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春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同步练习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 二则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庄子 二则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共22页。
21.《庄子》二则
(一)北冥有鱼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 ) 徙( ) 抟扶摇( )
【答案】míng kūn xǐ tuán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 )( 扶摇: )
(2)亦若是则已矣(是: )
【答案】(1)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2)是:这样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 ”同“ ”, 。
【答案】“冥”同“溟”,海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2)→为 ①其名为鲲( )
②化而为鸟( )
(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
(4)→其①其名为鹏( )
②其视下也( )
③其正色邪( )
(5)→而①化而为鸟( )
②怒而飞( )
【答案】(1)①气息,这里指风 ②气息
(2)①叫作 ②成为
(3)①的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①代词,它的 ②代词,代大鹏 ③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
(5)①连词,表顺承 ②连词,表修饰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B
6.翻译下列句子。
(1)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 。
(2)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译文: 。
(3)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 。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 。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 。
【答案】(1)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 的大风离开。
(4)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7.填空。
(1) 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 , 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周 战国 道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题目是编者加的。
【答案】逍遥游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 。
【答案】扶摇直上 鹏程万里
二、同步解读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①斥鷃:斑鸠之类的小鸟。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亦若是则已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今夕是何年
【答案】D
【解析】D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今夕是何年”中的“是”与现代汉语相同,表判断。ABC三项中的“是”都是指示代词“这”“这样”之意。故选D。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虑 D.其人舍然大喜
【答案】B
【解析】B句子中没有通假字。A“冥”通“溟”,海之意。C“衡”通“横”,梗塞,不顺。D“舍”通“释”,解除,消除。故选B。
(3)作者主要通过 、 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答案】鲲鹏变化 鹏飞南冥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文通过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4)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 。
【答案】示例:鹏程万里(或示例: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开放性试题。此考查成语和诗句的积累。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及诗句字眼的记忆。也是在侧重于考查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积累成语,多背诵诗句,特别是多记忆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5)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答: 。
【答案】【示例】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解析】考查对文章想象手法的理解和把握。《逍遥游》的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所谓想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组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文学的角度说,则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模样,创造出它的形象来。——在这里,二者具有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创造。本文的想象手法,是靠两个手段来完成的,一个的夸张,一个是对比。答题时要联系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6)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请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 。
【答案】【示例】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解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本文可从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并懂得自律,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的角度作答。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三、课外拓展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闽有带鱼
【明】谢肇淛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所作带鱼鲊,通间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
【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1)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正确的。
A.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作进一步的确定。画直线句的意思是:监司立刻让人前往百姓家取来已煎带鱼,送到家里来吃。“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和“至宅啖之”是两个连动成分,中间应该有停顿。故根据语意和语法,正确停顿为: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答案选A。
(2)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译文: 。
【答案】示例: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自是(从此),去(古今异义,离开),犹(还,仍然),置(放)”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3)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答: 。
【答案】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通读全文可知,对于带鱼,由于“无鳞而腥”,因此闵地人轻贱它,“献客不以登俎”;但带鱼“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因此它的香味吸引了监司,令监司念念不忘。这就说明,对于同一个东西,人们对它喜爱与否与它的贵贱是无关系的。
【译文】闽地有一种带鱼,长约一丈多,没有鳞甲,味道很腥,是众多鱼类中的价格最便宜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但是普通人家,用油煎着吃,也还是芳香扑鼻的。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中午才回家,饿得很,在道路边闻到很浓的香气,问是什么东西,旁边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监司立刻让人前往百姓家取来已煎带鱼,送到家里来吃,大称味道好,并且恼怒以前为什么不给他买。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一个人对事物的嗜好竟然像这样。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欢所做的煎带鱼,通过探子前往去索要,但闵地的人轻视这种味道,常常没有人来回应他。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鸪将至,恩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软?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 )②其名为鲲( )
