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806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时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距今约5000年,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在长江下游的文化遗址,2019年7月6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是(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河姆渡文化2.耿铁华认为,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没有固定在一个地点上。尽管各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但在一个古老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维系着各区域、各部落及联盟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这反映出( )A.中华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论B.中原地区首先进入文明C.中国古代文明的共同体孕育了中国文明的起源D.原始农业的发展为文明的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3.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4300—4000年,是中原龙山文化代表性遗址,该遗址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推断( )A.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B.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C.“公天下”到“私天下”的局面形成 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受到挑战4.2009年夏,考古人员在大冶市蟹子地遗址的房屋基址中发现距今4200年左右的炭化稻米14000余粒,这可以用来说明( )A.新石器时代黄石地区先民实现定居生活B.夏代水稻是长江流域主要农作物C.黄石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稍早于黄河流域D.仰韶文化时期江南得到一定开发5.恭天成命,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乃四夷皆相率而使奉天成命。其中“华”的含义是( )A.中华民族 B.中华文明 C.服饰华美 D.礼仪文化6.《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社会的解体 B.私有制的产生C.国家的建立 D.人性的退化7.春秋以前,平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家族村社,贵族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父系大家族而不是个体家庭。这反映出( )A.贵族生活被全社会效仿 B.奴隶制经济停滞不前C.宗法制对社会影响深刻 D.分封制缺乏坚实基础8.“佾”通常是指古代乐舞的行列,每行八人,称为一佾,也是乐舞上尊卑关系的象征,不同的品位序列各不相同,如“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大约从夏商到西周,这种制度渐趋成熟。这反映了( )A.乐舞技术的提高 B.音乐艺术的完善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9.《左传》载:“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与此论述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10.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为了达成此目的,周代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 )A.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诸侯 B.加强对诸侯的控制C.确立更严格的礼乐制度 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1.甲骨文是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种刻于龟甲兽骨上古文字,多是当时王室对重要事项的占卜记录。下图是其中某片甲骨文的拓片。由右往左读:贞西土不其受年。意即:卜问,我们是否有个丰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商朝国家机构已非常完善 B.五谷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C.商代统治者重视农耕生产 D.书法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12.图3为一位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做的笔记,其中③指的是( )A.礼乐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13.西洋人论述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下列属于商朝史实的是( )A.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B.统治晚期出现“国人暴动”C.采用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 D.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14.2021年9月,四川广汉三星堆又上新,出土于3号祭祀坑的神树纹玉琮外形绝美,年代大致为晚商,专家推断该琮是齐家文化(黄河上游)风格,又受良渚文化的影响。这说明( )A.玉器制造工艺精湛 B.专家借助科技推断C.中原文化影响巨大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15.观察图1和图2上面的图片( )A.反映了阶级对抗特征 B.体现了生产生活内容C.说明了阶级分化本质 D.体现了文化多元特色16.“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出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应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农具 D.铁质农具 二、非选择题17.考古成果与历史遗迹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材料一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4分) 材料二宜侯夨簋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作业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测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