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405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405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405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6分)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在静谧的夜晚守着一盏孤灯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沉淀。读着《紫藤萝瀑布》,我们好像看到宗璞伫立在辉煌、灿烂的紫藤萝瀑布前,感受到生命长河的无止境,感受到人生在历史苍桑中解脱重负的心灵bó动;读着《一棵小桃树》,我们好像看到小桃树立在风雨之中,在悲凉的点zhuì中苦熬着,迎接冉冉升起的太阳。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书而行,你就会在喧嚣中找到一种宁静,你心灵的天空就会闪烁着星光的快乐!(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沉淀( ) 伫立( ) 点zhuì( ) bó动(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2.小豫根据诗句所涉及的地点绘制了下面的“诗词地图”,请你帮他完善。(8分)(1)请你仿照示例,为图中其他任意一处再写一条相关的“文化记忆”。(2分)示例:【甲】唐代诗歌《登幽州台歌》(2)小豫为“诗词地图“撰写了一段导语,请你帮他补充诗句。(6分)每个人的青春都是闪亮的明星,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连接起来,就是灿烂的星河。我们曾在《木兰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看见驰骋沙场的英姿;曾在《望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看见俯视一切的雄心;也曾在《登飞来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诗人的豪情与志向。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1) 有人说,阅读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不仅可以丰富科学知识,感受大自然的广博和神奇,而且可以激发探险精神,培养人文情怀。结合阅读过的凡尔纳的作品,谈谈你的感受。(100字左右)(2) 阅读名著,需要方法策略。《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具体向同学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到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______________一群舞者身着青绿色拖地长裙,仿佛化作青峰叠嶂和陡峭山崖,通过“青绿腰”等舞蹈动作的变幻,演绎出“险峰”“卧石”等造型,将山水相依的磅礴气势舞得淋漓尽致。①“青绿”是《千里江山图》的灵魂,也是整部舞剧的视觉标志。②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③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隐入画中……④《只此青绿》用七个篇章让观众跟着展卷人的视角,穿越时空走进北宋画家王希孟的绘画世界。A.④②③①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5.“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倡导同学们弘扬传统,知礼孝亲,学校决定开展“孝亲敬老月”活动,请你参与。(8分)(1)【辨识字体】下面是“孝”字不同的字体,选项中与字体相匹配的一项是( )(2分)A.楷书 草书 隶书 行书 B.行书 隶书 草书 楷书C.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D.草书 行书 楷书 隶书(2)【精彩开场】作为主持人,你准备在开场白中简要介绍“孝亲敬老”对于中学生成长的意义,你将怎样说?请写下来。(不少于60字)(4分)(3)探究下列语句中“孝”的含义。(2分)孝,善事父母者。从老者,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二、阅读探究(共23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5分)听 秋从维熙①黄昏时分,上街散步,遇到一个肩挑蝈蝈笼子的老汉,走街串巷在叫卖蝈蝈。蝈蝈笼子是用绿色苇叶编成的,有灯笼形,有菱角形,有喇叭形,有酒瓶形,这已然吸引了城市人目光的聚焦,加上笼子里此起彼伏的蝈蝈鸣叫声,顿时给京城送来了乡野的浓浓秋意。一群城市的娃儿,伸直脖子在好奇地围观,我则走上去买了两只提回家里,把灯笼形的蝈笼挂在了阳台上。②在窗外蝉鸣之声流露出凄惶之时,蝈蝈以一曲曲高亢的秋歌,取代苦蝉单调的噪音,实在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今夏京城酷热如烤,它的歌声不仅给我带来了秋声秋韵,还带来了秋风秋雨──八月中下旬,两场密集如网的雨丝,清洗过京城之后,汗迹斑斑的城市,仿佛升腾起生命的活力。我的童年是在冀东农村度过的,记忆中曾留下蝈蝈的鸣啾声声;因而在我的认知中,蝈蝈是人类生活的知音,是秋天写意的自然画师。此时我将这个秋天的歌王,高悬于我的窗外,它的声声秋歌,能让我有一次童心之旅,让我在黄昏斜阳的年纪,回眸人生只有一次的童真,那是人生中难以寻觅到的一种痴醉。③童年时的我,每到秋天来临之时,都要钻进红高粱地里,与小伙伴一起去逮铜镜蝈蝈。当时,因为个儿太矮,高粱秆子太高,而且蝈蝈都喜欢栖息在顶端红红的穗子上,我们只能靠摇动高粱秆子,把它摇晃下来,然后将其装进蝈蝈笼子。青绿的高粱叶片锋利如刀,当我们从高粱地里钻出来,赤裸的胳膊被划出一道道血迹,但听蝈蝈一叫,就好像贴上了止疼药似的,而把在高粱里钻来钻去的艰辛忘得一干二净了。