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测基础)
展开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测基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下图为两幅绘画作品,甲、乙分别反映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的村落景观。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1.图中( )A.甲—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 B.乙—房屋窗户均朝向南C.甲—居民常年着棉衣棉帽 D.乙—房屋屋顶坡度较大2.两图描绘的地区( )A.甲—泼水节为当地传统节日 B.乙—河流结冰期较长C.甲—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D.乙—植被以针叶林为主读我国四大区域简图,回答下面3-5小题。3.甲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4.乙区域和丙区域的界线是( )A.秦岭—淮河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 D.我国农耕区和牧区分界线5.确定丁区域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海陆 C.气候 D.地形地势下图示意秦岭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6.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吻合的是( )①年均温0℃等温线②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有关甲地的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常绿阔叶林 B.河网密布C.民居墙体较厚 D.喀斯特地貌8.乙地地形区为( )A.东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国,具有明显差异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不同的饮食偏好,进而形成了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据此完成下面9-11小题。9.我国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小吃也多以大米为原料加工而成,如汤圆、粽子、年糕等;北方以面食为主,如面条、包子、馒头、煎饼等。我国南北饮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气候差异 C.植被差异 D.民族差异10.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西北地区的人们较少吃水产的原因主要是( )A.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B.干旱少雨,河湖较少C.发展落后,消费不起 D.宗教信仰,不能捕捞11.俗话说“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大部分南方人都喜欢吃辣,这主要与南方气候的哪一特点密切相关( )A.炎热 B.寒冷 C.多雨 D.干燥留学美国的刘博士学成后,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海南。为了解国内的发展现状,为了解国内的发展现状,刘博士于同年6月5日开始,沿线路①②先后进行考察,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考察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2-14各题。12.刘博士此次行程中,没有经过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3.刘博士驱车沿路线①到达a地后,符合描述当地景观特点的是( )A.杏花烟雨,水乡风光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C.雪山连绵,湖泊星罗 D.金涛麦浪,千里飘香14.刘博士到达b地后,品尝到了哈密瓜、葡萄等瓜果,觉得味道特别香甜,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昼夜温差大 B.降水丰富 C.日照时间短 D.土壤贫瘠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15.景观图与拍摄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 B.乙—③ C.丙—④ D.丁—②16.关于①、②区域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B.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17.读秦岭南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高大的秦岭是一条______走向的山脉,它像一道天然屏障一样阻挡冬季风的南下,使得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秦岭以南生长着______(填“温带”或“热带、亚热带”)水果。(4分)(2)秦岭以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______,墙体______;以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______,墙体______。(8分)(3)从交通运输方式来看,秦岭以北地区以______为主,秦岭以南地区常用的运输方式是______。(以上两空选填“陆运”或“水运”)(4分)18.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左图中A、B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2分)
(2)左图区域②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2分)
(3)右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图所示气候特点与左图③区域相符的是 ______。(2分)
(4)左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的地势剖面图与下图相符的是______。(2分)19.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北方地区大多数地方年平均降水量____(填“大于”或“小于”)800毫米。该地区粮食作物以____(填“水稻”或“小麦”)为主。(4分)(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以____(填“种植业”或“畜牧业”)为主。(2分)(3)四大地理区域中,____地区夏季气温最低,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填“地形地势”或“海陆位置”)。(4分)20.读中国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下列语句描述A区域的是( )(2分)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确定A区域和B区域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______,B处动物代表是______,D区域自然环境的代表动物是______。(6分)
(3)图中由②--①的自然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推测造成这种景观变化的原因是______。(2分)
(4)B区域被誉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______(地形区),C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的气候原因是______。(4分)
(5)图中A区域与D区域的相似之处是( )(2分)
A.热量充足 B.水资源丰富 C.日照充足 D.土壤肥沃
(6)对图中两条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2分)
A.小浪底和三峡水电站都建在河流的上游
B.两条河流都有凌汛现象
C.两条河流都是外流河,且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D.两条河流都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图中甲为北方四合院,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房屋以土石、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A错误。图中乙为江南水乡,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房屋窗户较多,朝向不同方向,便于通风、散热,抵御湿热的天气,B错误。图中甲位于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冬季需着棉衣棉帽,抵御严寒,而夏季炎热衣服单薄,C错误。图中乙为南方地区,与北方相比,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所以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便于雨水流泻,D正确。故选D。2.答案:C解析:图中甲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而以泼水节为传统节日的是位于南方的西双版纳地区,A错误。图中乙位于南方地区,河流没有结冰期,B错误。图中甲位于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C正确。图中乙位于南方地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D错误。故选C。3.答案:C解析:甲乙丙丁分别是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故选C。4.答案:A解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其南北两侧都是农耕区。故选A。5.答案:D解析:青藏地区与其他地理分区的分界线,是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即青藏高原边缘的山脉,属于地形地势因素。故选D。6.