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2《蜀相》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3.2《蜀相》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
    3.2《蜀相》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
    3.2《蜀相》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页
    3.2《蜀相》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页
    3.2《蜀相》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5页
    3.2《蜀相》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6页
    3.2《蜀相》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7页
    3.2《蜀相》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图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品一品,评价诸葛亮功绩的对联,艺术技巧,《蜀相》意蕴美,美在丰富有广度,美在含蓄有曲度,美在深刻有深度,连接点,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石头城》简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 诗人。 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 , ”他坚信: “会当凌绝顶, ”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 “朱门酒肉臭, 。”他忧心如焚:“穷年忧黎元, 。”他心怀天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 ”
    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三吏”“三别”,他的诗被誉为“ ”。他的诗风 。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为人性僻耽佳句, 。”他创作成就辉煌:“李杜文章在, 。”他被誉为“ ”。
    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5) 杜甫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的政治理想。二十岁南游吴越、二十三岁到洛阳应举落第,后北游齐赵,与李白相遇。这是他创作的准备时期,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等,诗风浪漫豪放,与盛唐气象合拍。
    困守长安时期(746一755) 天宝五载(746)杜甫入长安求仕,次年,玄宗诏令天下“通一艺以上者”到京城应试,结果李林甫搞了一个“野无遗贤”的骗局,使应试者全部落选。这是杜甫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也是他创作的一个转机。“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的屈辱生活,使他开始透过社会表面的繁荣认识到朝廷的黑暗腐朽。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便始于此时。在屡遭挫折之后,直到天宝十四载(755)他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这一时期杜甫既周旋于上层,又接触下层,开始用诗歌反映现实,富有特色的现实主义创作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家与百姓一道流亡。寄家鄜[fū]州,只身投奔朝廷,中途被叛军掳入长安,写下《月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留下了反映“安史之乱”的第一手最珍贵的资料,进入他一生中创作最活跃的时期,密切注视时局发展,及时反映重大事件。次年冒险逃出长安,到陕西凤翔“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任左拾遗(从八品上),为营救房琯,触怒肃宗,后终因房琯事件牵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北征》、《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等作品,标志着他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去秦州,从此远离朝廷,走上与人民接近的路。是年末,入蜀,于成都市郊筑草堂定居,过了几年相对安定的生活。其间因军阀混战避难至梓州、阆州等地。大历三年(768)携家出蜀,沿途飘泊转徙,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舟中。这一时期,他寄身田园而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加深邃,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丞相祠堂何处 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诸葛亮志向抱负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境遇刘备三顾茅庐,辅佐两朝,六出祁山, 遇到明主,知遇之恩命运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志向抱负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境遇早年仕途坎坷,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怀才不遇 命运壮志未酬身先(已)老
    1、诵读,感受诗歌意蕴美。2、理解,把握诗人思想感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句意: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思考: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①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②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②句中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是种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象,表达出欣喜愉悦的心情,然①句以“自”、“空”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揣摩语言 想象意境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
    (4)作用(意境/感情)
    答: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1,字释义 2,带入画面 3,答手法 4,作用(意境/情感)
    “空”字在诗中一般可作副词、形容词和名词。作副词的“空”,一般有“空自”“白白地”“徒然地”的意味。作形容词的“空”,常有空远、空蒙、空寂的意味,并常带有寂寞寥落、沉郁悲凉的情调。作名词的“空”,常指天空,或空旷之地,主要营造一种辽远空阔的背景。
    关于“自”与“空”  清人仇兆鳌说:“写祠庙荒凉。”现在多数人也采用这一看法。 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却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第一,从‘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的描写中,我们确实看不出有什么‘荒凉’的意境,相反,倒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第二,诗人的意图,正是要把祠堂的春景写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将这美好的春景如草色莺声等一齐抹倒,来加倍突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如果理解为‘荒凉’,就起不到这种反衬作用。”
    老师的解读: 在士大夫类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 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却不复存在,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 物故人非,对眼前景,思祠中人,再美的芳草也只是应和季节漠然映阶,无所期盼;再是动听的黄鹂的啼啭,也失去应有的和谐和惬意!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 《白雪歌》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唐] 李华《春行即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 李清照 《一剪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 《书愤》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频繁——多次。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颈联句义: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辅佐刘禅继位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概括出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诸葛亮形象特点:雄才大略、忠心报国诗人感情:对诸葛亮才德的仰慕称颂;对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际会的羡慕之情。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辅佐刘禅继位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浓墨重彩刻画‘“蜀相”,紧扣“人臣”身份。 出句侧面映衬。 对句正面叙写。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 对一代名相无以伦比的敬仰之情也溢于言表。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尾联句意: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
    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
    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况。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此诗很伤感,却自有一种伤感的美。它的美,美在意蕴!。
    寓情于景 借古抒怀
    本诗的意蕴美表现在哪里?结合诗歌分析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李白的《越中揽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至今只有鹧鸪飞。
    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身置其中,发一己感慨;
    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统一大业未成内心壮志未酬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仕途屡遭贬谪,失意难耐。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别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读此诗,思考诗人描写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拍打着 空无人烟的故都
    回响着六朝的热闹欢腾之声
    今天照耀着空 旷冷寂的故都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彻夜笙歌、欢乐无时;繁华
    经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繁盛兴旺
    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冷落荒凉
    牛李党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衰微破败
    依旧的山月,依旧的潮水,见证了六代富贵繁华已逝的历史沧桑,通过对比抒发了物事人非的感慨以及故国萧条之感,此外,更是在讽喻现实,警示当朝统治者。
    总结二:怀古伤今: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题】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
    对 比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物事 人非的沧海桑田的感慨。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1、感慨身世,借古喻己,写壮志未酬。2、抒发感慨,感伤变迁,写物是人非。3、怀古咏史,借古讽今,写劝诫世人。
    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 《白雪歌》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   [唐] 李华《春行即兴》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宋]陆游 《书愤》
    “空”字在古诗中的运用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赏析:“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 “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1、读注释,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鉴赏“潮打空城寂寞回”。3、结合《蜀相》说说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三境:(1)山围故国  (2)潮打空城  (3)月达女墙  境1:群山依然围着石头城,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有苍茫悲凉之感。  境2:运用拟人手法。潮水依旧,城却不再,一“空”字足见其凄凉;因而,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潮水如此,人何以堪? 
    境3:旧时的明月,仍旧从城垛后面升起,“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  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空城” ,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 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找找诗眼① 山青花欲燃”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 山青花欲燃”,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炼动词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坚毅挺拔之美,浑圆之美。-------炼形容词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 ------炼数量词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炼虚词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在句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词类活用
    拓展一(炼字)——分析诗眼题型(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二)答题步骤 1,解释这个字 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3,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 4,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解释字 2,解释话。3,答手法。4,答思想感情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学习目标,概括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教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考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教课课件ppt,共1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