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展开.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 时
第(1)课时,共(1)课时
主 备
校 对
审 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略读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传统文化,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向他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清明上河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 案(集体备课部分)
副 案(个性化修改)
设疑自探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小脑袋里冒出了哪些小问号?生提问,师预设:
这幅叫什么名字?什么是名扬中外?谁画的?
二、根据同学们的问题,老师梳理成了我们今天的自探提示。出示自探提示: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哪此内容?
2.是什么朝代的谁画的这幅画,这幅画叫什么名字?这幅画有多大?
3.这幅画上面画了些什么?
4.有什么历史价值?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
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5.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小节。
解疑合探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探提示”中的问题
生汇报,师点拨
汇报问题,教师点拨
质疑再探
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想问的?
学生自主解决,教师点拨。
运用拓展
找出课文中的AABB式词语
又( )又( )
3.多音字: 乘 溜 作
板书设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长: 528厘米 高:24.8厘米
人物 街市 情景
再现历史情景
教学反思:
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588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揭题,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课文赏析,总结延伸,想象拓展,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紧扣课题,自主阅读,理解内容,全班交流,取长补短,再读课文,加深理解,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