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9545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9545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九年级上册化学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
- 制取氧气习题 试卷 2 次下载
- 制取氧气教学方案 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课题三 制取氧气 视频 0 次下载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的知识,导入新的课程,新课的学习,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与我们息息相关。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在实验室里制作气体,也是他们学化学后,第一次接触到的气体,这是他们从化学的角度,了解和研究各种材料的配制过程,方便他们更好地了解常用的仪器,同时,在课堂上,还会介绍一些其他常用的气体制取方法,以便让学生了解如何制造和制造二氧化碳。本文对该课程的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主要是关于实验室中的氧的制备、实验室中的过氧化氢的分解、高锰酸钾的加热、过氧化氢的分解、催化剂的应用。此外,还引入了一种分解反应。
学生分析:
1、学生通过学习“我们身边的空气”、“氧气的特性”等知识,对氧气的获取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如何获得氧气,尤其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如何获得氧气,目前尚无系统而深刻的认识。
2、通过前面的探究式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索经验。在本
在本研究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表达、沟通,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巧
1.掌握实验室生产氧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原理。对用化学实验获得新材料的初步认识。
2.理解分解的过程。
3.对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的初步理解。
程序和方式:
1、练习基础的连接设备,制作氧气。
2、初步学习自行制造氧气的设备。
3、采用分析比较的方式,了解分解反应。情绪和价值:
理解人类对物质认知的方式和程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验室中生产氧。
困难:催化剂的定义及催化效果。教学方式: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有关氧的知识。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采取了复习、提问、示范、归纳、讨论、探索、比较、总结、得出结论、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药品、仪器装备: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的知识,导入新的课程
1、如何检测一瓶无色的气体是否为氧?
2、氧气的作用取决于氧气的特性?(学生答疑,老师指导)
老师:由于氧的作用这么大,想必大家都很好奇,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引导学生将问题带入新的主题]板书:
主题 :氧气的制取
二、新课的学习
师:什么东西能制造氧?
(学生们思考,猜测):空气中的氧含量比较高,我们能不能从空气中得到氧气?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通常工业中需要很多氧。这是将液体气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这是一种工业用氧的方法。我们有时会用到一些氧气,这是实验室里的东西。我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实验,以获得氧气的方式。
老师做示范:
1、将5 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无需加热,将带有火花的木条插入试管,观察其反应。
2、将试管中的过氧化氢加热,会发生什么?将一根带有火花的小棒插入到试管中,看它会发生什么。
3、将5 m1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到另外一根试管中,再加少许二氧化锰,然后将带有火花的木条插入试管,观察结果。
在做实验时,让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和记录,让他们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非加热状态下,过氧化液通常不会释放氧;通过略微加热,双氧水溶液释放氧;在室温下,添加二氧化锰,可以快速释放氧。
[让同学们有一个探讨、交流、启发、启发、激发合作的机会]:在以上几个实验中,哪个更适合实验室生产氧?(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后者)
[通过设置三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在室温下,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接触,生成氧,二氧化锰是否为反应物质?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也是这么问的,请同学们来讨论。根据现有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判断出二氧化锰并非反应物质。二氧化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这是怎么回事?【将毫无疑问变成新的疑惑】
师:请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实验,让学生们注意观察和思考。
进行试验:
学生观察,思考,老师指导学生从现象中得到: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中可以循环利用,这表明在反应前后其化学特性并未发生变化,最后老师又指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和后都是一样的。
师:二氧化锰对这个反应有何影响?
生:二氧化锰能提高反应速度。
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催化剂的概念和功能,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催化剂的概念,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催化剂的知识。
[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通过做实验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了解到化学是离不开实验的。]
板书:
一 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备过氧化氢+氧
在化学反应中,使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发生变化,但在反应之前和之后,其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能不会发生变化。
这种材料被称为催化剂,也被称为催化剂。
催化: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功能称为催化。
[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师:这就是制造氧气的唯一途径吗?生:也能用高锰酸钾进行加热。
老师给同学们演示高锰酸钾的颜色及状况,并对其进行描述。生品:高锰酸钾呈深紫色。
师:大家都知道高锰酸钾,一般都是用高锰酸钾和水混合而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拓宽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认识到,化学来自生活,化学无处不在。]
师:高锰酸钾在高温下会产生氧,产生锰酸钾,也会产生二氧化锰,下一节课我们会继续做。
板:
二、高锰酸钾加热生产氧的研究
高浓度的钾盐、高温、强酸、二氧化硫、氧。
师:在实验室里生产氧是怎样的一种改变呢?这两种反应的共性是什么?与化学合成有何不同?
(学生们参与了讨论,并给出了答案)
[培养学生比较和转移知识的能力]
三、分解:一种物质产生两种或更多其他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教室练习:在课上练习对应的问题。[更深刻地了解]
课堂总结
老师:学生在这节课上都学到了什么?(请一到两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进行最后的总结)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能及时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教学教案:制取氧气,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