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846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846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846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8468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8468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8468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8468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8468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备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官僚政治中央集权,小农经济土地私有,户籍管理增加赋税,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社会经济发展,阶层关系变化,思想领域变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观察图片,东周与西周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由天下共主到列国纷争(早期国家崩溃)
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阅读教材导言,东周初年的政治形势有何变化?
1、春秋时期(1)时间:前770—前476(2)开始标志:周平王东迁(3)特征:奴隶制瓦解,各国争霸战争不断。
因孔子所著《春秋》记载的时间跨度与这一个历史阶段的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
各国以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
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程。首先,争霸促进了中国的统一。春秋初期,黄淮江汉这一中心区域见于文献记载有140余国,及至春秋末,这一地区只剩下大小20余国。其次,争霸促进了华夏与所谓蛮夷戎狄之间的交融。最后,争霸促进了各国社会制度的改革。 ——摘编自 沈长云《先秦史》
【议一议】如何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促进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促进各国的制度改革。
2、战国时期(1)时间:前475—前221(2)开始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3)特征: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统一趋势更明显。
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
3、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1)“华夏”的由来(2)民族交融: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3)意义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 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沈长云《先秦史》
华夏认同、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1)“华夏”的由来(2)民族交融: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3)意义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由经济发展到变法运动(大一统国家初建)
1、经济发展(1)农业:①表现:铁器牛耕和兴修水利②影响:
1、经济发展(1)农业:①表现:铁器牛耕和兴修水利②影响:促进生产发展, 推动社会变革。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
1、经济发展(2)工商业: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兴起
在春秋时代,城市基本是一个具有防御工事的城郭……但到了战国时代,城市则普遍以城墙和运河为界,分成两个(甚至多个)区域:一部分是地势高处的王城,另外则是平民区,内有青铜、铁器、玉器、骨器以及铸币的作坊,居住着工匠,商人及在附近田地耕作的农民。——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
2、变法运动(1)原因①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根本原因)②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封建专制统治。③军事上: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直接原因)
2、变法运动(2)概况
2、变法运动(3)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井田,授田百姓
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什伍连坐,互相纠察
奖励军功,限制贵族推行郡县,君主任免
历史久远顺应潮流改革彻底国富兵强
三、由孔子和老子到百家争鸣(未来社会构想)
1、孔子(1)人物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2)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
1、孔子(3)思想主张①核心思想:仁。②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克己复礼。③教育成就:“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整理文献,传承文化。
2、老子(1)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2)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2、老子(3)思想①哲学思想:世界观:“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辩证法:事物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的矛盾。②政治思想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背景:(1)社会经济发展,贵族体系瓦解,士阶层崛起。(2)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招揽人才。
稷下学宫任职,荀子还曾三次担任学宫的“祭酒”,也就是首席学者。稷下学宫既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的场所,也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学术机构。这里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儒、墨、道、法以及兵家、农家等学派并存。学者们聚集一堂,围绕着天与人、古与今、礼与法、义与利、王道与霸道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稷下学宫作为当时诸子学术传播的中心,有力地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意义(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兴地主阶级奠定思想理论基础。(3)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晋文公,齐桓公,吴王阖闾,楚庄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朝代歌诀,春秋时期道家,百家争鸣的意义,强兵之策,富国之策,集权之策,说明了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百家争鸣,孔子和老子,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