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教案教学反思整套
- 12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其他 2 次下载
- 14 《文言文二则》教学反思 其他 1 次下载
- 16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其他 1 次下载
-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反思 其他 1 次下载
-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反思 其他 1 次下载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展开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条理:先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再运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学习:一、理请课文的层次。了解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2~5)运用事例证明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引用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6、7)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知微见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二、了解作者用哪些事例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发明了酸碱试纸。气象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并以生物学家米歇尔逊有关蚯蚓分布的发现为证据,整理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俄裔美国专家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通过读读议议,拨动学生心弦。三、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敏感地意识到”“一连串的问题”以及“许多实验”等词句,每学习一个事例就朗读第2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自读、默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真正体会课文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