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第2章 声现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674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2章 声现象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二物理第2章 声现象,共3页。
单元检测卷(第二章)(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自行车胎突然爆裂的声音是由下列哪种物质振动发出的 ( )A.自行车胎B.自行车轮子C.空气D.与自行车轮接触的地面2.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住塑料尺。抓住细线的另一端转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若加快转动速度,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情况是 ( )A.变高 B.变低C.不变 D.无法判断3.(2015·营口)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内部探伤,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一定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4.(2015·乐山)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具有能量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D.声音是一种波5.“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6.如图所示,图文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上下推拉活塞,可改变哨音的音调B.宇航员在太空通过超声波交流C.消声器从阻断噪声地传播来减弱噪声D.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7.图中所示的是将声源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的音调相同的图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图是________。 甲 乙 丙8.在农村,每到初春柳树刚刚发芽的时候,孩子们总是会折些柳条,用手把皮和芯拧松,然后把木质的芯抽出来,用小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做成“柳笛”。做出的柳笛粗细长短各有不同,细而短的柳笛音调________(选填“高”或“低”),粗而长的柳笛音调________(选填“高”或“低”),用力吹时响度________(选填“大”或“小”)。9.如图(a)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b)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c)所示,再把瓶口封上,这时你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如果逐渐把瓶内的空气抽去,你听到的手机声的大小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这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a) 图(b) 图(c)10.(2015·北京)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其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________的音效效果。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0分)11.小玉所在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喉头在振动。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动,发声时,感觉梳子在振动。实验三:敲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发声。(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3)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她继续用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记录的现象如下表:实验序号123用力大小小大较大钢尺的振幅小大较大钢尺拍打桌子的声音小大较大(4)小马发现小玉记录的现象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录: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A、B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则______(选填“A”或“B”)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6)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介质;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任何东西做介质。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B.将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小马发现这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_______(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四、计算题(7分)12. 一艘静止的捕鱼船在海上利用声呐装置探测鱼群,当向鱼群发射超声波6 s后,收到返回的超声波,求鱼群当时离渔船多远?若当超声波到达鱼群后,鱼群以3 m/s的速度向远离渔船的方向直线游去,则渔船收到超声波时,鱼群游动了多远?(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 500 m/s)
参考答案1.C 2.A 3.A 4.C 5.B 6.A 7.甲和乙 甲和丙 8.高 低 大9.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空气能传播声音;能;变小;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0.回声 解析: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11.(1)振动 归纳 (2)转换 (4)应该是钢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钢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5)一 B (6)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 ① EADBC12.解:由题意可知,超声波到达鱼群的时间t′=t=×6 s=3 s, 鱼群当时离渔船的距离为s=v声t′=1 500 m/s×3 s=4 500 m。鱼群游动的距离为s鱼=v鱼t′=3 m/s×3 s=9 m。解析:解此题需要注意超声波到达鱼群所用的时间和到达鱼群后超声波返回渔船的时间都是t′=t=×6 s=3 s,然后利用公式s=vt可求出此时鱼群距渔船的距离和鱼群游动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