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河南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专题课件PPT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岳阳楼记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岳阳楼记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篇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①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②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到。明年,第二年。 ③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④具:同“俱”,全、皆。⑤增:扩大。
⑥旧:原有的。 ⑦制:规模。 ⑧属:同“嘱”,嘱托。⑨作文:写文章。⑩记:记述。
⑪ 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⑫衔:前后相接。⑬吞:容纳,包纳。
⑭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⑮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 ⑯晖:日光。
⑰观:壮丽景象。观,景象。⑱备:完备,详尽。⑲然则:如此……那么。⑳极:至、到达。
21.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22.骚人:泛指文人。23.会:聚集,会合。24.得无:表推测,恐怕。
25.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26.淫雨:连绵不断的雨。27.霏(fēi)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28.开:指天气放晴。29.排空:冲向天空。
30.日星隐曜(yà):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31.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潜,隐没。32.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倾,倒下。摧,折断。33.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
34.斯:这。35.去:离开。36.国:指国都。
37.谗:说坏话。 38.讥:批评指责。 39.感:感慨,感伤。
40.和:和煦。41.景:日光。42.万顷:极言广阔。43.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44.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4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白芷。汀,小洲。
4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47.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48.璧:圆形的玉。49.何极:哪有尽头。50.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宠,荣耀。偕,一起。51.把酒临风:端着酒,迎着风。把,持、执。临,面对,迎着。
52.尝:曾经。53.求:探求。54.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55.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56.为:表现。 57.以:因为。 58.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59.其:表示推测,大概。60.先:在……之前。61.后:在……之后。62.微:如果没有。
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观及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角度新颖,避楼不写而写洞庭湖,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以此衬托“古仁人之心”,别出心裁,令人佩服。②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既有对事情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③句式骈散结合,且多用对偶修辞,语言优美,音韵和谐。④用对比手法写景状物抒怀。写天气,用“阴”和“晴”对比;写湖面,用“浊浪排空”和“波澜不惊”对比;写心情,用“悲”和“喜”对比。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采分点 越:到。明年:第二年。具:同“俱”,全、皆。 特殊用法 废: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荒废了的事业”。
2.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文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采分点 属:同“嘱”,嘱托。作文:写文章。记:记述。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 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采分点 属:同“嘱”,嘱托。作文:写文章。记:记述。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采分点 得无:表推测,恐怕。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会觉得)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采分点 斯:这。去:离开。国:国都。谗:说坏话。讥:批评指责。感:感慨,感伤。
6.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7.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采分点 宠:荣耀。偕:一起。把:持、执。临:面对,迎着。
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文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采分点 宠:荣耀。偕:一起。把:持、执。临:面对,迎着。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采分点 以:因为。 特殊用法 互文手法,可理解为“不以物喜悲,不以己喜悲”。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忧虑。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采分点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采分点 微:如果没有。 特殊句式 正确语序为:微斯人,吾与谁归?
①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②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③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④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⑤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翻译文言句子的5字方法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字词,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语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对照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按照“留、替、调、补、删”的文言翻译方法,可归纳出以下歌诀:
1.(思考探究)结合第3、4段具体语句谈一谈这两段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两段是拟写游人的“览物之情”。第3段以“若夫”开始,含有假定意味,格调低沉。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不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高,令人生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风雨天的晦暗;“樯倾楫摧”写舟船覆灭的景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第4段以“至若”开启,
虽然也含假设意味,但格调转高。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植物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歌互答”
写渔人之乐。这两段景物描写,是作者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拟体验,具有高度概括性。作者的心境,呼应着景物,与游人共悲欢。第3段,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2.(思考探究)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答案】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先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3.(思考探究)“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
【答案】“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1.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分别指什么。
【答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不同的自然景象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
2.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答案】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3.“迁客骚人”的“感极而悲”是一种“忧”,古仁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也是一种“忧”,说说这两种“忧”有什么不同。
【答案】前者“忧”的是个人的得失、环境的凄苦;后者“忧”的是国家大事,是为君主和天下百姓而忧。
4.作者写“迁客骚人”的情和古仁人的情有什么目的?
【答案】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5.“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
【答案】示例一:有对世人的感叹,有对朋友的感叹,也有对自己的感叹。示例二:当今世上志同道合的人何其少啊!老朋友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追寻古仁人的脚步!
6.文中的“二者之为”指哪种表现?为什么要写“二者之为”?
