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授课课件ppt
展开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程标准 | 素养目标 | 任务设定 |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1.运用资料,说明环境问题的概念、类型以及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思维) 2.结合案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明确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增强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 |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资源短缺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生态破坏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有哪些类型? |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环境问题
(1)概念: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产生原因: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2.类型——按性质分类
主要类型 | 表现 |
环境污染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
生态破坏 |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资源短缺 |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
将主要环境问题与对应的环境现象连线。
[特别提醒]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三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③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二、主要环境问题
1.资源短缺
2.生态破坏
(1)成因: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2)表现: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
(1)成因: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
(2)后果: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
(3)主要类型及其危害
主要类型 | 主要污染物 | 危害 |
大气污染 |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
水污染 |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 |
土壤污染 | 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 |
海洋污染 | 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 | 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 |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 ( )
(2)沙尘暴发生时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属于大气污染。 ( )
(3)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生或循环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 ( )
(4)土壤被污染后只危害农作物。 ( )
提示:(1)× 环境问题不单指环境污染,还包括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2)× 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而导致的,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3)× 虽然可再生资源具有再生能力或者可以循环利用,但是可再生资源的补给、再生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资源枯竭问题。
(4)× 土壤被污染后,污染物可进入农作物体内或水体,然后通过食品、饮用水、水生生物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问题1 (人地协调观)人类在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问题2 (人地协调观)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2.具体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
(1)人口压力
(2)资源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问题 | 区别 | 联系 | ||
含义 | 产生机制 | 表现方式 | ||
环境 污染 | 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 |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 大气污染 | 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坏 |
水体污染 | ||||
土壤污染 | ||||
固体废弃物污染 | ||||
噪声污染 | ||||
放射性污染 | ||||
海洋污染 | ||||
生态 破坏
|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 |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 ||||
土地盐碱化 | ||||
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 |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1.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
A.全球变暖 B.雾霾
C.土地荒漠化 D.台风灾害
(2)下列属于热带雨林破坏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
①全球变暖加剧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土壤次生盐碱化加剧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D (2)C [第(1)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全球变暖、雾霾、土地荒漠化均属于环境问题;台风灾害属于自然灾害。第(2)题,热带雨林破坏会导致植物吸收的温室气体减少,使全球变暖加剧;同时热带雨林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而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的。]
主要环境问题 |
指狐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马达加斯加岛的土著居民认为指狐猴是“恶魔”,将给人们带来厄运,因此当地迷信的居民对指狐猴进行大肆猎杀。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
问题1 (综合思维)指狐猴濒临灭绝属于哪种环境问题?
提示:生物多样性减少。
问题2 (人地协调观)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人类的大肆猎杀。
1.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 具体表现 | 主要原因 | 典型案例 |
资源短缺 | 水资源短缺 | 水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 华北平原的春旱 |
土地资源短缺 | 生态退耕、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等 | |
能源短缺 |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 “西气东输”的东部输入地区天然气短缺 | |
生态破坏 |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 | 巴西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 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 |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 |
土地盐碱化 | 不合理的灌 溉等 |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 | 物种减少 | |
环境污染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及农药化肥残留 | 淮河水污染、太湖水污染 |
固体废弃物污染 | 生产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 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 | |
噪声污染 | 建筑、娱乐、交通 | 城市噪声污染 | |
放射性污染 | 放射性物质泄漏 |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 | |
海洋污染 |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 渤海湾大赤潮、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 环境问题 | 形成原因 |
城市地区 |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度密集,造成污染物的过度集中 |
乡村地区 |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林草减少、土壤盐碱化 |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国家 | 环境问题 | 形成原因 |
发展中国家 |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 |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 过度消耗资源 |
2.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量减小 ③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 ④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 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2)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为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D (2)C [第(1)题,造成世界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主要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以及人类需水量增加,同时水污染也加重了世界水资源紧缺的状况。第(2)题,珠江流域降水量大,但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并且该地区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课堂小结 | 课堂速记 |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自然资源衰竭的严峻挑战。 2.资源短缺: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人均资源拥有量大幅度减少,以至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3.生态破坏:人们长时期地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使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加剧。 4.环境污染: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
题组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自然资源衰竭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2.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
1.D 2.A [第1题,据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第2题,全球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
题组2 主要环境问题
(生活中的地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图为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图。读图,完成3~4题。
3.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 )
①固体垃圾 ②汽车尾气 ③沙尘 ④燃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可减轻北京市PM2.5污染的合理措施是( )
A.市中心垃圾外运
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
C.大量使用洒水车
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
3.C 4.D [第3题,图中给出的时间是北半球冬季,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需要燃煤取暖;北京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高,小汽车拥有量较高,汽车尾气排放量大,这些都是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第4题,由上题可知,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但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应该提高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减少尾气排放;发展燃煤脱尘技术,减少煤炭燃烧中粉尘颗粒物的排放。]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
6.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燥的气候 B.人口增长过快
C.农作物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5.C 6.B [第5题,由图可知,导致该区域环境问题加剧的直接原因有三个:一是草地变成耕地;二是压缩草场面积使牧场超载;三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由此可推知该区域的环境特征是干旱,故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6题,由图可知,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农作物侵入牧区→草地变成耕地,压缩草场面积使牧场超载,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环境问题加剧,故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
教材P110探究
1.《寂静的春天》向社会公众深刻地揭露人类滥用杀虫剂而导致灾难的具体事件,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
2.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得环境保护问题摆到了各国政府的桌面上。
教材P111活动
1.
2.(1)发达国家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轻,主要以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为主,并将环境问题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援助等方式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国家严重,主要以森林退化、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为主。
(2)发达国家因强大的“经济活动”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目前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其原因是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等。
(3)略。
教材P112活动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肆意开采矿产资源、不合理灌溉、建筑用地、滥垦草地、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公共建设等。
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而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人均资源拥有量不断减少。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承载量。环境对污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时会出现严重环境问题。
教材P114活动
1.
2.对照上图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的比重达63%。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
3.影响未来的食物来源和工农业生产资源;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质遭到破坏;影响药物来源等。
教材P116活动
1.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人为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以及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燃气或汽车燃油排放的烟尘。
危害: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
2.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
北非:气候高温干旱,沙漠广布,导致地下化石燃料自燃、地下排气和多沙尘天气;地处欧亚地震带,多火山爆发;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多下沉气流,污染物难以扩散。
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工业发达,排放粉尘多;经济发达,汽车拥有量大,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3.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教材P117~118活动
1.(1)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2)降低废水中的含油浓度;禁止船舶非法向海中排油;防止油船、海上输油管道和石油平台的溢油事故;消除或减轻已发生的油污染的后果;加强海洋油污染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视监测;利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装置清除海面和海岸油污染。
2.(1)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灌溉污水,农药、化肥、重金属等。
(2)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3)过程: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倾倒,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加上大气中的污染物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进而造成了土壤污染。
危害:当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植物、水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2021学年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ppt、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doc、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素养落实1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授课课件ppt,文件包含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2章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ppt、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2章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doc、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素养落实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节 人口容量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人口容量背景图课件ppt,文件包含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课件ppt、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学案doc、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素养落实3人口容量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