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展开
| ||||||
科别 | 化学 | 课题 | 制取氧气 | |||
授课人 |
| 年级 | 九年级 | |||
|
| 时间 |
| |||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氧气是 |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记住所用药品的状态,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所用的仪器。会检验、验满、收集的方法并能指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优点。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问题,让学生边讨论边操作,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通过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气装置,并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催化剂 | ||||||
教学过程 | ||||||
课 前 准 备 | 技术工具 | 微能力点 | ||||
多媒体 |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6.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 A5.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导入 | |||||
课堂环节 |
课堂任务
| 课堂反馈 | ||||
任务一 |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嫦娥一号的发射、潜水员、宇航员、医疗急救病人等都需要氧气的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氧气的重要性。 【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纯净的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制取O2的呢? 【讲解】本节课重点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 【实验】实验2—5 【讲解】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阅读教材,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 | ||||
任务二 | 【探究】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 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取另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量一定要少),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将1号试管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到2 号试管中(眼睛不能靠近试管口) ,迅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4.待实验3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再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么作用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5.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反应停止后重复几次) [讲解]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进行精确的实验,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发现没有变化。从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结论。 [总结]像二氧化锰这样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讲解]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 ”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讲解] 定义中的“改变”有加快和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而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这些催化剂就是减慢了化学反应速率。 | 讨论相关原因,了解什么是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 ||||
任务三 | [过渡]实验室除了分解过氧化氢制得氧气的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另一种方法——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讲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讨论]以上的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可表示为AB→A+B [小结]在这一节课题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知识点:一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二是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方法及文字表达式,归纳讨论。 | ||||
作业与练习 | 课后习题 |
| ||||
课堂小结 | 一、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三、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四、分解反应 五、工业制氧气 |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反应,氧气的工业制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