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孟子》三章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孟子》三章教案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孟子》三章教案0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孟子》三章教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

    第六单元整体学习

    1.积累本单元的文言实词,把握它们的读音和意义;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虚词和句式,把握它们的用法。
    2.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3.背诵全文或经典片段,以增强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4.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能知人论世解读经典,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抱负和顽强的精神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孟子>三章》3课时
    《愚公移山》2课时
    《周亚夫军细柳》1课时
    《诗词五首》2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了解古人的品格和志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首先各篇应该逐字逐句地读懂,增强对古代汉语的感知能力,背诵全文或经典片段,以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词汇,并对实词中的几种特殊情况(通假字、词类活用词、古今异义词)进行梳理归类,对几种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乃、焉、于、则等)能梳理其用法和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再次,梳理和掌握一定的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特点,能更好地疏通和理解句意。学习本单元,重点是强调朗读与背诵,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还要了解先秦诸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或故事来发议论、讲道理以及采用对话或问答的方式等艺术特点。
    2.授课技巧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注意它虽然用的是战争中的事例,要说明的道理却是关于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富贵不能淫》中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磨难对于个人成就大业的重要性,类比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治国主张。文章气势充沛,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可多让学生朗读这些排比句,体会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有说服力的特点。《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有名的寓言故事,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教学本文,首先应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其次应引导学生思读课文,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章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教学中重点是疏通文意和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特点,难点是如何理解文中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感受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并激发学生强烈责任感。《诗词五首》注意查找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五首作品,有古体诗、近体诗,也有词,反复诵读,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23.《孟子》三章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2.学习三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4.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道”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5.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道”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导入(文本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功夫。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2.交流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3.知识链接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积累字词
    解释词语
    通假字: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②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同“横”,梗塞、不顺。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一)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方法指导: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读课文“天时不如地利……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部分内容,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1)[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2)[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5)[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6)[环]围。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①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守城一方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板书)
    ②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
    攻城一方攻势很大,“环而攻之”。
    ③这场战争结果怎样?
    结果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板书)
    ④原因何在?
    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读课文“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部分内容,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1)[池]护城河。
    (2)[兵革]泛指武器军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3)[委]放弃。
    (4)[去]离开。
    (5)[封疆]划定的疆界。
    (6)[固]巩固。
    (7)[国]国防。
    (8)[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9)[至]极点。
    (10)[畔]同“叛”,背叛。
    (11)[顺]归顺,服从。
    (12)[故]所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1)阅读“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部分内容。
    ①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如何?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板书)
    ②战争结果如何?
    结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板书)
    ③为什么?
    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方法?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3)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那么孟子认为“人和”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作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况会怎样?不得“人和”,结果又如何呢?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5)要想得人和,君主应该怎样做呢?
    【交流点拨】 (2)双重否定句;排比修辞;极力强调这种条件的优越,以示理应守住。
    (3)天时、地利、人和。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①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②运用了排比修辞。
    ③运用排比,使文章气势更雄壮、奇伟,使人感觉到一种不容怀疑,无可置辩的论辩力量。
    ④作者以“域民”“固国”“威天下”为引申推论,推出新的论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揭示了“人和”的核心内容。
    (5)得道,施仁政。
    (二)深层探究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设计意图: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交流点拨】 1.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
    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首先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接着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证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内容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三)品析语言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交流点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接着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这篇议论文运用战争中的事例,说明如何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
    【交流点拨】 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注定要失败的。

    第二课时 《富贵不能淫》

      导入(文本导入):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1.交流背景
      有一次,有个叫景春的人和孟子对话。景春认为战国时魏国著名的说客公孙衍和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说,这些人“焉得为大丈夫”,接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所说的三句话就是孟子说的大丈夫的标准:富贵是人所羡慕的,贫贱是人所厌恶的,威武是人所惧怕的,但能不为之所动,这就表现了一个人坚守节操、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这整齐的排比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后来,这三句话成为立志、律身的名言,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
    2.积累字词
    (1)注音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富贵不能淫(yín) 畎亩(quǎn)
    傅说(yuè) 胶鬲(gé)
    百里奚(xī) 拂士(bì)
    (2)解释词语
    通假字:
    “女”同“汝”,你“曾”同“增”,增加
    “衡”同“横”,梗塞、不顺
    词类活用:
    屈:使……屈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
    饿:使……经受饥饿之苦;动:使……惊动

    (一)整体感知
     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
    1.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方法指导: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学生自由读课文翻译课文。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设计意图: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交流点拨】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深层探究(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2.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愿大丈夫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交流点拨】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第三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重点句子的理解。
    2.背诵《富贵不能淫》。

      导入一(问题导入):我们常说“环境造就人”,今天我们就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来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导入二(谈话导入):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可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文章去寻找答案。
      导入三(直接导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文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更是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课文,归纳文章中心论点。
    2.说说文章是如何层层推理展开论证的。
    方法指导:
    1.听录音后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指导朗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认真翻译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交流点拨】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章开头先列举事例,提出担当重责的人才都必须先经过磨炼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列举大量事实,层层推理的基础上,在结尾概括出来,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深层探究
    1.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
    3.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 1.六位,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的、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炼,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2.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做铺垫。
    3.运用了正反论证。

    《<孟子>三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交流点拨】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论点     论据       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
    地利不如人和→→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事实:历经磨难,大有作为(正面)
    讲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面)

    (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是《<孟子>三章》中的第三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本文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
    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从本节课教学过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思维活跃,冲破樊篱,充分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学习的主人。
    2.本节课还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
    3.“质疑——探疑——合作解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4.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有吟读、研读、赏读,还有范读、齐读、对读。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研难题,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
    5.本节课既教书又育人,既重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存在不足的是:对学生的发言缺少鼓励、肯定,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
    相关教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表格教案设计,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回顾梳理,巩固三种论证方法,积累四个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孟子》三章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