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0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0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0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0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0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备课课件ppt
展开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思想领域的变化及特点,并对这一时期的佛教盛行的影响及后果进行探究分析。2、整理并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领域的优秀成果,并分析总结上述成就的成因。 3、通过对三国至隋唐时期日益繁荣的文化成就的特点及成因分析,尝试运用唯物史观加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与理解。
一、多元化的思想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多元化的思想——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的发展 汉武帝以来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佛道发展冲击 吸收佛道精神新发展 (1)隋朝时“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2)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唐朝中期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 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 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
佛教发展两汉:传入中国;汉明帝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魏晋南北朝: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唐朝:武则天时期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史料一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南史﹡郭祖深传》
史料二 “浮屠害政,桑门(僧人)蠹俗。……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土木(指寺庙)。” ——范缜《神灭论》
探究设问1: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带来了什么影响并衍生了什么后果呢?
影响:1、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钱财; 2、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 3、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威胁到政府统治的稳定。后果:1、民间反佛——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主张: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2、政府灭佛:统治者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先后3 次灭佛总结: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和科技
想一想: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
二、兴盛繁荣的文艺与科技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北朝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序》
想一想,贾思勰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探究设问2: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文艺、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 魏晋到隋唐,民族交融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为文艺、科技繁荣提供社会基础;2. 魏晋到隋唐,江南大开发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文艺、科技繁荣提供经济基础;3. 魏晋到隋唐,外来文化的传播和交融为文艺、科技繁荣提供一定条件;4. 魏晋到隋唐,建立在此前文艺科技发展的基础之上。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玄奘取经回归图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公元759年由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主持修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探究设问3:这一时期特别是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1)三国至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经济——南方的开发、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对外——统治者开放的对外政策;思想——“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文明之间交流; 交通——便利的交通及国家的配套设施,为经济交流提供保障。 (结合教材上相应的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文化——先进的文化有很强的吸引力。
探究设问4:综合本课教学内容思考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化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成因是什么?
特点: 多元化、兴盛繁荣 原因:1、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 3、统治者实行开明开放的文化宗教政策 4、中外文化交流密切促进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5、印刷术、造纸术的应用推动; 6、在此前文化发展基础之上。
兴盛繁荣的文学艺术与科技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本课目标,小组合作,资料卡片,皇帝装扮,课堂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一代人的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道教最受尊崇,一概况,多元共生有新现象,佛教的盛行,1原因,2影响,反佛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儒学危机,文化多元,三教融合,反佛斗争,1原因,耗费大量钱财,破坏家庭秩序,影响社会运作,2过程,②政府三武一宗灭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