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评估测评卷二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评估测评卷二,共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评估测评卷二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1.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C.CO2不溶于水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2.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灭火B.生产汽水C.气体肥料D.供给呼吸3.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A.C60B.活性炭C.石墨D.金刚石4.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5.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6.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铜用于制导线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7.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化学性质B.酒精挥发化学变化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物理性质D.木材燃烧物理变化 A.AB.BC.CD.D8.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9.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石油炼制B.太阳能发电C.燃煤脱硫D.酒精作燃料10.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D.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11.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石灰石C.收集CO2D.验证CO2不支持燃烧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13.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14.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5.从下列物质中选出其主要用途:①金刚石,②石墨,③C60,④焦炭。
(1)可用作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
(2)可作润滑剂的是____。
(3)可作燃料和用于冶金工业的是____。16.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用途广泛。
(1)在古代,蜡烛的主要原料是动物油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动物油脂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只含碳、氯元素B.含有碳、氧、氧三种元素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确定(2)在现代,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
①取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②点燃蜡烛,小心地往烛焰里插根玻璃管如图所示,使a端置于火焰根部。然后将玻璃管上移于焰心处,则b 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a端置于外焰处,在 b 端连接导管,插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7.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华同学依次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小华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检查实验A中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应该将燃着的木条______(请用下列选项填空)。
a.放在瓶口 b.伸入瓶内 c.伸入瓶中部 d.伸入瓶底部
(2)实验B中的实验现象为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该实验结论为:
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______。
②二氧化碳______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利用这一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
(3)实验C中可观察到______现象,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
(4)如果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变成______色。18.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把下列符合题意物质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氮气④氧气⑤四氧化三铁⑥稀有气体
(1)黑色固体物质有_____;
(2)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是_____;
(3)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
(4)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 三、流程题(每题10分,共10分)19.某工厂废气中可能含有CO、C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废气成分,同学们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1)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将气体A通入浓NaOH溶液以除去CO2,其目的是______
(3)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原废气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_
(5)应将气体D进行如下处理(填序号)______
A 将气体D充分燃烧 B 将气体D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C 将气体D收集后再处理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10分)20.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上述装置中______(填标号):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干燥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C→______(填标号)连接装置时,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应与装置C中______(填“a”或“b”)端相连。
(2)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突出优点是______;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10分)21.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和稀盐酸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需制备22 g ,不计实验损耗,至少需要消耗______。
(3)①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若要制备多瓶,并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稀盐酸,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每题12分,共12分)22.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手摸烧杯壁有___;蜡烛火焰逐渐________.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___.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___感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___(填“1”或“2”)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