③及其家穿井( )④其真无马邪( )
【答案】①其中的②它的③他④难道
【解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其一人专心致志”: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所以“其”为“其中”之意。再如“其名为鲲”:它的名字叫鲲。所以这里的“其”是“它的”之意。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柄之间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C
【解析】C“何陋之有”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A状语后置句。B定语后置句。D谓语前置句。故选C。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答案】设问
【解析】考查修辞手法分类型。“为是其知弗若软?曰:非然也”一句译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明显属于设问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先故意提出问题,再自问自答。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 。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 。
【答案】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弗”:不。“若”:比得上。“苍苍”:湛蓝的样子。“其……其……”:是……还是……。“至极”:到尽头。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四、对比阅读
11.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D.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CD.正确;B.有误,句意: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故选:B。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于:到/于:到;B.去:凭借/去:因为;C.而:表转折关系/而:表承接关系;D.其:表反问语气/其:他(的)。故选:A。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苍苍,深蓝。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句意:天空苍苍茫茫的,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ACD.正确;B.有误,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抒发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故选:B。
12.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
【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亮,无限惆怅,流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
C.“转朱阁,低绮户”,写词人在朱阁转悠,倚户沉思,间接写出词人赏月时间之长。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词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和缘由,没有地点;分析不正确。B.应该是乐观的心态;“无限惆怅,流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分析不正确。C.暗示夜已深,“词人赏月时间之长”分析不正确。D.分析正确。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C.其视下也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以光先帝遗德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之”,的;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B.两个“盖”都是“原来是”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C.第一个“其”,代词;第二个“其”,表示反问,又。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第一个“以”,用来;第二个“以”,把。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B。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 ) ②不宜妄自菲薄(菲薄: )
【答案】①同“溟”,海;②看轻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冥:通假字,同“溟”,海。②句意为: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菲薄:看轻自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 。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
【答案】①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怒,奋起;若,像;垂天,遮天。句意为: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②句中重点词:亲,亲近;远,疏远;所以,……的原因。句意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5)乙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答: 。
【答案】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等语句中得出答案即可。
(6)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
【答案】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②刑赏偏私,使内外异法;③亲小人,远贤臣。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任人唯贤的性格特点。
【解析】第一问: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等语句中概括答案即可。
第二问: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诸葛亮项后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等建议,表现了他忠心耿耿、任人唯贤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甲】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人间哪里比得上?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乙】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亦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丙】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濠梁( ) 鲦鱼( ) 循其本( ) 汝安知鱼乐( )
【答案】háo tiáo xún rǔ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安知鱼之乐 (安: )
(2)固不知子矣 (固: )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 )
(4)请循其本 (循: )
【答案】(1)怎么 哪里(2)本来(3)完全,肯定(是这样)(4)追溯
3.翻译下列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 。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 。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
【答案】(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3)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再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子/固非/鱼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答案】D
【解析】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鲦鱼出游从容 D.请循其本
【答案】A
【解析】A项,“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生气,气愤;气势盛”的意思。
6.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A
【解析】A项,“冥”同“溟”,海。
7.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答案】B
【解析】B项,“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倒装句。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答案】C
【解析】C项,《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
二、同步解读
9.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节选自《庄子·秋水》)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
【答案】A
