电情况。你认为该志愿者队伍考察的内容有哪些?(4分)
(3)该志愿者队伍拟从图中①地的环境特征入手,写出此地最有利的海洋资源开发报告。其核心内容是什么?(6分)
【答案】(1)望远镜、罗盘仪、气压计、放大镜、照相机和样本袋、防晒衣、雨衣等。(四点即可)
(2)地热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太阳能等。(四点即可)
(3)该地地势比较平坦;地处东南风的背风坡;多晴天,太阳辐射强烈,有利于海洋化学资源——海盐的开发。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测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