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考51第二部分 [80分] 12+4标准练(五)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40229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高考51第二部分 [80分] 12+4标准练(五)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40229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高考51第二部分 [80分] 12+4标准练(五)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51第二部分 [80分] 12+4标准练(五),共4页。
[80分] 12+4标准练(五)1.已知集合A={x|x<3},B={x|x>a},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3,+∞) B.(3,+∞)C.(-∞,3) D.(-∞,3]2.已知i是虚数单位,是z的共轭复数,若z(1+i)=,则的虚部为( )A. B.- C.i D.-i3.某商场一年中各月份的收入(单位:万元)与支出(单位:万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2月份至3月份收入的变化率与11月份至12月份收入的变化率相同B.支出最高值与支出最低值的比是6∶1C.第三季度的平均收入为50万元D.利润最高的月份是2月份4.(2019·安徽省毛坦厂中学月考)已知tan α=3,α∈,则sin 2α+cos (π-α)的值为( )A. B.C. D.5.中国古代数学中,有一道“八子分绵”的数学名题:“九百九十六斤绵,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题意是:把996斤绵分给8个儿子作盘缠,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绵,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多17斤绵,那么第8个儿子分到的绵是( )A.174斤 B.184斤 C.191斤 D.201斤6.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则f(a)的值等于( )A.- B.3C.-或3 D.或37.(2019·安徽省毛坦厂中学月考)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过该几何体顶点的所有截面中,最大的截面面积是( )A.2 B. C.4 D.π8.(2019·安徽省毛坦厂中学月考)函数f(x)=sin x2+cos x的部分图象是( )9.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3x-y的最大值是( )A.4 B.5 C.6 D.710.(2019·诸暨期末)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A1=2AB,D是BB1的中点,则AD与平面AA1C1C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 B.C. D.11.(2019·安徽省毛坦厂中学月考)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右焦点F2作其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M,交双曲线C右支于点P,若=2,且∠F1PF2=120°,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A. B. C. D.212.(2019·安徽省毛坦厂中学月考)已知数列:,,,,,,…,,…,,,,…,,…,则此数列的前2 036项之和为( )A.1 024 B.2 048 C.1 018 D.1 02213.设曲线y=ax2上点P(1,a)处的切线与直线2x-y-6=0平行,则点P(1,a)到直线y=-的距离为________.14.用系统抽样法(按等距离的规则)从160部智能手机中抽取容量为20的样本,现将这160部智能手机随机地从001~160编号,按编号顺序平分成20组:001~008号,009~016号,017~024号,…,153~160号,若第9组与第10组抽出的号码之和为140,则第1组中用抽签的方法确定的号码是________.15.(2019·安徽省毛坦厂中学月考)若函数f(x)=sin(0<ω<1)在区间(π,2π)内有最值,则ω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6.(2019·安徽省毛坦厂中学月考)如图,P为椭圆+=1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圆C:(x-1)2+y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当四边形PACB面积最大时,·的值为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第2部分 高考22题逐题特训 专题2 [80分] 12+4标准练标准练2,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z=2i,则z等于,下面几个命题中,假命题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52第二部分 [80分] 12+4标准练(六),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抛物线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50第二部分 [80分] 12+4标准练(四),共4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