【解析】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两句中的“是”是代词“这、此”之意。B前者“完全(确定)”,后者“保全”。C前者“本来”,后者“巩固”。D前者是语气助词,后者“云彩”。
(2)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意思及作用。C“何陋之有”的“之”是助词,宾语前者的标志。ABD都是代词。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 。
【答案】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本题时,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4)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答: 。
【答案】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可以按欣赏庄子和惠子分开答题,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三、课外拓展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瓠之种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③。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④。”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⑤。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⑥。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⑦也夫!”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①大瓠(hù)之种:大葫芦的种子。②瓠落:很大的样子。③无所容:指瓢太大而无处可容。④非不呺(xiāo)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葫芦并非不大,我因为它无用而砸碎它。呺然,虚大而无用。掊,击碎。⑤世世以洴澼(piánpì)(kuàng)为事: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洴澼,漂洗。,絮、丝绵。⑥裂地而封之:(吴王)划定一块土地封给他。⑦蓬之心:蓬草的心狭窄而弯曲,比喻心如茅草那样堵塞不通。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 )
②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固: )
③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 )
④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将: )
【答案】①种植 ②实在 ③龟,同“皲”,皮肤冻裂 ④率领军队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树”是名词用如动词,“种植”的意思;“固”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实在”的意思。“龟”同“皲”,皮肤冻裂。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给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 。
②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 。
【答案】①同样能够使手不冻裂,有人靠这个得到封地,有人却免不了漂絮,则是由于对药方的使用不同。 ②可见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①句中的“龟(使动用法,使……皲裂)、或(有人)、以(凭借)、洴澼(漂洗丝絮)、则(就)、异(不同)”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则(那么)、犹(犹如)、蓬之心(比喻心如茅草那样堵塞不通)”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答: 。
【答案】惠子:愚笨。庄子:有大智慧,善辩。
【解析】此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从叙写的事件分析,可以看出惠子的愚笨,庄子则是有智慧且善辩。
(4)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都有什么用意?
答: 。
【答案】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文章所写的内容和人物说话的目的去分析。他们各自运用了托物讽喻的方法来表达观点。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5)文章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你能想象一下,在庄子说完“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一句后,惠子会有什么表现吗?
答: 。
【答案】示例:惠子面有惭色,缄默不语。
【解析】此题为主观性试题。作答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此时的心理状态,根据其心理状态去写人物的行为和表现。符合当时的情境即可。
【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植长大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承受不了自己的容量;把它剖开来做成瓢,(则)瓢太大无处可容。葫芦并非不大,我因为它无用而砸碎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个人善于调制防止手皲裂的药物,(于是利用它,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这种药,请求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他)聚合家族的人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客人得到了药方,(便去)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定一块土地封给他。同样能够使手不冻裂,有人靠这个得到封地,有人却免不了漂絮,则是由于对药方的使用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四、对比阅读
1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梁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丙]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1)对《送友人》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美好生动的景色,衬托了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B.颈联借“游子意”、“故人情”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C.“挥手自兹去”体现诗人洒脱豪迈,不带缠绵悱恻的哀伤之情。
D.该诗表达了李白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哀而不伤。
【答案】C
【解析】“挥手自兹去”虽体现出作者的豪迈,同时也有一种朋友离别的淡淡哀伤。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小石潭记》)
B.是鱼之乐也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答案】D
【解析】A第一个为“游玩”,第二个为“游动”B第一个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为音节助词,可不译。C第一个为表示承接的连词,第二个为转折连词。D都是介词“在、到”的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②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 ( )
④男有分,女有归 ( )
【答案】①怎么 ②完全、肯定 ③以……为亲 ④职分、职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请循其本
译文: 。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 。
【答案】①请(让我们)追溯话题的本原。
②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5)[甲]文中,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 。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6)[乙]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桃花源记》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点即可)
答: 。
【答案】示例:①人人安居乐业,生活悠闲、平和。②人人受到社会的关爱。③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④贫富差距不悬殊。⑤有共同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
五、创新写作
12.比喻说理是指用一个或几个与论点或论证过程有某些相似的事物作比方,阐明论点的意义,或使论证过程形象化的一种说理方法。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胜过一大篇平淡的议论。繁难玄奥的道理,一经比喻就能易解好懂。运用比喻说理,首先要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其次比喻要力求新颖。在严密的逻辑说理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曲折多变、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助于加强论证。
请你使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段话。