【答案】“二者之为”指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览物之情”。写“二者之为”,是为了与“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赞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德,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
7.“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表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取得显著政绩,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8.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第一,“前人之述备矣”,所以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等,而是借景抒情,表现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9.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首先,点明写作背景并简要描绘岳阳楼的胜状;接着,由洞庭湖一暗一明两种不同景象,引出“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不同的心境;然后,将“迁客骚人”的心境与“古仁人”的心境进行对比,指出“古仁人”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最后,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点明主旨。
10.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示例: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这句话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时期,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在日常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事,尽己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
河南中考试卷中,课外文言文大多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考查要求是读懂文章大意,厘清文章思路,分析写作手法。读通、读懂课外文言文是做对比探究题目的前提和关键。下面主要介绍三种助考生理解课外文言文内容的方法: ①看注释。一些生僻难懂或特指的字词,选文后一般会有注释,考生可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外文言文内容的方法
②调积累。课外文言文的大部分词语的意思都可在课内找到依据。考生在阅读时,可调动平时的积累,通过联系课内学过的词语,揣摩课外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另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文化常识,也可联系课内学过的文言知识进行理解。
③做推测。有些文言词语既没有注释,联系课内文言文也不能准确推断其意思,这时,可以结合语境推测其意思。古汉语单音节词较多,在阅读时可运用加字组词法推测其意思。
无论哪一类题目,都可以用“审—搜—析—述”四步法来解答。 ★审:仔细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搜:依据要求从语段中搜索相关信息。 ★析: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对,确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述: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注意参考分值,条理清楚(分条作答)。
解答文言文对比阅读题的方法
对比阅读探究题无论从哪个角度考查,实质上考的都是对文意的理解或写法的探究,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是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在备考时,考生可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扎实积累。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要扎实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文学常识,但不能死记硬背,要注意归类梳理,学会举一反三。同时也要透彻理解每篇课内文言文的内容、主题、表达的情感、文章的思路和写法等。
②实战演练。有意识地多读一些课外文言文语段,可根据“课标”推荐的篇目,从作者、主题、内容、文体等角度寻找一些相关的文言文语段来读,也可以读往年的中考真题或模拟题中的课外文言文。通过阅读,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锻炼思维。
③记录梳理。对遇到的文言新词要注意收集、积累;对做过的题型要经常归类梳理,从中悟出答题的方法。
(一)《岳阳楼记》第5段。 (二)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节选自《过庭录》,有删改)
类型一 课内外两个文言语段对比
1.语段(一)(二)都写到了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目的。请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明这一目的的。
【答案】 语段(一)中“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委婉表明这一目的;语段(二)中“其意盖在谏故人耳”一句直接表明这一目的。
2.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答案】 示例:①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③真诚友善、欣赏才情的交友原则。
【参考译文】 (二)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忌妒,自从被贬谪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年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范仲淹)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豪迈自负,很少听人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是在规劝好友了。
(一)《岳阳楼记》第2~5段。 (二)姚崇,字元之。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黄门监①卢怀慎曰:“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②。愿公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③公也!”蝗害讫息。(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有删改)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语段群文对比
(三)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④,乾坤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注】 ①黄门监:唐官名。②必戾和气:必定会伤害天道和气。③诿:推脱。④坼(chè):分开,拆分。⑤乾坤:指日月。
1.语段(一)中的“ ”和语段(三)中的“ ”都描写了洞庭湖的 之景。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语段群文对比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在姚崇、杜甫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姚崇:心系百姓、勇于担当。杜甫:在自己老弱多病的情况下还会因看到烽火未止而涕泗横流,关注民生疾苦。
【参考译文】 (二)姚崇,字元之。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蝗灾,民众祭拜,眼看蝗虫吞食青苗而不敢捕杀。姚崇上奏捕杀蝗虫。黄门监卢怀慎说:“凡是天灾怎能以人力去制止呢!况且大量杀虫,必定会伤害天道和气。希望您考虑一下这件事。”姚崇说:“如今蝗虫还可以驱除,假如放纵它们不管,粮食将被吃光,百姓该怎么办?杀虫救人,灾祸归于我姚崇,我不会因此推脱责任给您!”蝗虫灾害最终平息。
【参考译文】 (三)从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拆分为一东一南,日月在洞庭湖中日夜沉浮。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陪伴自己。关山以北的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忍不住涕泗横流。
一、[2018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3分) (一)《岳阳楼记》第2~4段。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若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 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壮丽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辨析。B项,“排空”的意思是“冲向天空”。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胜状”1分,大意 1分。共2分)
3.语段(一)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 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象,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意思对即可。2分)
4.阅读两个语段,回答下面问题。(母题)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 第一问:用滕王阁、黄鹤楼层层铺垫,衬托岳阳楼。(意思对即可。2分)第二问:语段(二)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语段(一)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子题)语段(一)(二)描写的洞庭湖美景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案】 同:都写到了洞庭湖无边无际、碧波万顷的特点。(2分)异:语段(一)还写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早晚景象变化大的特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二)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然而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虽然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差别,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佳。总之,黄鹤楼和滕王阁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君山远望渺茫,洞庭湖水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不像滕王阁和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
二、[2010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5分) (一)《岳阳楼记》第3~5段。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 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2分)(1)去国怀乡 (2)至若春和景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语段中的意思。(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忧虑。(2分)
【答案】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分)
3.语段(一)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意思对即可。2分)
4.阅读两个语段,回答下面问题。(母题)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语段(一)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语段(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答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2分)在语段(二)中,范公之“贤”是通过王质的行动和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1分)(共3分)
(子题)语段(一)(二)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语段内容具体分析。(4分)
【答案】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洞庭湖之景转入抒情、议论,表明自己的远大抱负。(2分)语段(二)以记叙为主,主要记叙了王质抱病为遭贬的范仲淹送行一事。(2分)(共4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2.马说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0.北冥有鱼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9.小石潭记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原文呈现及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