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人教新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8.2金属的化学性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45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人教新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8.2金属的化学性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45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人教新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8.2金属的化学性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45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题
展开(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加入白醋中,产生大量气泡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铜在氧气中加热,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向烧杯中加入约30mL稀硫酸,5~7s后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玻璃管口,观察到有火焰产生,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片由右向左逐渐变红,同时火焰明显变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管口产生的火焰为淡蓝色
B.该实验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该实验中共发生了2个化学反应
D.火焰变小的原因可能是稀硫酸的浓度减小
3.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可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和铁粉在空气中都不能发生燃烧
B.反应过程中气球先变瘪后膨胀
C.激光手电可提高铁的着火点
D.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Fe+O2Fe3O4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
|
|
A.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 | B.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 C.蜡烛自下而上依次 熄灭 | D.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
A.A B.B C.C D.D
5.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Fe、Ag B.Ag、Zn C.Zn、Fe D.Ag、Zn、Fe
6.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色铜丝变为黑色后,固体总质量增加
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
C.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
C.电解水时正极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2:1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8.向含有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铝、可能有铜
B.滤渣中一定有铝、没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铝、硫酸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铝、没有硫酸铜
9.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变化观 | B能量观 |
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Hg),积变又还成丹砂 ②以石油为原料生产汽车轮胎 | ①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氧化反应都会发光放热 |
C微粒观 | D分类观 |
①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 ②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 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可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②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变化规律,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 |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共2小题)
10.如图为化学小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指出无明显现象的实验(填序号),并解释原因 。
(3)综合三个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是 。
11.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小试管中并塞上橡胶塞,用酒精灯对试管A端加热,A处铜片变黑,再将酒精灯移至B端加热,B处铜片不再变黑,原因可能是 。
(2)实验二:实验现象为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3)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锂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较软,密度比所有的油都小,故常存放于液态石蜡中。锂能与稀硫酸迅速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氢气,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并且放出热量。(锂在化合物中显+1价)
1800年人类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后来陆续发明了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是21世纪才研制开发的优质能源,是很有前途的动力电池。当前手机中广泛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高能锂电池。用锂电池发电来开动汽车,行车费只有普通汽油发动机车的1/3。锂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不论生产、使用和报废都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
(1)根据短文内容归纳出锂的物理性质: 。(写出1点即可)
(2)写出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金属中Li、Hg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锂着火了不能用水来灭火的原因是 。
(5)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使用锂电池的优点是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8.2金属的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加入白醋中,产生大量气泡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铜在氧气中加热,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
【解答】解:A、白醋中含有醋酸,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会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铜为紫红色固体,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会观察到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向烧杯中加入约30mL稀硫酸,5~7s后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玻璃管口,观察到有火焰产生,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片由右向左逐渐变红,同时火焰明显变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管口产生的火焰为淡蓝色
B.该实验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该实验中共发生了2个化学反应
D.火焰变小的原因可能是稀硫酸的浓度减小
【解答】解:A、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玻璃管口产生的火焰为淡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能使氢气与氧化铜发生反应,该实验利用了铜的导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中共发生了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3个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火焰变小的原因可能是稀硫酸的浓度减小,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可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和铁粉在空气中都不能发生燃烧
B.反应过程中气球先变瘪后膨胀
C.激光手电可提高铁的着火点
D.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Fe+O2Fe3O4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都不能发生燃烧,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可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纳米铁粉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用激光手电照射,纳米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冷却至室温,会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又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激光手电照射能产生热量,为反应提供所需温度,而不是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纳米铁粉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Fe+O2Fe3O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
|
|