【片段示例】明天是门外的世界,是天外的宇宙,是淙淙溪流转过下一个河湾所历的奇景,是翩翩飞鸟掠过另一座山峰所见的天空,永远充满想象,写满神话。明天会怎样?莎士比亚说过:“明天是未知的,它取决于你为它留点什么。”
21.《庄子》二则
(一)北冥有鱼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 ) 徙( ) 抟扶摇( )
【答案】míng kūn xǐ tuán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 )( 扶摇: )
(2)亦若是则已矣(是: )
【答案】(1)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2)是:这样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 ”同“ ”, 。
【答案】“冥”同“溟”,海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2)→为 ①其名为鲲( )
②化而为鸟( )
(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
(4)→其①其名为鹏( )
②其视下也( )
③其正色邪( )
(5)→而①化而为鸟( )
②怒而飞( )
【答案】(1)①气息,这里指风 ②气息
(2)①叫作 ②成为
(3)①的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①代词,它的 ②代词,代大鹏 ③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
(5)①连词,表顺承 ②连词,表修饰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B
6.翻译下列句子。
(1)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 。
(2)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译文: 。
(3)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 。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 。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 。
【答案】(1)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 的大风离开。
(4)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7.填空。
(1) 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 , 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周 战国 道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题目是编者加的。
【答案】逍遥游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 。
【答案】扶摇直上 鹏程万里
二、同步解读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①斥鷃:斑鸠之类的小鸟。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亦若是则已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今夕是何年
【答案】D
【解析】D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今夕是何年”中的“是”与现代汉语相同,表判断。ABC三项中的“是”都是指示代词“这”“这样”之意。故选D。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虑 D.其人舍然大喜
【答案】B
【解析】B句子中没有通假字。A“冥”通“溟”,海之意。C“衡”通“横”,梗塞,不顺。D“舍”通“释”,解除,消除。故选B。
(3)作者主要通过 、 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答案】鲲鹏变化 鹏飞南冥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文通过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4)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 。
【答案】示例:鹏程万里(或示例: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开放性试题。此考查成语和诗句的积累。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及诗句字眼的记忆。也是在侧重于考查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积累成语,多背诵诗句,特别是多记忆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5)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答: 。
【答案】【示例】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解析】考查对文章想象手法的理解和把握。《逍遥游》的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所谓想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组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文学的角度说,则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模样,创造出它的形象来。——在这里,二者具有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创造。本文的想象手法,是靠两个手段来完成的,一个的夸张,一个是对比。答题时要联系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6)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请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 。
【答案】【示例】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解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本文可从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并懂得自律,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的角度作答。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三、课外拓展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闽有带鱼
【明】谢肇淛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所作带鱼鲊,通间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
【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1)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正确的。
A.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作进一步的确定。画直线句的意思是:监司立刻让人前往百姓家取来已煎带鱼,送到家里来吃。“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和“至宅啖之”是两个连动成分,中间应该有停顿。故根据语意和语法,正确停顿为: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答案选A。
(2)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译文: 。
【答案】示例: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自是(从此),去(古今异义,离开),犹(还,仍然),置(放)”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3)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答: 。
【答案】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通读全文可知,对于带鱼,由于“无鳞而腥”,因此闵地人轻贱它,“献客不以登俎”;但带鱼“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因此它的香味吸引了监司,令监司念念不忘。这就说明,对于同一个东西,人们对它喜爱与否与它的贵贱是无关系的。
【译文】闽地有一种带鱼,长约一丈多,没有鳞甲,味道很腥,是众多鱼类中的价格最便宜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但是普通人家,用油煎着吃,也还是芳香扑鼻的。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中午才回家,饿得很,在道路边闻到很浓的香气,问是什么东西,旁边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监司立刻让人前往百姓家取来已煎带鱼,送到家里来吃,大称味道好,并且恼怒以前为什么不给他买。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一个人对事物的嗜好竟然像这样。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欢所做的煎带鱼,通过探子前往去索要,但闵地的人轻视这种味道,常常没有人来回应他。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鸪将至,恩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软?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 )②其名为鲲( )
③及其家穿井( )④其真无马邪( )
【答案】①其中的②它的③他④难道
