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分层作业)-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018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分层作业)-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018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分层作业)-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018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分层作业)-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0181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分层作业)-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0181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分层作业)-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70181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同步训练题
展开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基础巩固】
1.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平王东迁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材料反映出平王东迁后,周天子面临____的局面。( )
A.周天子能够很好地约束诸侯
B.周天子在政治上处于最高地位
C.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D.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夏商时期 C.西周时期 D.原始社会
3.下图属于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B. C. D.
4.2021年7月24日上午,莒国古城首期在万众瞩目中正式开放迎客。春秋第一霸主曾在莒国勤学苦练,广揽贤能,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这位霸主是( )
A.秦穆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5.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7.历史地图是历史事件在空间分布上的具体反映,是学生学习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工具。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周分封 B.七雄兼并 C.春秋争霸 D.秦灭六国
8.据《论语》描述,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做主决。这表明春秋时期( )
①周王室日益衰落
②周天子名义上也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诸侯操控政治局面
④分封制逐步瓦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能力提升】
1.夏、商、西周时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自春秋以来,各诸侯国、各部族间“诸夏共祖”和“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 B.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2.《吕氏春秋》日:“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租佃制)则速,无所匿迟也。”使“公作”走向“分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B.诸侯争霸的加剧
C.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D.诸侯国不再履行对周王的义务
3.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诸侯争霸战争促使了山戎的灭亡
B.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各族经济的交流
C.诸侯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D.诸侯争霸战争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
4.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以上事件可以说明( )
A.西周的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B.春秋时期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C.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 D.战国时期有些卿大夫自立为诸侯
【拓展延伸】
1.观看下面三幅图片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战国铁犁 战国六角形铁锄 战国铁镰
农具是劳动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历朝历代的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犁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整地农具,用于播种。锄可以用于挖土、松土、除草。镰是长条形带锯齿刃的收割工具。
(1)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文献资料 B.实物资料
(2)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这些工具的出现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4)从这些出土的文物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方面的情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1945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测试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在过伯簋中部分铭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优秀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第8课百家争鸣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第8课百家争鸣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测试题,文件包含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