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870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870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87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87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87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代表作品有《稽古录》《谏水记闻》等。B.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断代体史书,记载了16朝1362年的历史。C.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建安十三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D.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答案】B【详解】B.“断代体”错误,《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故选B。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选自唐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B.《阿长与<山海经>》前半部分用大量的笔墨写“我”讨厌阿长,后半部分着重写“我”对阿长的佩服和敬意,这样充分表达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因此文章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D.叶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稻草人》、童话集《倪焕之》等。【答案】C【详解】A.《木兰诗》选自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B.文章采用了的是先抑后扬的写法;D.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3.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B.“卿今当涂掌事”和“卿今者才略”两句中的“今”的意思相同,都是“现在”的意思。C.本文中鲁肃的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答案】C【详解】应是“侧面表现”,而非“正面表现”。故选C。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蒙辞以/军中多务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答案】B【详解】B.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根据句意,正确的停顿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故选B。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陈述的语气,可译为“罢了”C.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孤:谁像我(事务多)?反问语气。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答案】B【详解】B.句意:只是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耳”应为表示限制的语气。故选B。二、基础知识综合6.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____》,是由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约( )年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 )。因此命名为《资治通鉴》。(2)古代文言文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以下意思写出出自本文的相应成语。比喻人学识尚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答案】 (1)资治通鉴 编年体 1362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1)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详解】(1)《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2)明确思路:《孙权劝学》一文中总结出来的成语。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结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知,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三、综合性学习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4)见往事耳(5)自以为大有所益(7)及鲁肃过寻阳(6)蒙乃始就学 (8)即更刮目相待(9)大兄何见事之晚净【答案】(1)当道,当权 (2)推托 (3)粗略地阅读 (4)历史 (5)认为 (7)到,等到 (6)于是,就 (8)重新 (9)知晓事情【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及:到,等到。更:重新。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孙权劝学》)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B.即更刮目相待 更:另,另外C.性行淑均 均:公正、公平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恨:悔恨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为宫室、器皿、人物B.蒙乃始就学 乃不知有汉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D.可计日而待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10.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A.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因而先帝把他们简单地选拔出来辅佐陛下。B.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因而先帝把他们选留下来辅佐陛下。C.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因而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以免陛下遗忘。D.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因而先帝把他们简单地选拔出来以免陛下遗忘。11.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孙权以君主的身份劝说下属,现身说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乙文诸葛亮以臣子的身份向君主劝谏,直言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言辞恳切。B.甲文孙权劝学的目的是希望吕蒙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乙文诸葛亮旨在规劝后主,希望刘禅能够“亲贤远佞”。C.甲文孙权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再指出学习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乙文诸葛亮先在政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又插入一段对往事的追忆,向君主强调了要任人唯贤。D.甲文以记叙为主,于对话中既可以看出孙权的善劝,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乙文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诸葛亮兴复汉室的决心,展现了其忠君爱国的人格魅力。【答案】8.D 9.D 10.B 11.D【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句意: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恨:遗憾。故选D。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为:动词,担任/动词,做;B.乃:副词,于是/副词,竟然;C.之: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皆,都是;良实,忠良诚实的人;简拔,选拔;遗,给予。因此画线句意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因而先帝把他们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故选B。11.本题考查文段的理解和分析。D.乙文以议论为主,表现了诸葛亮兴复汉室的决心,展现了其忠君爱国的人格魅力。本项中“乙文以抒情为主”说法错误;故选D。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任元受①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②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③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迨(dài):及。③辟:征召。1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必持以遗老母 或以饮食B.任元受事母尽孝 卿今当涂掌事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欲辟之入幕D.与蒙论议 舍母而与公军事耶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也。14.两篇文章均以刻画人物形象取胜,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文塑造吕蒙和任元受的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答案】12.C 13.(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2)所以(我)用药必定会生效,即使是名医也比不上我。 14.示例:正面描写:《孙权劝学》中吕蒙的语言描写是正面描写,鲁肃的评价和结为朋友是侧面描写,衬托吕蒙;《老学庵笔记》中,任元受的推辞是正面描写,魏公的太息是侧面描写,衬托任元受。【分析】12.A.来 /因为;B.侍奉/ 政事;C.都解释为“想要”;D.和……一起 /参与;故选C。1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1)辞:推托。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2)故:所以。虽:即使。迨:及,比得上。1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记事简练,全文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蒙辞以军中多务”是正面描写,同时是语言描写。写事情的结果,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结友而别,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吕蒙的进步之大。乙文中张魏公想征召任元受作幕僚。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这是语言描写、正面描写,“魏公太息而许之”是侧面描写,体现了任元受孝顺的特点。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