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读课文,体验技术,体会语言,感悟意境,拓展阅读,体会表达,课外拓展,检测巩固,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同威尼斯的关系。2.领会作者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和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同威尼斯的关系。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和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体验技术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这节课,继续我们的威尼斯之旅!2.威尼斯有一条规定,是这里独有的——不准任何车辆进入,因此小艇就是这里的“公共汽车”,于是也就造就了这样一群身手不凡的船夫!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拿笔画出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句子。(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学生齐读)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3.初读,变换朗读的方法。教师读前面的部分,同学们接读后面的部分。(1)教师引读“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学生接读“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2)教师引读“不管怎么拥挤”,学生接读“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3)教师引读“遇到极窄的地方”,学生接读“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4.再读,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1)发现了吗?同学们读的部分是船夫应对路况的表现;教师读的部分是船夫遇到的路况。大家注意到“极”字了吗?(注意到了)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极”是指速度特别快,快得不能再快了)(2)速度这么快,最怕的就是“拥挤”,可是船夫怕吗?(不怕)不仅不怕拥挤,连极窄的地方也不怕,你瞧,船夫的速度不仅没有减,还玩起了特技……(3)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三个特写镜头来进行描写的,而且这三个特写镜头一个比一个惊险,层层递进,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仿佛就在眼前。师生齐读。5.品读,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1)你就置身于这样的小艇里,有什么感受?(很刺激、惊险,有说不完的情趣)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2)前面的描写已经很充分了,这一部分多余吗?(不多余。作者在以自己的感受唤醒读者的感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去掉就不能唤起我们这样的感受了)(3)如果说前面几句是正面地、直接地对船夫的驾驶技术进行描写,那么这一句就是以自己的感受侧面地、间接地来写,衬托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二者结合起来,更具说服力!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6.模拟体育节目主持人选拔赛,激发学生兴趣。(1)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不能像体育节目主持人那样进行一次现场直播呢?(能)下面咱们就来模拟体育节目主持人选拔赛,内容是直播船夫如何驾驶小艇。(学生自己试说)(2)四人小组内互说。(3)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上台,正式模拟体育节目主持人选拔赛)【设计意图】“朗读就是理解,朗读更是发现!”本段的三次朗读为“整体——部分——整体”,在变式的朗读中,让画面立体起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法特点,真正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二、体会语言,感悟意境1.沐浴着威尼斯柔和的海风,让我们看一看威尼斯人白天到夜晚的生活吧。2.初读,深入文字体会人与艇的关系。(1)默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威尼斯人和小艇有怎样的关系?(息息相关,人离不开小艇)(2)谁乘小艇做什么?请完成表格。课件出示:谁交通工具做什么怎么乘坐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4)全班交流汇报。(先指名学生填表格,再课件出示上面表格的答案)(5)课文没写青年妇女乘小艇是去干什么,谁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去看戏、走亲戚、购物……)(6)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学习?(邮递员、医生、学生、市长……)3.教师小结:形形色色的人,从早到晚都离不开小艇,可以说小艇与人们同醒同睡!4.再读,在乐曲与文字互相配合中体会情趣。(1)白天,当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起来,充满生机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安静,入睡了。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的手法,一静一动的描写形成对比,更衬托出了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小艇与威尼斯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艇不动了,人们也就停止了活动,所以这一优美的夜景描写也说明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你会感觉到这部分文字如同音乐一般,有活泼、明快的部分,也有柔和、细腻、温婉的部分。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你觉得该给这部分文字配怎样的乐曲?(指名学生说)(4)这部分的画面极富动感,是因为作者描写时,运用了几个连续性的词语“簇拥、散开、消失、哗笑、告别”。教师读词,引导学生想象。5.合作读整段,一动一静中提升感受。让我们聚焦于文章第6自然段,先动后静,读的时候,先明快后舒缓。男女生合作读第6自然段,男生读动的部分,女生读静的部分。6.教师小结:在这一动一静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情趣,一份情调与趣味!7.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你一天中生活的情景。(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想象在威尼斯一天中生活的情景。(学生自由讨论)9.全班交流汇报。(指导学生上台说)【设计意图】小艇与威尼斯人息息相关,几个层面的追问让息息相关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具体化了,更易明白作者本段的写作意图。变换式的朗读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活力,让学生的学习有了创意。“动”与“静”不就是一段乐曲吗?三、拓展阅读,体会表达1.回顾全文,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个词、一句话肯定不能表达清楚我们此时的内心,但是在我们心中却充满了对威尼斯的向往和憧憬。作者也同样回味无穷,因而用了“说不完的情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威尼斯很神奇,但凡去过的人都像着了魔似的,对它念念不忘。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介绍威尼斯时,三位作家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阅读链接”)(1)指名学生读,再齐读。(2)三位作家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三位作家都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情,都用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3.总结回顾,谈谈感受。回顾这节课,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设计意图】“阅读链接”该如何与课文衔接?“阅读链接”不同于课文教学,但是编者这样安排总是有意图的。解读本课的“阅读链接”,应该立足于不同作家的表达风格,让学生有所感悟。四、课外拓展了解作者,阅读他的其他作品。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设计意图】由课内拓展至课外,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五、检测巩固 1.把下边的句子补充为比喻句。 2.根据课文理解,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设计意图】完成学习以后,当堂检测,巩固落实文本学习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六、布置作业1.回家当导游,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2.小练笔:下载号称“东方威尼斯”的苏州的图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抓住特点,仿照课文第三自然的写法,写一写“苏州的小艇”。【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是对课内的延伸,使学生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地落到实处,使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以训练,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感受特点,品味表达,乘舟游览,感受情趣,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预习检测,整体感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