此外,还要拔来青草为它絮窝,摘来它爱吃的南瓜花供它食用,然后就躺在土炕上,静听它一曲曲“声声蛮”和“声声乐”的秋歌了。蝈蝈是个非常不错的歌手,不像夏天的苦蝉,吐出来的都是刺耳的噪音;它是喜剧演员,歌声不仅高昂而亢奋,而且底气足得一口气能唱上一袋烟的光景;因而家乡的女娃,给它起了个人性化的别名:哥哥。因为蝈蝈中的雄性,才具有吟唱的生理本能。④有一天,高悬于天空的一轮秋月,把清冷的月光洒进我的床前,正当我进入梦里南柯之际,那两只蝈蝈忽然停止了歌唱。我觉得有点怪异,因为白天散步时我特意到菜场买来南瓜花,为它提供了美食,此时月光如水,正是它俩大展歌喉的时候,何以会一齐哑了嗓子?我走到阳台一看,吓了我一跳,一只毛色黑白相间的家猫,不知何时从开着的窗子,跃上了我家的阳台,它两眼闪烁出绿色的幽光,一动不动地盯着悬于空中的那只蝈蝈笼子。看我走出来,那只野猫虽然立刻跑了,但我还是摘下笼子,以示对蝈蝈们受惊后的安慰。⑤但是当我回到床上以后,它们像是被惊吓住了似的,再也不开口吟唱这秋天的银色月光了。这个场景,让我顿时想起了一件几乎被岁月遗忘了的遥远往事。⑥20世纪饥饿的60年代初期,我正在海滨一个劳改队接受劳役。到了秋天高粱红了之后,蝈蝈不知人间的饥饿,便在青纱帐里,撒欢地叫个不停。这真是绿色天使们的厄运到了,囚徒们循声而去,先脱下脚上的鞋,用鞋底子搓高粱穗子,把搓下来的高粱粒当充饥的主食;再把那些大肚子蝈蝈逮着,当成副食一块儿吞下肚子。那是十分原始并且非常惨烈的生存镜头:一些耐不住饥饿的大肚汉,把蝈蝈的翅膀揪下来,再把带刺的腿拔下来,然后便将整个蝈蝈塞进嘴里,囫囵个儿吃下去。他们一边生吞着蝈蝈,还不忘说上两句那个年代的生存哲学:“你长得那么胖,浑身都是油;我得了浮肿,我需要动物脂肪。”演出这一幕苦戏的,不都是刑事犯,其中也不缺乏在那特殊年代被划为右派、送来劳改的大学生。因而,在那些年头里,我觉得蝈蝈的叫声和饥饿的劳改犯的呻吟合二为一,音符里似乎没了“声声蛮”和“声声乐”的豪气,而变成“声声哀”和“声声怨”的一曲曲哀鸣了。在社会不同层次的群落中,也许只有经历我这样的“马拉松”式的苦难部族,才能从它们的歌声中,倾听到大自然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旋律。⑦蝈蝈终于又开始歌唱了。由于我记起了历史的昨天之故,辗转反侧,久久难以成眠。我想:我能活到人生四季中的秋季,实属是不幸群落中的一个幸运儿,多少与我同命运的同类,生命都在苦难中化为宇宙之间的灰尘了,而我却能在银色的月光下,像我的童年时日那样,倾听来自大自然的秋声秋韵,简直是一种超期服役的可贵享受,不是吗?记得,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的节目序曲中,老作家乔羽写下如是的歌词: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⑧蝈蝈虽然不知人间事,听不懂这支歌儿的含意,但它是痴迷于秋天的歌手,在秋风叶落中夕阳唱晚,撩逗起人生悲欢离合的回忆和对明天深远的情思……(有删改)6.文中写到蝈蝈的鸣叫声在不同的时段地点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6分)7.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意蕴丰富。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例句简要赏析。(3分)8.文中第⑥自然段写道“在社会不同层次的群落中,也许只有经历我这样的‘马拉松’式的苦难部族,才能从它们的歌声中,倾听到大自然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旋律”,“大自然的旋律”指的是什么?“大自然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旋律”指的又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分)9.《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宗璞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这与本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你判断出写法,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2题。(共8分)①在鲁迅文学院,我找到了我的“微故乡”。②这是一个小小的山坡,鸟儿们说着故乡的话,长长短短,一应一和。山坡上的小黄花,及不知名的小野花,在夕阳的余晖中多情地摇晃。我踩着脚下的松针,误以为一些野生的菌子就要从土地里冒出来。童年的故乡向我奔来,甚至那些未开的木槿花,白色、紫色,都唱出了熟悉的乡音。此时,我“遇见”了那棵松树,它直愣愣地“走”向我,它一定看见我从内心勃发的欢喜,正在它的近旁弥漫。大半个时辰,我徘徊在那棵松树下,有种家乡的气息,顺着鼻孔入驻我的心间,仿佛它就生长在故乡那座叫树家窝坡的山上,就像我曾经遇见过的结得最多松果的树。③我们像多年未见的老友,拉着手亲密无间。松树的皮肤,贴着我手心的温暖,给了我一种上扬的坚定力量。向上看去,在高高的枝头,一个又一个的松果,挤着挨着欢喜着,都张着嘴巴有话要说。这情形,像几世同堂的大户人家在操办老祖母的寿辰。我盯着这棵松树,从天空看向大地,像是看见这世界满堂的福禄从一道道门里走来。老祖母用手里的拐杖撑起血缘的亲情,代代相传,才有了家,有了国,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从学院走出去的师兄、师姐及未来的学弟、学妹们,他们散居在各地,文脉的根须像松树一样深入大地。他们也许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个精神上的微故乡。④在故乡云南那座叫树家窝坡的山上,也长着无数棵这样的青松。有风经过,松涛阵阵;夜色来临,互为战友。村子里的人为了纪念先祖迁移至此地时身居窝棚的苦日子,便把一个村子叫作魏家窝坡,同时也把一座山命名成自己的兄弟——树家窝坡。定然是那些松树成了村民们安身立命的脊梁,他们才对一座山充满了感激之情。⑤村子里的生老病死,都会与这座山上的松树发生联系。结婚时,必然要找一棵粗直的松树,松树上一定要结满了松果。这样的树适合做成婚床,意为多子多福。烧火的柴,是松树上掉下来的枝丫。打成家具的材料,也离不得松树。落下的松针叶捂成土地上的肥料,滋养庄稼、蔬菜。