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3 三角函数的计算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3 三角函数的计算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 三角函数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经历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用计算器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3.能够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计数器的使用,能熟练掌握按键顺序.难点:非整数度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走过了200 m.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m)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在Rt△ABC中,sin α如何表示?(2)你知道sin 16°是多少吗?(3)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那么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呢?(二)探究新知1.已知角求三角函数值(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的操作过程,提出问题:①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用到哪些按键?②求值过程中按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什么?③求整数角度和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的区别是什么?④通过自学你能利用计算器求出sin 16°的数值吗? (2)课件出示: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他又走过了200 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由此你还能计算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缆车从点B到点D通过的路程是多少?②缆车从点B到点D水平通过的路程是多少?③缆车从点B到点D垂直高度上升了多少?2.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课件出示:为了方便行人推自行车过某天桥,市政府在10 m高的天桥两端修建了40 m长的斜道,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在Rt△ABC中,sin A如何表示?②你能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求出sin A的数值吗?③你能根据sin A的数值求出∠A吗?(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14页用计算器求角的操作过程,提出问题:①利用计算器求角用到哪些按键?②求角过程中按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什么?③如何利用计算器将求出的角度进行“度、分、秒”的换算?④你能利用计算器求出∠A的度数吗?(三)练习巩固1.用计算器计算cos 44°的结果(精确到0.01)是( )A.0.90 B.0.72 C.0.69 D.0.662. 用计算器求tan 35°的值,按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在 Rt△ABC中,若∠C=90°,BC=20,AC=12.5,求两个锐角的度数(精确到1°).(四)课堂小结1.易错点:(1)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与用计算器求角的区别和联系;(2)求锐角的三角函数时,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同的.2.归纳小结:(1)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2)用计算器求角.3.方法规律:(1)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时,结果一般有10个数位,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个约定:如无特别说明,计算结果一般精确到万分位;(2)求锐角的三角函数时,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同的,大体分两种情况:先按三角函数键,再按数字键;先输入数字后,再按三角函数键.(五)布置作业1.教材第14页“随堂练习”第1、2、3题.2.教材第15页习题1.4第1~6题.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从基本知识入手,尽可能地使计算简单化,然后逐步地加深提高.但从实际的效果上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计算能力薄弱,虽然训练量在增加,但效果却不明显,始终对三角函数的性质运用很不熟练.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切感到自身知识面的不足,在讲解练习时很单调,不能进行适当地扩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力争做到讲课通俗易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3 三角函数的计算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3 三角函数的计算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3 三角函数的计算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