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说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主要方法,运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暨豚。3.海南岛上四季常青的红树林。 4.北京八一湖的野鸭。5.此时此刻我们所在教室内的全部学生和老师。6.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7.校园内的所有乔木。8.棉田中有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9.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
否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植物,是多种树种的统一体。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2.要点: (1)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2)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容积内的个体数量
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有差异
3.意义: 农业害虫的监测和预报、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和保护等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样方法:调查植物,活动能力不强,活 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
标志重捕法: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围大的种群
(1)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2)估算计数法: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 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
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的昆虫,用 黑光灯诱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举例:选取1 m2山地,计算马尾松为20棵,则该样方的马尾松密度为20/1=20(棵/m2)。
②适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如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
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草本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灌木16 m2 ; 乔木100 m2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夹角顶点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名师提醒:样方法的注意点
1.选取样方的原则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任何主观性。2.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点状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3.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如何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
N=(4+6+8+8+9)/5=7只/m2 =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
如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密度?
连续5年,来盐城越冬的丹顶鹤都超过700只,占全球现有野生丹顶鹤数量的近一半。
(4)标记重捕法 ——常用于大多数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第2次抓捕n只,其中被标记的m只
③计算方法 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 即 N∶M = n ∶m
实例1 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N=42×38/12=133只
实例2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___头。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名师提醒:标志重捕法的注意问题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2.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4.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相关生物引起种群密度改变
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1.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2.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例如:截止到2015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约为13.7亿,2015年出生1655万,我国大陆人口在这一年的出生率约为_____。2015年,我国大陆死亡人口为975万,死亡率为_____。
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何?
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什么?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是导致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实例: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2.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思考:上图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的是____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的是____种群数量会稳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的是____
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特点: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会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1.年龄结构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提示:不一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2. 据统计,1990— 2013 年的24 年间,我国0 ~ 14 岁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7.69% 下降到16.41% ;15 ~ 64 岁人口的比例由66.74% 上升到73.92% ;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由5.57% 上升到9.67%。这说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这说明我国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比在减少,老龄人口占比在增加。我们应该关注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1.概念:种群中有生殖能力的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不合理的性比会直接导致出生率下降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1)雌雄相当型: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3)雌少雄多型: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考虑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为雌少雄多型。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提示: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性别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 的密度
思考: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对种群密度有什么影响?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 [2021-2022 南京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C. 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答案】C【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 项正确;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B 项正确;生物的种群密度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常常受气候、食物、天敌、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C 项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 项正确。
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B.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 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不是精确的现实反映D. 将M 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 只
【答案】B【解析】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A 项正确;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蝗虫的幼虫等)采用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蛇)采用标记重捕法,B 项错误;标记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结果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C 项正确;根据种群个体数量N/ 被标记个体数量M= 重捕个体数量n/ 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量m,可计算出该鹿群的总数约为Mn/m 只,D 项正确。
3.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命活动不能有影响B. 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 只,黄鹂大约有172 只C. 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 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得计算的结果应偏小
【答案】D【解析】标记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 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 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 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减小,所得计算的结果应偏大,D 项错误。
4.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a、b、c 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某国近几年人口出生率每年都在下降,说明该国人口年龄结构一定为c 图所示类型B.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a 图所示类型C.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有可能使该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c 图所示类型D. 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b 图所示类型
【答案】A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a 是增长型,b 是稳定型,c 是衰退型。人口出生率每年都在下降,不能说明某国人口年龄结构一定为c 图所示类型,还要考虑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大小关系及迁入率和迁出率,A 项错误。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幼体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增长型,B 项正确。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可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 项正确。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稳定型,D 项正确。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看表讨论,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自然界水的存在形式,细胞中的水如何存在,分析讨论,自由水,结合水,无机盐,%1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课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前预习,内容精解,即时练,三酶的特性,深度拓展,走向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减数分裂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减数分裂教案配套课件ppt,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