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共2页。
《济南的冬天》一、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初步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梳理课文写景的顺序。2、反复朗读,揣摩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3、继续巩固重音和停连的运用方法,通过朗读,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作者传达的幽微情感。重难点:采用比读的方式,在反复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幽微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1)作者导入:1、请同学们齐读刻下注释①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加上一句话,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2)文意理解,美段细读活动一:快速浏览课文,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来,然后联系全文内容来证明哪一个词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小结:全文是紧扣“温晴的天气”这条主线来写的,所有的景物描写都要突出“温晴”两个字:开篇点出济南是宝地,因为有温晴的天气;第二段总说山水,给人暖和安适的感觉,也是因为“温晴”;第三段写济南地理位置,三面围山,像小摇篮,给人暖和有依靠的感觉,也是因为有温晴的天气;第四、五段,雪中山色,雪小还有斜阳,是不是突出“温晴”;第六段写水,水不结冰还冒热气,有绿萍水藻,依然是“温晴”。另外几个短语或词,它们往往在一个段落里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或者集中表现作者赞叹的情感。 活动二:默读相关语句,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最能欣赏的是下面哪一个比喻?你的欣赏点在哪里?“小摇篮”\“带水纹的花衣”\“小水墨画”\“蓝水晶”小结:这些比喻的共同点是:以小喻大,以小绘大,以小描绘大(“小”了往往就秀气了可爱了) 活动三:有感情朗读第5段,完成下面5题1、比读,体会原文的妙处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给这段文字进行“画面命名”,要求赋有诗意;(小山雪霁)3、圈出全段文字中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4、用单竖线“划分”的方法表现你读懂了这段文字的层次结构;5、品析“顶”字为什么用得好?“镶”字为什么用得好?(“顶”有形态美,轻盈感) 活动四: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第三第六段里任选一段,标出重音和连读,尝试朗读(班级比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学习,整体感知,精研细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积累,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