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上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
展开《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们第四小组展示的课题是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现在由我代表我们小组简单地向各位讲解下我们组的讨论成果。如果不足,请多多指正批评。我们的展示内容有以下这几点(PPT显示):一、说教材与学情。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文讲述了作者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 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这四部分:(PPT显示)。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演“哥哥”的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为鼓励“我”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最终“我”在正式演出时演砸,于是“我”寻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因为我们前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和积累,对于阅读的学习方法也能初步掌握,而且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其独立意识增强、自我价值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用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3.结合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变化。 4.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评价“我”的演出,并开导“我”。重难点:1.学习批注的方法阅读 2.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的原因三、说教学方法。 1.在课堂上,我主张从传统的教授法变成灵活、机动的合作探究法。课堂上,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无知的被动者,而要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的生命活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判断能力以及知识经验。因此,我们要在仔细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最终成为语文能力的拥有者。 2.细读、深读。透过语言形式,把握语言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着写下批注,体会语言运用之妙,这是很好的教学经验。在这个过程,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详细、深入的阅读,层层深入地感悟品味语言,既读懂了故事,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情感。四、说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在不认识、容易读错的字词下面做好记号并解决生字障碍。2.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3.根据故事内容,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归纳课文内容:期盼参加演出,排练扮演老虎,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二)熟读课文,批注交流。 在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牛和鹅》的时候,学生已经尝试着做过批注,那是对课文的理解作批注。根据课后习题第一题,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大胆质疑,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最后,让学生梳理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相互解答,教师有选择地引导、点拨。(三)细读课文,体会批注。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在阅读中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感情。所以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感受“我”的心理变化,并且还要在旁边写下新的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与感悟。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用批注的方式阅读。(四)品读交流,体会心理。1.快速默读第一部分,体会“我”羡慕的心情。2.关于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主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我”排练时的样子,加深体会“我”的心理变化。。3.在第三部分,“我”是狼狈的。在这里,可安排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想象,尤其抓住“哄堂大笑”这个关键词,让学生思考“我”怎样的出场会引来大家这种反响,又是用怎样表演让会场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学生对照着“老师”在排练前讲的六步要领展开想象,想象“我”打乱了哪一步骤,缺失了什么细节,增添了什么动作而让观众哄堂大笑。这样的想象既活泼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开放交流,各抒己见。我把第四部分的内容放在交流这一环节,围绕“我”的疑问,让孩子展开讨论,再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说窝囊,也可以说不窝囊,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值得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