劳累了小憩时,一棵粗壮的松树就是最好的依靠。松树默默地成为那片土地上实用的生活,成为精神的象征。先祖们肯定不知道后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诗句,然而,自然与他们,又是何其接近。一片一片的松树成为松林,它们在雾霭雷雨中自然成长。没有人注意过它们的存在,它们不管不顾地生长着,根深植于土里,叶相触在风中,它们互相问候、互相取悦,一天天,一年年,长粗,长壮,成为并肩挺立的兄弟。⑥一阵风吹来,黄色的松花粉像一阵轻烟。有同学从树下经过,便一起在松花上抖落一些花粉,仔细尝味。润滑细腻的感觉从指尖传来,我们看着彼此发黄的脸色,大笑不止。有鸟儿从松树上惊起,扑棱棱飞到另一棵松树。原来,院子里的松树不止一棵。(有删改)10.作者不仅描写了鲁迅文学院的松树,还回忆了故乡的松树。他在鲁迅文学院的小山坡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恰如老友相逢。这棵松树②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像是一位养育无数子孙、支撑起血缘亲情的老祖母,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鲁迅文学院又何其相似。继而作者转入对故乡松树的回忆。(3分)11.作者对景物的描摹生动传神。请从文中任选一处进行批注,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妙处。(3分)12.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说说你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句“松树默默地成为那片土地上实用的生活,成为精神的象征”的理解。(2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9分)(一)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3~17题。(共14分)【甲】爱莲说周敦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链接材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⑤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⑥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⑦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⑤名:表达。⑥肖:模拟……的神韵。⑦不可:不能,不够。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斯是陋室 孤陋寡闻 丑陋不堪B.宜乎众矣 事不宜迟 景色宜人C.有仙则名 名列前茅 大名鼎鼎D.香远益清 老当益壮 精益求精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1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香味:兰——氲氲无所;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根据两篇短文及链接材料,在下面的表格内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二)阅读古诗,完成18、19题。(共5分)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8.请从修辞、情感方面赏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妙处。(2分)19.花草树木是古诗词的常见意象。历代诗人常以“柳”入诗,借此传达不同的情感。从下面诗句中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简要说明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2)此夜曲中闻折柳①,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注释】①折柳:这里指汉代乐府名曲《折杨柳》。四、作文(50分)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题目一:请将“________,让我更加懂得___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作文。不限文体(诗歌除外)。要求:①字数在600—800之间;②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题目二:“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的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是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答案1. (1)diàn zhù 缀 搏 (2)苍桑 沧桑2. (1)示例:【丙】 北宋诗歌《登飞来峰》(2)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3. (1)示例:阅读《海底两万里》,我看到了奇特的鱼、色彩斑斓的贝壳、大如椰子的珍珠,不禁对海底世界的动植物充满了向往;看到尼摩船长解救被鲨鱼袭击的采珠人,并赠予他珍珠,尼摩船长的勇敢、善良也激发了我的正义感。(2)示例:方法一:运用快速阅读法阅读《海底两万里》。抓住小说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全书的核心人物,也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关键,对涉及他的语段就需要格外关注。而对文中大段的景物描写、知识介绍,或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先跳过去,回头再根据需要和个人兴趣补充阅读。