A.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 | B.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 C.蜡烛自下而上依次 熄灭 | D.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
A.A B.B C.C D.D
【解答】解:A、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2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Fe、Ag B.Ag、Zn C.Zn、Fe D.Ag、Zn、Fe
【解答】解:由于在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Ag,因此金属锌和铁都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因此锌首先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和铁中的一种,而有锌则必有铁,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银和铁。
故选:A。
6.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色铜丝变为黑色后,固体总质量增加
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
C.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
【解答】解:A、铜加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总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色铜丝表面变黑,铜与氧气发生了反应,铜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变黑的铜丝表面是包裹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
C.电解水时正极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2:1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向含有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铝、可能有铜
B.滤渣中一定有铝、没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铝、硫酸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铝、没有硫酸铜
【解答】解:因为铝的活动性强于铜,所以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滤渣加入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铝一定有剩余,铝有剩余的情况下,铜一定存在且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全反应完),因此滤渣中一定有铝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铝,不可能有硫酸铜,故选D。
9.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变化观 | B能量观 |
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Hg),积变又还成丹砂 ②以石油为原料生产汽车轮胎 | ①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氧化反应都会发光放热 |
C微粒观 | D分类观 |
①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 ②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 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可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②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变化规律,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 |
A.A B.B C.C D.D
【解答】解:A、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Hg),积变又还成丹砂,变化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以石油为原料生产汽车轮胎的过程包含多种复杂的化学变化;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①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正确;②氧化反应不一定都会发光放热,如很多缓慢氧化反应就不会发光,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①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正确;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①通常情况下,金素元素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氦原子为2),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可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正确;②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不含氧化反应,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实验题(共2小题)
10.如图为化学小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
(2)指出无明显现象的实验(填序号),并解释原因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
(3)综合三个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是 Fe>Cu>Ag 。
【解答】解:(1)B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无明显现象的实验是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与稀盐酸不反应。
(3)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是Fe>Cu>Ag。
故答案为:
(1)Fe+CuSO4═FeSO4+Cu;
(2)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3)Fe>Cu>Ag。
11.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小试管中并塞上橡胶塞,用酒精灯对试管A端加热,A处铜片变黑,再将酒精灯移至B端加热,B处铜片不再变黑,原因可能是 试管中氧气耗尽 。
(2)实验二:实验现象为 棉花团①先变红,棉花团③后变红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3)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解答】解:(1)将铜片放入小试管中并塞上橡胶塞,用酒精灯对试管A端加热,A处铜片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再将酒精灯移至B端加热,B处铜片不再变黑,原因可能是试管中氧气耗尽。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实验现象为棉花团①先变红,棉花团③后变红。
(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答案为:
(1)试管中氧气耗尽;
(2)棉花团①先变红,棉花团③后变红;
(3)2H2O2H2↑+O2↑。
12.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锂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较软,密度比所有的油都小,故常存放于液态石蜡中。锂能与稀硫酸迅速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氢气,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并且放出热量。(锂在化合物中显+1价)
1800年人类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后来陆续发明了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是21世纪才研制开发的优质能源,是很有前途的动力电池。当前手机中广泛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高能锂电池。用锂电池发电来开动汽车,行车费只有普通汽油发动机车的1/3。锂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不论生产、使用和报废都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
(1)根据短文内容归纳出锂的物理性质: 。(写出1点即可)
(2)写出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金属中Li、Hg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锂着火了不能用水来灭火的原因是 。
(5)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使用锂电池的优点是
【答案】(1)银白固体(或密度比油小或质软);
(2)2Li+H2SO4=Li2SO4+H2↑;
(3)Li>Hg;
(4)锂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
(5)对环境无污染。
解:(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锂的物理性质是: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油小;
(2)锂能与稀硫酸迅速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氢气,反应方程式:2Li+H2SO4=Li2SO4+H2↑;
(3)锂能与稀硫酸迅速反,而汞不能与酸反应的性质,可知锂的金属活动性比汞强;
(4)锂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该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所以锂着火了不能用水灭火;
(5)锂电池广泛用于手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的好处是无污染。
答案为:(1)银白固体(或密度比油小或质软);
(2)2Li+H2SO4=Li2SO4+H2↑;
(3)Li>Hg;
(4)锂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
(5)对环境无污染。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金属的化学性质,62g,3%,4%的某铁矿石冶炼金属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金属的化学性质,8t,67t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金属的化学性质,26g,62g,3%,6g,故选项图像正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