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全册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定义,意义,读法,写出下列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量的方面:①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②表示各物质粒子间的个数比3.读法:以C+O2CO2为例:项目读法质的方面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量的方面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粒子方面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特别提醒:读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不能读作“加”而应读作“和”,“===”读作“生成”而不能读作“等于”。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就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正确。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是物质的质量比,质量比应为每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典例:2022年冬奥会火炬由内红外银双色“飞舞丝带”重叠而成,象征冰火相约,温暖世界。内部使用液氢作为燃料,使火炬燃烧时的碳排放为零。关于火炬中发生的反应:2H2+O22H2O。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B)A.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4 g H2与32 g O2完全反应,可生成36 g水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都没有改变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为H2∶2、O2∶1、H2O∶2,A正确;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混合可以发生反应,只混合两种气体不发生反应,B错误;由反应方程式可知,4 g氢气与32 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 g水,C正确;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D正确。 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同时符合这四位同学所描述的是(B)A.S+O2SO2B.2CO+O22CO2C.2H2+O22H2OD.CH4+2O2CO2+2H2O解析:从给出的图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是7∶4∶11,分子个数比为2∶1∶2,反应条件为点燃;在A反应中,分子个数比为1∶1∶1;在B反应中,分子个数比、物质质量比、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均与题意相符;在C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4∶32∶36=1∶8∶9;在D反应中,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有关化学方程式意义的两点注意事项1.等号左边为反应物,右边为生成物,等号上方或下方为反应条件。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不是质量比。质量比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积的比。1.(2022·桂林质检)化学家用化学方程式这样国际通用的方式表示化学反应,尽显化学的无穷魅力。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B)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B.化学反应的快慢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不能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2.化学方程式2Mg+O22MgO可读作(C)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B.2个镁加1个氧气等于2个氧化镁C.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D.2份质量的镁与1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2份质量的氧化镁解析: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和”或“与”,“===”读作“生成”。从宏观物质的角度,该化学方程式可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故A错误,C正确;从微观的角度,该化学方程式可读作:2个镁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氧化镁分子,故B错误;从各物质的质量比的角度,该化学方程式可读作: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故D错误。3.由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KMnO4是反应物B.“△”表示反应条件为加热C.K2MnO4是生成物D.MnO2是催化剂解析:A.KMnO4在等号左边,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等号上方,表示反应条件为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C.K2MnO4在等号右边,是生成物,选项说法正确;D.MnO2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4.(2022·广饶质检)天然气是一种污染较轻的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2O2CO2+2H2O,关于该化学方程式的描述正确的是(C)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每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D.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解析:在反应中“+”读作“和”,“===”读作“生成”,故选项A读法错误;从宏观上该反应可读作:点燃条件下,甲烷跟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B读法错误;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C读法正确;从质量比上,该反应可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选项D读法错误。5.在反应4Al+3O22Al2O3中,反应物为__Al和O2__,生成物为__Al2O3__,反应条件是__点燃__;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比来看,每__4__个铝原子与__3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2__个氧化铝“分子”,从它们之间的质量比来看,__108__份质量的Al与__96__份质量的O2反应,生成了__204__份质量的Al2O3。解析:在反应4Al+3O22Al2O3中,等号左边的铝和氧气为反应物,等号右边的三氧化二铝为生成物,等号上方的点燃为反应条件。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比来看,每4个铝原子与3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氧化铝“分子”,从它们之间的质量比来看,每4×27=108份质量的Al与3×32=96份质量的O2反应,生成了2×102=204份质量的Al2O3。6.写出下列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比(1)2KClO32KCl + 3O2↑ 245 149 96(2)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18 44解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的计算方法为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1)KClO3、KCl、O2的质量比为(2×122.5)∶(2×74.5)∶(3×32)=245∶149∶96;(2)Na2CO3、HCl、NaCl、H2O、CO2的质量比为106∶(2×36.5)∶(2×58.5)∶18∶44=106∶73∶117∶18∶44。7.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在反应中Fe、O2、Fe3O4的质量比为(C)A.7∶4∶29 B.3∶2∶1C.21∶8∶29 D.7∶8∶29解析:在3Fe+2O2Fe3O4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铁、氧气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56×3)∶(16×2×2)∶(56×3+16×4)=168∶64∶232=21∶8∶29。8.(2022·泰安质检)下列四种对H2+Cl22HCl的认识错误的是(C)解析:A.由H2+Cl22HCl可知,反应条件是点燃。B.该反应可读作: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71份质量的氯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73份质量的氯化氢,则反应中氢气、氯气、氯化氢的质量比为2∶71∶73。C.由H2+Cl22HCl可知,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1个氢分子和1个氯分子反应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D.该反应可读作: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9.(2022·淄博质检)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H2SO3+2H2S↓+3H2O的理解,错误的是(D)A.生成物有沉淀B.反应物是H2SO3和H2,生成物是S和H2O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D.每1份质量的H2SO3和2份质量的H2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S和3份质量的H2O解析:“↓”表示有沉淀生成;化学反应中等号左侧为反应物,右侧为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D中是微粒个数比。10.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如形成守恒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A.每1个C原子和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B.32 g S与32 g O2完全反应,生成64 g SO2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D.根据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可得蜡烛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解析: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O2,每1个C原子和1个O2分子反应,生成1个CO2分子,故A错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32 g S与32 g O2完全反应,生成64 g二氧化硫,故B正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是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根据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可得蜡烛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错误。11.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反应:2Mg+O22MgO;C+O2CO2,4P+5O22P2O5;(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三点:都是__化合反应__;都是__氧化反应__;反应条件都是__点燃__。(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Mg与O2反应是金属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非金属与气体间的反应__(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三个反应,都符合“多变一”的特点,都是化合反应。反应中都有氧气参加,故都是氧化反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2)Mg与O2反应是金属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非金属与气体间的反应等。12.“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方法。以下是运用上述方法认识红磷燃烧反应的过程,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2)定性认识,从宏观角度讲,该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从微观角度讲,该反应生成了新的分子,即__五氧化二磷分子__;(3)定量认识,从宏观角度讲,__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__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P2O5的质量;从微观角度讲,磷、氧__原子__的总个数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微粒个数比为__4∶5∶2__;(4)红磷燃烧过程中,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__31∶40∶71__。解析:(1)红磷燃烧是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红磷燃烧的过程,从宏观上看是生成了新物质五氧化二磷;从微观上看是生成了新分子,即五氧化二磷分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在反应过程中,磷、氧元素种类、质量不发生改变,磷、氧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也不发生改变;(4)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31×4)∶(32×5)∶(142×2)=124∶160∶284=31∶40∶7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3课时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式量,下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正确的是,生活中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豆腐是我们日常食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合价的确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