【解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其一人专心致志”: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所以“其”为“其中”之意。再如“其名为鲲”:它的名字叫鲲。所以这里的“其”是“它的”之意。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柄之间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C
【解析】C“何陋之有”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A状语后置句。B定语后置句。D谓语前置句。故选C。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答案】设问
【解析】考查修辞手法分类型。“为是其知弗若软?曰:非然也”一句译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明显属于设问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先故意提出问题,再自问自答。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 。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 。
【答案】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弗”:不。“若”:比得上。“苍苍”:湛蓝的样子。“其……其……”:是……还是……。“至极”:到尽头。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四、对比阅读
11.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D.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CD.正确;B.有误,句意: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故选:B。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于:到/于:到;B.去:凭借/去:因为;C.而:表转折关系/而:表承接关系;D.其:表反问语气/其:他(的)。故选:A。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苍苍,深蓝。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句意:天空苍苍茫茫的,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ACD.正确;B.有误,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抒发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故选:B。
12.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
【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亮,无限惆怅,流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
C.“转朱阁,低绮户”,写词人在朱阁转悠,倚户沉思,间接写出词人赏月时间之长。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词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和缘由,没有地点;分析不正确。B.应该是乐观的心态;“无限惆怅,流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分析不正确。C.暗示夜已深,“词人赏月时间之长”分析不正确。D.分析正确。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C.其视下也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以光先帝遗德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之”,的;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B.两个“盖”都是“原来是”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C.第一个“其”,代词;第二个“其”,表示反问,又。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第一个“以”,用来;第二个“以”,把。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B。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 ) ②不宜妄自菲薄(菲薄: )
【答案】①同“溟”,海;②看轻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冥:通假字,同“溟”,海。②句意为: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菲薄:看轻自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 。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
【答案】①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怒,奋起;若,像;垂天,遮天。句意为: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②句中重点词:亲,亲近;远,疏远;所以,……的原因。句意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5)乙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答: 。
【答案】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等语句中得出答案即可。
(6)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
【答案】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②刑赏偏私,使内外异法;③亲小人,远贤臣。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任人唯贤的性格特点。
【解析】第一问: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等语句中概括答案即可。
第二问: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诸葛亮项后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等建议,表现了他忠心耿耿、任人唯贤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甲】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人间哪里比得上?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乙】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亦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丙】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濠梁( ) 鲦鱼( ) 循其本( ) 汝安知鱼乐( )
【答案】háo tiáo xún rǔ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安知鱼之乐 (安: )
(2)固不知子矣 (固: )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 )
(4)请循其本 (循: )
【答案】(1)怎么 哪里(2)本来(3)完全,肯定(是这样)(4)追溯
3.翻译下列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 。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 。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
【答案】(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3)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再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子/固非/鱼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答案】D
【解析】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鲦鱼出游从容 D.请循其本
【答案】A
【解析】A项,“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生气,气愤;气势盛”的意思。
6.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A
【解析】A项,“冥”同“溟”,海。
7.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答案】B
【解析】B项,“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倒装句。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答案】C
【解析】C项,《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
二、同步解读
9.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节选自《庄子·秋水》)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
【答案】A
【解析】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两句中的“是”是代词“这、此”之意。B前者“完全(确定)”,后者“保全”。C前者“本来”,后者“巩固”。D前者是语气助词,后者“云彩”。
