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7.2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笔记整理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展开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中国的地理差异 1.自然差异:气温特点: 降水特点: 地势特点: 2.人差异:农业:东 西 南 北 人口、交通、工业:东 西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 1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 年降水量 干湿地区 气候 植被 河流有无结冰期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地理区域 二、四大地理区域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地区分界线主导因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农业一、自然环境1、 位置和范围:位于① 和G 以东,F 以南;⑤ ⑥ 一线以北,东临A 海和B 海。2、 地形:以 和 为主;主要的地形区包括C D E 3、 气候:(1)温度带:地跨寒温带、 和 (2)干湿地区:大部分属 地区,只有东北部有一小部分属 地区。 (3)主要以 气候为主, 特征是夏季 ,冬季 。4、 河流:主要河流有黄河,淮河,海河等,水量 ,含沙量 , 结冰期,汛期集中在 季节。黑龙江,松花江水量 ,结冰期 ,有 和 两个汛期。5、 土壤:包括东北平原的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 。二、农业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形: 气候: 2、 本区农业类型为 ,耕地类型多为 ,作物熟制为 (东北平原)和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3、农作物:粮食作物以 为主(东北平原种植 小麦,华北平原种植 小麦),油料作物以 (东北平原)和 (华北平原)为主,糖料作物以 (东北平原)为主,纤维作物以 (华北平原)为主。4、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a. 华北平原春旱严重(1)原因: 自然原因:春季气温 ,蒸发量 ,且降水 。 人为原因:冬小麦 生长,农田需水量 。 (2)措施: 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发展节水农业等 b.东北平原低温冻害严重 第二节 “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自然环境1、位置和范围: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 、 和 省。北邻 (国家),东邻 (国家),南临E 海和F 海。2、地形:以 和 为主,其中山地包括:① ② ③ ;平原包括:④ ⑤ ⑥ 3、 河流:A (中俄界河)B C (中朝界河) D (中朝界河)④ ⑤ 4、气候:气候类型为 ,气候特征为冬季 ,夏季 。冷湿(原因:纬度高,紧邻冬季风源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a.自然条件:(1)地形:地势 ,土壤 ,适宜大规模 耕作(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3)河流:河流众多, 水源充足b.社会经济条件:(1) 科学技术水平高(2) ,本地粮食消费少2、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1)纬度高, 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2)春秋季节,受寒潮影响,易发生 3、农作物:粮食作物: 和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松嫩平原)4、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停止开荒,建立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资源: 丰富(2)交通: (3)政策:国家政策支持(4)基础:工业基础较好2、工业区的分布特点:靠近 产地及沿 分布3、问题及措施(1)资源枯竭→优化能源结构(2)设备老化→引进先进设备,加快技术改造(3)产业结构单一→调整产业结构第三节 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东起A ,西至C , 南连B ,北抵E 。2、范围:① 省、② 省、 ③ 自治区、④ 省、3、 气候:主要属于 (温度带),跨越 和 (干湿地区),属于 气候和 气候的过渡地带 。 4、 河流:⑤ 河、⑥ 河、⑦ 河5、黄土风情: , ,白羊肚头巾和安塞腰鼓等。二、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1、地表特征: , 2、地貌景观:黄土 ,黄土 ,黄土 ,黄土 (川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三、严重的水土流失1、原因:a.自然原因:(1)土壤结构:土质 ,多孔隙,且易 (2)气候:夏季降水 ,且多 (3)植被:地表裸露,缺乏 保护 (4)地形:陡坡多,平地少 人为原因:过垦过牧,采矿修路等2、后果: (1)对本区: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村庄和农田,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对下游: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四、水土保持1、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陡坡: (生物措施)缓坡: (工程措施)坡脚: (工程措施)2、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数量等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①经纬度: 。②海陆位置:位于 平原的西北角,西面 山脉和北面 山。东面面向 海。③邻省:东南与 市相邻,三面被 省包围。(2)地形: 为主。地势由 倾斜。(3)气候:地处 ,位于 区;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城市职能① 中心(人民大会堂、中南海); ② 中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③ 中心(大使馆、跨国公司等)。名胜古迹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令人流连忘返。现代化的大都市(1)交通: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2)发展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3)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关村(中国硅谷)。 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自然特征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1 -2 以南,E 以东,东临F 、G ,南临H 。(2)地形:①特点: (西部以 、 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 、 和 ;沿江为平原和三角洲)。②地形区:A (鱼米之乡);B (天府之国,紫色盆地)C (红壤广布); D (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3 ;4 ;5 ;6 ;7 ;8 。(3)气候:(突出特征: )①类型及特点: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②温度带:热带、亚热带。 ③干湿区:湿润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4)河流:(与北方比)径流量较 且季节变化 , 结冰期、汛期 、含沙量较 。(5)植被: ;热带季雨林(热带地区)(6)土壤: (东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农 业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农业发展条件有利:①平原地区,地势 ,土壤 。 ②气候 , 水热条件好。 ③河湖 ,灌溉水源 。 ④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水平高不利:① 耕地相对不足;②红壤 ;③多 、 等自然灾害。(2) 农作物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水果: (3)作物熟制:: (亚热带); (热带)(4)耕地类型:: 农业类型: *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原因: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等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寒潮、冬季风有阻挡和削弱作用;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地形平坦,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地形因素)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自然特征(1)范围: 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2)位置:长江下游地区,东临A 、B 。处于江海交汇之地。(3)地理位置优越性:①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联系内陆地区; ②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③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其他:京沪线、沪杭线、京杭运河。(4)气候:(位于湿润区,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少雨)。(5)地形河流: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和淡水鱼产区,被称为“鱼米之乡”。(6)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利:①提供生产、生活用水;②塑造平原,提供建设用地;③水运便利(下游);④水能资源丰富(上游);⑤发展水产养殖;⑥发展旅游业等。弊: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地位: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2)上海地位: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约2300万。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工业城市,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3)“同城效应”这种生活方式借助的条件是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4)长三角城市分布特点:沿海、沿江、沿铁路线分布。旅游业(1)旅游资源:①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杭州西湖。②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③水乡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等。(2)旅游业发达的原因:①旅游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③服务设施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