(就此方法适当举例即可)方法二:借助工具书或相关资料理解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和术语。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科幻作品的内容,进入更深层的阅读。方法三:阅读时发挥想象力,进入凡尔纳塑造的科幻世界,体会文字之美,理趣、情趣之美,在语文学习上可以汲取很多营养。(其他方法:精读、跳读言之有理即可)4. C5. (1)C(2)示例:各位同学,大家好!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曾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用,在今天对于我们中学生的成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我们中学生的责任感、是非观,促进家庭幸福,完善人际关系有着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重视。(3)好好侍奉、赡养父母,孝敬父母,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担忧。6. ①八月中下旬 ②窗外(阳台) ③红高粱地里 ④好像贴上了止疼药似的,而把在高粱里钻来钻去的艰辛忘得一干二净 ⑤20世纪饥饿的60年代初期 ⑥似乎没了“声声蛮”和“声声乐”的豪气,而变成“声声哀”和“声声怨”的一曲曲哀鸣了7. 示例一: “蝈蝈是人类生活的知音,是秋天写意的自然画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蝈蝈比作知音和画师,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蝈蝈的歌声给人类带来的各种美好,表现了“我”对蝈蝈歌声的喜爱之情。示例二:“到了秋天高粱红了之后,蝈蝈不知人间的饥饿,便在青纱帐里,撒欢地叫个不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蝈蝈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蝈蝈吟唱时的欢快状态,为下文写它们遭遇的厄运做铺垫。8. “大自然的旋律”指的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春天的鸟唱,夏天的蛙鸣,秋天的蝉吟等。“大自然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旋律”指的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9.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听到蝈蝈的鸣叫声,触景生情,引发对往事的回忆,蝈蝈的鸣叫声由高亢到呻吟,作者的情感便由喜转悲;蝈蝈的鸣叫声从无到有,作者的情感又由悲到喜。由此也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感悟,感悟到了人生的庆幸和满足,表达了“我”对明天生活的憧憬。10. ①遇到一棵带有家乡气息的松树②枝头挂满松果③培养众多学子,成为学子们精神微故乡11. 句子:一个又一个的松果,挤着挨着欢喜着,都张着嘴巴有话要说。批注:“挤着”“挨着”“张着嘴巴”等词将静态的松果写“活”了,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松树结满果实的形态,引发了作者关于传承血脉和文脉的联想。12. 松树成为村民们安身立命的生活来源,生老病死都会与松树发生联系,因此是“实用的生活”;松树们并肩挺立成长为繁茂的松林,就像村民们团结互助,战胜困难,因此成为“精神的象征”。13. D14. (1)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15. B16. 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17. ①洁身自好(或洁身自爱) ②高洁傲岸③安贫乐道 ④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链接材料参考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接近可以嗅取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炫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吧?18.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热闹的乡俗民事,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与热情好客的乡民的赞美之情。19. 示例一:(1)句将柳树拟人化为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将轻柔的柳条比作少女绿色的丝织裙带,写出了早春时节柳树的动人风韵,表达了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示例二:(2)句诗中“折柳”含有惜别的意味。远游在外的诗人在深夜听到哀怨动人的《折杨柳》曲,不禁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20. 略。时间地点“我”的感受黄昏时分街上给京城送来了乡野的浓浓秋意①②给“我”带来了秋声秋韵,还带来了秋风秋雨童年③④⑤青纱帐里⑥家猫事件后家中简直是一种超期服役的可贵享受选文对所状之物的描写所表达的情志爱莲说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①__________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陋室铭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②______________的情操和③____________的情趣链接材料对兰花“④_____________”的描写,赞赏它的高雅和尊贵表达了作者的敬慕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