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新课,突破重,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音字“转”、易读错字“漩”“瑰”“锲”等字的读音, “锲”、“诞”等字的写法。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科学规律,增强自己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教学重难点:1、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 课前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少写一个“诞”字。学习“诞”的书写规律,(左右结构,先左后右;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第6笔的笔画名称是(竖折)2、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说明文”,而且,这是小学阶段唯一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议论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中心,更要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的结构,学习写作方法。二、学习新课,突破重、难点。一)学习第一段。1、因为是议论文,所以作者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板书:提出观点)是怎样的观点呢?我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2、作者认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本身就是一个真理。”你相信吗?有人质疑吗?为什么?(如果没有人质疑:你们不觉得这要发现真理的过程太简单了吗?人家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你怎么连一个问号都没有呢?)预设问题:真理就必须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吗?99个可不可以,101个行不行?(“一百个”是虚指,形容很多个,很多次。与《跨越百年的美丽》联系)“问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发现问题后,一次又一次的提出自己的疑问,不断地思考)(过渡)好,我们只有敢于质疑发问才能有新的认识,才能找到真理。那作者是怎么解释这一观点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1、指读第二段。2、在这里“真理”指的是什么?(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创立)3、作者认为这些真理都是怎么诞生的呢?(出示课件) 1)首先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理解“司空见惯”,谁能用“司空见惯”造个句子。 2)然后“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就找到真理了。4、我再找一个孩子来读读这一段。5、“最后把?拉直变成!”1)这里的“?”指的是什么?2)“!”指的是什么?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过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解释,接下来他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板书:论证观点) 三)学习3、4、5段。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事例。 1)齐读第3段。(注意“漩涡”“旋转”的读音) 2)这个事例中,主要人物是谁?“?”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把“?”拉直变成“!”的?(课件完成表格)(板书: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2、第4、5段和第3段的写法一样,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分头自学,女生学习第4段,男生学习第5段,共同完成这个表格。3、女生汇报,完成第4段的表格内容。(板书:发明石蕊试纸)她们填的对不对呢?男生全体起立,读一读这一段。4、 男生汇报,完成第5段的表格内容。(板书:睡觉时眼珠转动)女生全体起立读第5段。5、 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之处呢?1) 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问题的?2) 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为什么只有他们三个找到真理了呢?3) 真理都是怎么找到的呢?6、 既然这三个事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三个呢,写一个行吗?两个呢?(一个是偶然,三个更有说服力)7、 作者分别用3个自然段讲了这3件事,段与段之间是怎么衔接的呢?找出过渡句,说说作用。(点明写作方法) 四)学习第6段。(过渡)作者在说完这三个事例之后,进行了一个总结。谁来读一读。(出示幻灯)1、“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呢?2、比较理解“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些事例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发现”是找到本身就存在,而以前却没有人看到的东西。“发明”是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东西。这些发明有的是有用的,有的是无用的。而那些对人类进步有着积极作用的“发明”就可以称之为“创造”。只有那些做出了重大科学贡献的创造才能称得上是“成就”。3、这四个词按照收获的大小排列,也就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甚至是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得到。4、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5、 课外,你通过查找资料,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出示课件)按照老师的提示,简单的说一说。6、 我们怎样评价这些人呢?出示课件:他们都是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鼓励学生畅所欲言)7、 那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故事都写在文章里呢?(事不过三,举例太多,文章显得啰嗦) 五)学习第7、8段。(过渡)作者举了三个事例来论证,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呢?1、 自由读7、8段。2、 指读第7段。通过这一段,你觉得发现真理难不难?为什么?(板书:不难)(出示幻灯)抓住“只要…就…”、“见微知著”等词来理解3、 指读第8段。那么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发现真理还容易吗?为什么?(板书:难)(出示幻灯)抓住“只能给”来理解。4、 那这两段是不是矛盾呢?说不难,是因为一般人都认为科学发现是科学家历经千辛万苦的结果,是望尘莫及、敬而远之的。但作者说其实科学发现并不难,你听了会觉得怎样?可当我们对自己满怀信心要加入科学探索中去是,作者又说,科学发现并不容易,是让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所以说,科学发现并不难,但也不容易,这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也是一个真理。5、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个结论吧! 六)总结全文,回顾要点1、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2、说明文的结构。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 洗澡水的漩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论证观点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转动 不难:只要…就…总结观点难:只能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主预习,初读感知,回归整体,总结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