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讲义+课件(部编版):第一单元 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 知识点归纳(讲义) 课件 7 次下载
-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讲义+课件(部编版):第一单元 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课件) 课件 8 次下载
-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讲义+课件(部编版):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课件) 课件 9 次下载
-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讲义+课件(部编版):第四单元 让世界更美好(课件) 课件 6 次下载
-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讲义+课件(部编版):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讲义+课件(部编版):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知识点归纳(讲义)
展开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知识点归纳)
思维导图
知识点归纳
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
1.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孕育生命的蓝色星球,那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2.虽然宇宙空间很大,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但是如果地球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我们却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去。
3.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八名科研人员计划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地进行探索。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实验宣告失败。
4.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
5.中国浙江乌镇随处可见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冰砖垒砌防风雪、御严寒的冰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中国哈尼族人的村寨一般建在半山腰,村寨上面的山坡分布着涵养水源的森林,村寨下面的山坡密布着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
6.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她生产充足的食物,供我们果腹充饥;她奉献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屋;那牧场上的羊群、蓝花盛开的亚麻田和中国的桑蚕编织物,让人类抵挡住酷暑严寒—[美]房龙《房龙地理》
7.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8.20世纪50年代,日本一家肥料公司把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到了海湾中。这些废水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汞,不仅严重污染了海水和鱼类,也使食用鱼类的人和动物中毒。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过几年,水俣(yL)湾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后来,中毒的人也开始发病,与猫发病的症状相似。因为开始时病因不清,人们就用当地地名把这种病命名为“水俣病”。
自尊、自重、自爱、自我接纳
9.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随意破坏默默奉献的地球,就必然会
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0.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签订
协定、制定法律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我国把保护环境
列为基本国策。
11.为了安排 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4月22日,175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12.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 1月 1日起施行。
13.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危及人类
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创
新,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人类的清洁能源与现代高科技相
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14.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
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循环经济: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高效回收。
15.人类使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发电有哪些方式?
太阳能发电
海浪发电
地热发电
风能发电
16.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17.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年纪虽小,但为保护地球我们也可以有所作为!
我们可以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自己家里做好垃圾分类。
我每天乘公交车上下学。
我发明了一个节水装置,可以给家里节省不少水。
第五课: 应对自然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
2.我国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特征?
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
3.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例子:
云南大部分地区曾遭受严重的干旱,很长时间没有降雨,河流断流,湖泊干涸。
甘肃曾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很多人员伤亡。
我国南方曾发生严重的寒潮冰雪灾害,造成农作物冻伤或冻死,高速公路结冰,煤电供应不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4.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的信息,2020年我国各种自然
灾害造成下列损失:
近 1.38亿人次受灾
10万间房屋倒塌
30多万间房屋严重损坏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3 700亿元
……
5.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6.森林被破坏,无法涵养水源,易造成洪涝灾害。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易引发山体滑坡。
7.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8.你有避险意识吗?
雷雨交加时,不能在大树下避雨。
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不能在山谷扎营。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有承重墙且空间较小的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9.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不仅建
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
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10.画校园逃生图的步骤:
先找来校园平面图,作为参考。
然后,和小组同学一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图例,在图上做出标注。
最后,将合理的逃生路线标注在图上。
11.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不仅建
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
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12.2007 年 6 月 11 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预警信号的
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13.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14.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15.为了防止洪水泛滥,我国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坝。
16.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
17.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18.汽车里装有弹簧减震器,这样我们坐在汽车里就会感觉舒适一些。现在,人们已把弹簧减震器用在了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里,减缓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20.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21.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画面。
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奋力拼搏,营救生命。官兵们冒着余震的危险,组成一条生命通道,轮流托举着被固定在简易担架上的幸存者,直至其平安脱险。
救援人员以执着的信念和令人感动的爱,拯救生命,创造出一个个超越生理极限的人间奇迹。
一批批救灾物资、一笔笔捐款、一袋袋血液,凝聚着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牵挂,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22.《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 000万人。
23.汶川地震时,唐山13名志愿者来到灾区,用最简单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双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具遇难者遗体。
在灾情最严重的北川县,有一名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幸存者,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15个亲人,他强忍着悲痛,坚持救人,从废墟里救出10名幸存者。
一天中午,一个募捐点来了一位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人。他在宣传牌前看了一会儿,双手颤抖地从口袋里掏出五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捐出了100元。“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原来,他中午到银行把零钱兑换成了整钱。
24.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