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1* 与朱元思书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重点)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难点)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和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zhān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诗文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代表作品有“吴均三书”(《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bì)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去隐居。
我们现在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写与朱元思之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骈文是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句式上,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用词上,注重用典和藻饰,即常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追求华丽的辞藻。
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最后一句写作者对这一百多里山水的总体印象,表达了热爱与赞美之情。
开篇勾画出富春江山水的整体风貌——空气明净、天山一色,点出环境氛围。
写江流曲折、随山而变,小舟随流漂荡的情形,点明了观景位置(舟行水上),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心情。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正面描写水之色、水之深。
写游鱼、细石看得清楚,从侧面烘托江水的清澈。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甚箭”为夸张,“若奔”为比喻,写出了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竞”“争”二字,化静为动,赋予了静态的山以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和动感,从视觉角度生动地描写富春江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美景。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角度写山间自然音响——泉水声、鸟鸣声、蝉鸣声、猿啸声,既呈现出万物欣荣、欢快自得的气象,又以动衬静,突出山林的幽静。
由景而生慨叹,是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既反衬出富春江景色之怡人,又流露出作者蔑视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欲归隐林泉、享受自然美景的愿望。
景物色调又发生变化,由动返静,由明亮活跃转为晦暗沉寂,写出光影的变化,显示出富春江景物之多变。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反”同“返”,返回。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称赞,允许,或许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古义:止,息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
形容词,绝妙的、独一无二的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省略主语“吾”,即“(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整体感知,分析文章结构,思考: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2段,思考: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作者主要使用什么手法来写水?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既从正面写水的清澈,也用“游鱼细石”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汹涌的大浪比喻成飞奔的马,写出了猛浪奔腾的气势。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既写出了江水清澈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流水湍急的动态美。
第3段中,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山的?
写山,通过感官描写,从视觉角度写山的形貌,从听觉角度写山间的各种声响;通过化静为动,将本来静止的高山写得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陡峭和壮美;通过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谱写出一曲美妙的山间交响乐。
再读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贵港中考)文中作者的感慨是什么?这感慨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的大自然、欲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对于作者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发出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的?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两句由景而生的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当然,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菏泽中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作者观赏美景时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的官场的鄙视,也从侧面突出了富春江周围景色之秀美,衬托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既写奇景,又抒感慨。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指向、朝向),可翻译为“向(朝、往)……”。
表示动作行为所及的范围或处所,可翻译为“在……”。
表示动作行为自哪个方向发出或从什么范围内发出,可翻译为“自(从)……”。
两个名词连用,前一个名词作主语,后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方位名词放在副词后而活用作动词。
介词结构前的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
助动词后面的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
方位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作动词。
1.面对这一片美好的山光水色,作者心情如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和怡然自得,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了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表现出超出尘世、宠辱偕忘的精神境界,申明自己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让人感到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也体现出他的快乐、自在。
2.关于本文的最后一句,有人认为在表达情感之后又转而写景显得突兀。你认为呢?
从语脉上看,作者抒发理性思考后,似乎文章该戛然而止;后面加了这么一句,有人看来似乎就显得突兀。但在我看来,这一句则表明作者一如既往沉醉在美好多变的自然景色中,这样结尾给文章留下悠长的余韵,引人回味,很是巧妙。以及,我们现在看到的《与朱元思书》并非文章全貌,后边或许还有文字,只是未能流传下来。
3.《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试简要概括其景物特点与情感。
悲凉、感慨、欣喜、悠闲
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富春江秀美的山水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以及寄情于山水的情感。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
位于浙江中部的富春江,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著称于世。千百年来,富春江的美为历代文人雅士所赞誉,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的一幅《富春山居图》更是将它的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黄公望于古稀之年结庐富春江畔,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绘写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据说画中所绘内容大部分是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绘富春江沿岸景物,山水连绵,起伏变化,具有写生特点,山体画法用大披麻皴,布局严整,画风雄秀,对后世山水画影响很大,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此图现存两卷,其一是题赠僧无用的“无用本”,另一本为“子明本”。清乾隆年间,“子明本”和“无用本”先后被征入宫,乾隆皇帝弘历定前者为真迹,后者为伪迹,嘉庆年间经重新鉴定后予以更正,以“无用本”为真迹,“子明本”为伪迹。“无用本”清初曾遭火烧,分为两段,较短的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写桐江山水的秀丽,青山如屏,水鸣如琴,如无声诗,又如有声画。其中,头两句中“一折”是一座、一重,指山与山的相断处;“屏”是屏风。那一座一座的青山,青翠美丽如一扇扇画屏;那一湾一湾的溪水,淙淙流水声悦耳如一张弹奏不停的乐琴。全诗充满诗情画意,历来脍炙人口。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有关资料,预习设计,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宣室求贤访逐臣,不问苍生问鬼神,根据课文填空,不见曦月,清荣峻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1* 与朱元思书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1* 与朱元思书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一读,朗读课文,水清---,水急---,水色---,视觉---,听觉---,寒树群峰,爱慕自然,蔑视功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教案配套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与朱元思书,通假字,一词多义,南朝梁吴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