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01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02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03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04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05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06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07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6篇 曹刿论战 《左传》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本文的主旨并非记叙这场战争,而是论述曹刿关于战争的理论。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①师:军队。②伐:进攻,征伐。③见:接见。④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⑤谋:谋划,出主意。
    ⑥间(jiàn):参与。⑦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⑧何以战:“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⑨安:指安身。
    ⑩弗:不。⑪专:独自享有。⑫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⑬惠:恩惠。⑭遍:遍及,普遍。
    ⑮从:听从,顺从。⑯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⑰加:虚夸,夸大。
    ⑱信:实情。⑲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⑳福:赐福,保佑。21.狱:指诉讼事件。22.虽:虽然。23.察:明察。
    24.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25.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26.可以:可凭借。以,凭借。27.从:跟随。
    28.鼓之: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之,起补足音节作用。29.败绩:大败。30.驰:驱车追赶。31.辙:车轮碾出的痕迹。32.轼:车前的横木。33.逐:追赶,追逐。
    34.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克,战胜。35.故:缘故,原因。36.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无实义。37.战:作战。38.一鼓:第一次击鼓。39.作:鼓起。
    40.再:第二次。41.竭:穷尽。42.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43.测:推测,估计。44.伏:埋伏。45.靡(mǐ):倒下。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有利时机是取胜的先决条件的观点,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①详略得当。扣住“论战”,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论,对战争的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详略分明,中心突出。②运用对比和反衬手法。将鲁庄公的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和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进行对比,以鲁庄公之“鄙”反衬曹刿之“远谋”。③语言精练,不置褒贬,但对人物的褒贬都隐藏在具体事件和人物言谈中。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采分点 肉食者:这里指当权者。间:参与。 特殊句式 省略句:肉食者谋之,(你)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够长远谋划。 采分点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易错点 “鄙”易误译为“卑鄙”。
    3.何以战? 译文 凭借什么作战? 采分点 以:凭、靠。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以何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采分点 安:指安身。弗:不。专:独自享有。 易错点 省略句:必以(之)分人。
    5.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文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采分点 惠:恩惠。遍:遍及,普遍。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夸大,一定按照实情(禀告)。 采分点 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祭品。加:虚夸,夸大。信:实情。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采分点 孚:使信服。福:赐福,保佑。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诚心判断。 采分点 狱:诉讼事件。察:明察。情:诚心。 特殊句式 省略句:必以情(断之)。
    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采分点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以:凭借。从:跟随。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 (曹刿)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采分点  舍:客舍。支:同“肢”。汤:热水。沃:浇。和:暖。
    1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 采分点  作:鼓起。再:第二次。竭:穷尽。 易错点 “再”易误译为“再次”。 特殊句式 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1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 (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齐军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采分点  测:推测,估计。伏:埋伏。
    1.(思考探究)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请见→A.     →参战→B.  
    2.(思考探究)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
    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3.(思考探究)文章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答案】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一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三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
    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4.(积累拓展)文章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答案】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
    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谈谈。
    【答案】政治方面:体现在他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体现在他作战时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2.请简要分析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答案】 鲁庄公既有“鄙”(目光短浅)的一面:在政治上见识鄙陋,缺乏远见;在军事上急躁冒进,缺乏才干。他又有“不鄙”(贤明)的一面: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在战争中听取曹刿的意见,知人善用,不专断独行;战后询问曹刿取胜原因,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③为下文写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做铺垫。
    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案】与鲁庄公的冒进不同,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碾出的痕迹、登高眺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做出判断发命令。这体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形象特点。
    5.文章第一段是如何通过对话来塑造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案】通过写曹刿的一问两驳和鲁庄公的三答,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和对人民的重视与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希望依靠小恩小惠及神灵取得战争胜利的思想进行对比,突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
    6.在刻画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时,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①战前,鲁庄公“将战”而不知“何以战”和曹刿深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形成思想认识上的对比。②战中,鲁庄公“将鼓”“将驰”与曹刿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形成对比,突出鲁庄公的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刿的临阵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③战后,鲁庄公“问其故”和曹刿的分析解答形成对比,既突出了鲁庄公的“鄙”以及从善如流,也反衬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一)《曹刿论战》全文。 (二)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②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④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⑤,得贤之与失贤也。(节选自《淮南子》,有删改)