答案:B解析: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①错误;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②正确;800毫米年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③正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7.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秦岭以北,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降水较少,河流少,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C正确,AB错误;喀斯特地貌位于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C。8.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甲地形区是位于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属于北方地区;乙地形区是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属于南方地区,D正确,B错误;东南丘陵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华北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AC错误。故选D。9.答案:B解析: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因而当地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北方地区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因而当地居民以面食为主;由此可见,我国南北饮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答案:B解析: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干旱少雨,河湖较少,因此该区域的人们较少吃水产,B正确,与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发展落后,消费不起,宗教信仰无关,A、C、D错误。故选B。11.答案:C解析:俗话说“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均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居民喜辣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多雨,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答案:D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刘博士此次行程中从海南出发到新疆,穿过了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没有经过的区域是青藏地区,故排除ABC,故选D。13.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刘博士到达a地为华北平原,由于这里盛产小麦,符合描述当地的景观特点是金涛麦浪,千里飘香,D正确;杏花烟雨,水乡风光,是南方地区的景观,A错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的景观,B错误;雪山连绵,湖泊星罗,是青藏地区的景观,C错误;故选D。14.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b地为新疆,这里瓜果香甜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所以瓜果的品质好,A正确;新疆地处内陆,降水稀少,B错误;新疆气候干旱,所以日照时间长,C错误;土壤贫瘠,瓜果品质会差,D错误;故选A。15.答案:C解析:读图,①是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甲是吐鲁番瓜果,新疆的吐鲁番瓜果尤为出名,新疆位于西北地区,所以甲—③;乙是鄱阳湖鱼虾,鄱阳湖正好位于南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网密布,被誉为鱼米之乡,乙—②;丙是纳木错的牛羊,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属于青藏地区,丙—④;丁是邢台的麦田,邢台是河北省地级市,小麦是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丁—①。排除ABD,故选C。16.答案:D解析:①是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①、②区域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包括: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等,A错误,D正确。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BC错误。故选D。17.答案:(1)东西;(2分)热带、亚热带;(2分)(2)小;(2分)厚;(2分)大;(2分)薄;(2分)(3)陆运;(2分)水运;(2分)解析:(1)读图可知,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冬季风,而且秦岭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因此,秦岭以南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水果。(2)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秦岭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冬季气温低,因此秦岭以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矮,较厚;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因此秦岭以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较薄。(3)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且秦岭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因此,秦岭以北地区以陆运为主,秦岭以南地区常用的运输方式是水运。18.答案:(1)800;(2分)(2)高寒;(2分)(3)C;(2分)(4)乙;(2分)
解析:(1)左图中A、B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即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2)左图区域②是青藏地区,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3)左图③北方地区是指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如右图中C所示气候特点是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4)根据图中的经度可判定,是我国沿东西向的剖面图,依次穿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乙路线基本一致。19.答案:(1)小于;(2分)小麦;(2分)(2)畜牧业;(2分)(3)青藏;(2分)地形地势;(2分)解析:(1)北方地区大多数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小于800毫米,该地区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其耕地类型是旱地。(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其地理环境特点是干旱。(3)四大地理区域中,青藏地区夏季气温最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20.答案:(1)B;(2分)(2)降水量;(2分)东北虎;(2分)牦牛;(2分)(3)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2分)(4)东北平原;(2分)水热条件优越;(2分)(5)C(2分)(6)C(2分)
解析:(1)读图可知,A区域为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地广人稀,畜牧业较为发达,分布有我国著名的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A项描述的为我国北方地区;C项描述的为羁旅荒郊图,根据词中的意象描写,大致为我国的华北地区;D项描述的为青藏地区。故选B。(2)A区域为西北地区,B区域为北方地区,两区域的界限约为大兴安岭、燕山、祁连山脉一线,与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故确定A区域和B区域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D区域为青藏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典型的自然特征为高寒。(3)图中由②-①距海越来越远,因此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4)东北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东部、北部以自然肥力较高的黑土为主,西部主要是黑钙土和草甸土,因此被称为“黑土地”。C区域为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降水充沛,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5)西北地区和西藏地区均位于我国内陆,距海较远,加之地形的影响,降水稀少,光照充足;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热量条件差;两地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土壤较为贫瘠。故选C。(6)图中两条河流为黄河和长江。C项,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地势一、二、三级阶梯,注入太平洋。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