(2)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意思及作用。C“何陋之有”的“之”是助词,宾语前者的标志。ABD都是代词。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 。
【答案】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本题时,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4)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答: 。
【答案】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可以按欣赏庄子和惠子分开答题,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三、课外拓展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瓠之种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③。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④。”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⑤。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⑥。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⑦也夫!”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①大瓠(hù)之种:大葫芦的种子。②瓠落:很大的样子。③无所容:指瓢太大而无处可容。④非不呺(xiāo)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葫芦并非不大,我因为它无用而砸碎它。呺然,虚大而无用。掊,击碎。⑤世世以洴澼(piánpì)(kuàng)为事: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洴澼,漂洗。,絮、丝绵。⑥裂地而封之:(吴王)划定一块土地封给他。⑦蓬之心:蓬草的心狭窄而弯曲,比喻心如茅草那样堵塞不通。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 )
②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固: )
③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 )
④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将: )
【答案】①种植 ②实在 ③龟,同“皲”,皮肤冻裂 ④率领军队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树”是名词用如动词,“种植”的意思;“固”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实在”的意思。“龟”同“皲”,皮肤冻裂。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给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 。
②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 。
【答案】①同样能够使手不冻裂,有人靠这个得到封地,有人却免不了漂絮,则是由于对药方的使用不同。 ②可见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①句中的“龟(使动用法,使……皲裂)、或(有人)、以(凭借)、洴澼(漂洗丝絮)、则(就)、异(不同)”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则(那么)、犹(犹如)、蓬之心(比喻心如茅草那样堵塞不通)”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答: 。
【答案】惠子:愚笨。庄子:有大智慧,善辩。
【解析】此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从叙写的事件分析,可以看出惠子的愚笨,庄子则是有智慧且善辩。
(4)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都有什么用意?
答: 。
【答案】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文章所写的内容和人物说话的目的去分析。他们各自运用了托物讽喻的方法来表达观点。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5)文章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你能想象一下,在庄子说完“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一句后,惠子会有什么表现吗?
答: 。
【答案】示例:惠子面有惭色,缄默不语。
【解析】此题为主观性试题。作答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此时的心理状态,根据其心理状态去写人物的行为和表现。符合当时的情境即可。
【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植长大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承受不了自己的容量;把它剖开来做成瓢,(则)瓢太大无处可容。葫芦并非不大,我因为它无用而砸碎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个人善于调制防止手皲裂的药物,(于是利用它,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这种药,请求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他)聚合家族的人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客人得到了药方,(便去)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定一块土地封给他。同样能够使手不冻裂,有人靠这个得到封地,有人却免不了漂絮,则是由于对药方的使用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四、对比阅读
1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梁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丙]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1)对《送友人》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美好生动的景色,衬托了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B.颈联借“游子意”、“故人情”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C.“挥手自兹去”体现诗人洒脱豪迈,不带缠绵悱恻的哀伤之情。
D.该诗表达了李白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哀而不伤。
【答案】C
【解析】“挥手自兹去”虽体现出作者的豪迈,同时也有一种朋友离别的淡淡哀伤。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小石潭记》)
B.是鱼之乐也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答案】D
【解析】A第一个为“游玩”,第二个为“游动”B第一个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为音节助词,可不译。C第一个为表示承接的连词,第二个为转折连词。D都是介词“在、到”的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②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 ( )
④男有分,女有归 ( )
【答案】①怎么 ②完全、肯定 ③以……为亲 ④职分、职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请循其本
译文: 。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 。
【答案】①请(让我们)追溯话题的本原。
②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5)[甲]文中,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 。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6)[乙]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桃花源记》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点即可)
答: 。
【答案】示例:①人人安居乐业,生活悠闲、平和。②人人受到社会的关爱。③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④贫富差距不悬殊。⑤有共同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
五、创新写作
12.比喻说理是指用一个或几个与论点或论证过程有某些相似的事物作比方,阐明论点的意义,或使论证过程形象化的一种说理方法。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胜过一大篇平淡的议论。繁难玄奥的道理,一经比喻就能易解好懂。运用比喻说理,首先要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其次比喻要力求新颖。在严密的逻辑说理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曲折多变、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助于加强论证。
请你使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段话。
【片段示例】明天是门外的世界,是天外的宇宙,是淙淙溪流转过下一个河湾所历的奇景,是翩翩飞鸟掠过另一座山峰所见的天空,永远充满想象,写满神话。明天会怎样?莎士比亚说过:“明天是未知的,它取决于你为它留点什么。”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