    类型一 课内外两个文言语段对比 
    【注】 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大夫。④渠:堑濠。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
    1.阅读语段(一)(二),从君、臣两方面分析鲁国胜、虞国败的原因。
    【答案】 “鲁国胜”的原因:①鲁庄公善于采纳谏言,知人善任,且能够在政治上取信于民;②曹刿有忧国之心、政治远见及卓越的军事才能。“虞国败”的原因:①虞君不纳谏言,且贪图眼前小利,缺乏远见;②宫之奇的谏言没有被采纳,宫之奇离开虞国。
    2.语段(一)提到“同舍生”,语段(二)提到“敏少年”,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在战争中,有贤士辅佐,往往容易获胜。语段(一)中,鲁庄公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小恩小惠及神灵上,且打仗急躁冒进;而曹刿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在军事上懂得把握战机。正是在曹刿这样的贤士的辅佐下,鲁庄公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语段(一)(二)分别详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案】 语段(一)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论,(对战争的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是因为其重在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语段(二)详写了晋国为伐虞国所做的准备,(将战争经过略过,)这是因为其重在表现贤士对国家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二)晋献公想攻打虞国,但宫之奇在那里,晋献公为此睡不香,吃不好,但是不敢轻易派兵攻打虞国。(后来)晋献公用宝玉和骏马来贿赂虞国国君,虞君非常高兴。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宫之奇就越过国界离开了。荀息攻打虞国,轻易取得胜利,将宝玉和骏马带回晋国。所以,防守不仅仅依靠堑濠的坚固,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而是取决于是否得到贤士的辅佐。
    (一)《曹刿论战》全文。 (二)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注】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节选自《左传·子鱼论战》)【注】 司马:统率军队的高级长官,此处指子鱼。
    1.结合语段(一)(二),简要分析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
    【答案】 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挥。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建议。(意思对即可)
    2.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语段(一)(二)简要概括。
    【答案】 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如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发动进攻,子鱼主张“楚人未既济”“未成列”时发动进攻。
    【参考译文】 (二)宋襄公领兵与楚军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摆好阵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司马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河,请您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还没有摆好阵列,(子鱼)又将上述建议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摆好了阵列,宋军才攻击他们,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护卫官也全部被杀。
    (一)《曹刿论战》全文。 (二)文公伐原①,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②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③,而原请降。(节选自《国语·文公伐原》)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语段群文对比  
    (三)十三年春,叔弓④围费,弗克,败焉。平子怒,令见费人执之以为囚俘。冶区夫曰:“非也。若见费人,寒者衣之,饥者食之。为之令⑤主,而共其乏困。费来如归,南氏亡矣。民将叛之,谁与居邑?若惮之以威,惧之以怒,民疾而叛,为之聚也。若诸侯皆然,费人无归,不亲南氏,将焉入矣?”平子从之。费人叛南氏。(节选自《左传·昭公十三年》)【注】 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谍:刺探军情的人。③孟门:原国地名。④叔弓:人名。⑤令:好。
    1.语段(一)(二)都是描写战争的,但两个语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语段(一)侧重描写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语段(二)侧重描写战后取舍。
    2.三个语段共同反映了什么思想?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取信于民。从语段(一)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语段(二)中的“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和语段(三)中的“若见费人,寒者衣之,饥者食之。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可以看出。
    【参考译文】 (二)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过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刺探军情的人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只能再支撑一两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孟门,原国便宣布投降了。
    【参考译文】 (三)十三年春天,叔弓围攻费地,没有打胜,被击败了。季平子发怒,命令见到费地人就抓住他们将他们作为囚犯。冶区夫说:“不对。如果见到费地人,受冻的给他们衣服穿,挨饿的给他们饭吃。做他们的好主人,供应他们所缺乏的东西。费地人来这里就像回家一样,南氏就要灭亡了。
    百姓将要背叛他,谁跟他住在城里?如果用威严使他们害怕,用愤怒使他们畏惧,百姓就会因为怨恨而背叛您,这是为南氏招聚了百姓。如果诸侯都这样做,费地人没有地方可去,他们不亲附南氏,还会到哪里去呢?”季平子听从了他的意见。费地人背叛了南氏。
    [2015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4分) (一)《曹刿论战》全文。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⑤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 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把握。C项,“狱”是“诉讼事件”的意思。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答案】 (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齐军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伏”1分,大意1分,共2分)
    3.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
    【答案】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1分)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4.阅读两个语段,回答下面问题。(母题)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
    【答案】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③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子题)语段(一)(二)都提出了“夫战,勇气也”的战争观,说说曾国藩在语段(二)中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4分)
    【答案】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2分)举孙仲谋攻合肥、诸葛武侯攻陈仓士气利用不当而受创的例子反面论证,举荀罃攻逼阳、陆抗攻西陵利用士气而成功的例子正面论证,(1分)正反对比论证了士气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二)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渐
    相关课件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2.马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2.马说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0.北冥有鱼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0.北冥有鱼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9.小石潭记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9.小石潭记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原文呈现及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6.曹刿论战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